第656章新時代來臨

字數:3842   加入書籤

A+A-


    其四,我省大規模經濟建設,十分仰慕具備宏觀籌劃能力之參謀人員,周密計劃與高效的協調。
    原師、團級指揮機關的參謀軍官,精通作戰計劃、後勤保障與部隊管理,若能引入省、市計劃委員會及大型工程項目指揮部,
    以其戰略眼光和組織才能,必能使我省經濟工作如虎添翼,更加科學、高效。
    學生深知此請或顯貪多,然漢東舞台廣闊,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為此,我省已立下軍令狀,必傾盡全力,妥善安置每一位前來支援建設的同誌:
    住房保障:已在京州、江都及蘇北工程沿線,預備首批九千五百套職工宿舍及家屬安置房,確保攜眷同誌能安居樂業
    工資待遇: 轉業同誌工資標準,一律按同期地方同類崗位最高檔執行,並上浮一級。
    對關鍵技術骨幹、帶隊軍官,另設特殊人才崗位津貼。絕不讓英雄流血汗,再流眼淚。
    家屬安置與子女教育:政府牽頭,優先安排隨軍、隨遷家屬進入國營廠礦、商店、學校等工作。
    其子女入學,由教育部門開辟綠色通道,就近安排至條件最好的學校。
    職業發展:省委已建立技術等級與行政晉升雙通道,對貢獻突出者,不拘一格,大膽提拔使用。
    同時,將與各大學院合作,開設幹部夜校與管理培訓班,助其順利完成從戰場到市場的轉型。
    學生更深思一長策,名曰 “平戰結合,寓軍於民”。
    此批轉業同誌,皆為我軍精銳。
    他們成建製轉入地方關鍵崗位,不僅服務於當下建設,更可成為一支隱形的國防後備力量。
    其專業技能如運輸、工程、通訊、機械維修與嚴密組織,平時是經濟建設的突擊隊,一旦國家有需,
    即可憑借其熟悉地方情況、掌握關鍵設施的優勢,迅速轉化為支前保障、要地防空、後勤支援的骨幹,
    真正做到 “藏兵於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此點對於地處東部沿海、戰略位置重要的漢東而言,意義尤為重大。
    亦是學生堅持請求盡可能保留技術兵種建製轉入的深層考量。
    學生昔日在您麾下學習為將之道,今日在地方,亦時刻銘記您教導的“大局為重、勇於擔當”。
    ……學生深知此請頗為冒昧,然念及漢東四千萬民眾發展之切,國家工業化起步之艱,夜不能寐。
    此批骨幹同誌若至,猶如久旱甘霖,必能在我漢東之土地,灌以工業化之希望之花。
    學生有信心,在三年內,使漢東工農業麵貌煥然一新,為國之鞏固與強大,獻一個堅實“堡壘”。
    臨書倉促,言辭懇切,若有不當之處,萬望首長海涵。懇請首長斡旋、支持,再次懇請您保重身體,翹首以待您的回音。
    敬頌
    鈞安!
    學生 陳朝陽 謹上
    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於京州
    數日後,北平,總幹辦公室。
    一長者戴著眼鏡,仔細閱讀著陳朝陽的報告和附信。
    看著報告中這些條理清晰、甚至有些“大膽”的對應規劃,他的臉上漸漸露出一絲無奈又欣賞的笑意,手指點了點報告,對身邊的秘書:
    “這個陳朝陽,這‘花招’是越來越多了。
    他這是要把汽車團、工兵營,當成他漢東的‘特種部隊’來用啊!”
    秘書也笑著回應:“首長,不過看這規劃,確實是用了心的,句句都點在建設的要害上。
    比有些地方隻要人、不管怎麽用的強多了。”
    “是啊,他不是在要救濟,是在要戰鬥力,要建設的戰鬥力。
    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而且連鍋碗瓢盆都給我們想好了,就差我們給他‘派兵’了。”
    他沉吟片刻,拿起筆,在陳朝陽的報告上鄭重地批下了一行字:
    “此方案頗具遠見,切合實際。
    我軍將士既能保衛祖國,亦能建設祖國。
    同意其所請,請複轉軍人安置辦公室會同辦理,原誌願軍第三兵團汽車團及工兵營,可成建製劃轉漢東省,務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批完,他仿佛又想起什麽,笑著添了一句:“告訴陳朝陽那個小滑頭,人我給他了,要是搞不出名堂,看我下次見麵怎麽收拾他!”
    最高層的綠燈一旦打開,流程便暢通無阻。
    不久後,第一批以原誌願軍第三兵團汽車團和兩個精銳工兵營為骨幹的轉業隊伍,共計四千二百餘人,帶著北平和軍委的正式批文,浩浩蕩蕩地開赴漢東。
    當這個消息在漢東省委小範圍傳達時,那些曾對陳朝陽激進方案抱有疑慮的常委,也不得不暗自歎服。
    這直達天聽的能量和將理念落地的手段,注定讓他們望塵莫及。
    1953年是變革的一年,是勝利的一年,同樣是結束新民主主義時代,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一年,是全國開始興辦合作社的開始,是關於土地集中的開始,是真正規模化公私合營的開始……
    省委的會議一場接著一場,此刻會議室裏煙霧繚繞,陽光透過高大的窗戶,照在鋪著墨綠色絨布的長條會議桌上,映出與會者們神色各異的臉龐。
    周明光依舊是省委第二書記,他坐在主位,麵容肅穆。
    輕輕敲了敲桌麵,壓下了低聲的議論。
    “同誌們,安靜一下。
    今天的會議,隻有一個核心議題:如何在我們漢東省,貫徹落實北平關於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的最新精神。
    所謂一化及貫徹落實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則要改農業合作,改手工業合作,改資本主義工商業。”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尤其在陳朝陽臉上停留了一瞬。
    “去年,朝陽同誌,在工業領域先行一步,將眾多零散的小作坊、小工廠整合成了生產合作社或聯營公私合營廠子,
    效果是顯著的,生產效率提升了,資源浪費減少了。
    這一點,證明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凝重:
    “但是,農村,是另一個廣闊、複雜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