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李雲龍(求五星好評,用愛發電謝謝大家)
字數:3964 加入書籤
陳朝陽的語速不快,但思路清晰,“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果當時我們擁有了更強的戰場偵察能力,擁有了更高效的通聯手段,
擁有了更猛烈的直射火力或者裝甲突擊力量,戰局會不會有更優的解?
傷亡能不能進一步降低?”
他看著院長,繼續說道:“我想教的,不是否定他們的過去,而是告訴他們,在勇氣、意誌和經驗之上,現代戰爭還有更廣闊的維度。
是讓他們看到,在未來,一個指揮員需要具備哪些新的知識和能力,才能繼續打贏。”
院長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眼中的光芒越來越亮。
陳朝陽的思路,完全跳出了常規教學的窠臼,他不是要去“教育”這些功臣,而是要去“啟發”和“賦能”他們。
“好,這個思路好!”院長忍不住撫掌,“不搞空中樓閣,就從他們最熟悉的戰場入手,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讓他們自己體會到學習和變革的必要性。潤物細無聲,比生硬的灌輸強上百倍。”
他站起身,在辦公室裏踱了兩步,顯得有些興奮:“朝陽啊,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了。
你比我想象的還要成熟,有方法!就按你的想法去準備,大膽地去教。
課堂上如果有人不服氣,甚至是搗亂,你不用有太多顧慮,該批評就批評,該爭論就爭論,學術麵前,真理最大。
學院和我,就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陳朝陽也站起身,鄭重地敬禮:“是,首長。我一定竭盡全力,不負組織和您的信任!”
院長滿意地點點頭,用力拍了拍陳朝陽的肩膀:“去吧,好好準備。
我可是期待著,你在我們這個‘將軍班’裏,刮起一場頭腦風暴啊!”
陳朝陽轉身,穩步離開了院長辦公室。門外,冬日陽光正好,將他的身影拉得修長。
曆史的這一頁,似乎正等待著他去揮毫書寫。
次日高級指揮係教室。
五十二名身著土黃色軍裝的中年軍官散坐在課桌後,他們三三兩兩地低聲交談著,話題離不開剛剛過去的戰爭、各自老部隊的整編,或是即將開始的學院生活。
但目光卻都不約而同地、帶著審視與好奇,時不時瞥向教室門口。
這好奇之中,混雜著屬於百戰老兵、對任何“紙上談兵”場合本能的傲慢與審視。
李雲龍大大咧咧地坐在中間靠前的位置,他那身軍裝看起來比別人更舊些,風紀扣習慣性地敞開著,手邊放著一個搪瓷的大茶缸。
他剛想摸出煙卷,就被身旁的孔捷用眼神製止了。
“老李,注意點,這可不是咱軍部。”孔捷低聲提醒,他坐姿相對端正,雙手放在膝蓋上,目光沉穩。
丁偉聞言,頭也不回地輕聲笑道:“孔捷說得對。咱們現在是學員,得有點學員的樣子。尤其是你,李雲龍,別第一天就給咱們這期‘老家夥’丟人。”
“丟什麽人?”李雲龍不服氣地哼了一聲,但還是把煙卷塞回了口袋,目光掃向門口,帶著幾分不以為然,
“咱倒要看看,這位能把美國人耍得團團轉的陳教員,到底有幾斤幾兩。聽說年輕得很呐……”
“老孔,你說這新來的教員,就是那個在朝鮮把美國人攪得天翻地覆的陳朝陽?”李雲龍歪過頭,問坐在前排的孔捷。
“嗯,是他。東野出來的猛人,帶著個獨立炮兵旅,後來搞出個裝甲師,端了美軍陸戰一師的老窩,連史密斯都讓他逮了。戰功是實打實的。”
丁偉接口道,語氣帶著點與有榮焉:“45年咱們劃歸東野那會兒,就聽說過他,老首長看中的很呐。好像現在是正軍級,還是漢東省委的第三把手。”
“是正軍級!”孔捷在一旁插話,聲音渾厚,“跟咱老李現在這代軍長也算平級。”
“嘿,老子管他什麽級?”李雲龍嗤笑一聲,“待會兒要是講得不在理,照樣給他撂台子上!”他這話聲音不小,引得周圍幾個相熟的將領發出低低的哄笑。
“這打仗跟搞建設是兩碼事,紙上談兵容易,真刀真槍幹過才知道深淺。
再能打,那也是下麵部隊的事。
咱老李倒要看看,他能教咱們這些老家夥點啥新鮮玩意兒。”
正說著,教室門被推開。
一個年輕的身影走了進來。
他同樣穿著土黃色軍裝,身姿挺拔如鬆,步伐沉穩有力。
看上去麵容剛毅,與教室裏大多數飽經風霜的麵孔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室裏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好奇、探究、質疑,甚至還有幾分毫不掩飾的輕視。
陳朝陽走到講台中央,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
他看到了許多熟悉或隻在資料上見過的麵孔,也感受到了那股凝而不發、混合著功勳與傲氣的壓力。
他在東野時,與丁偉、孔捷確有過幾麵之緣,但交集卻並不深。
“起立!”值日軍官喊道。
將軍們稀稀拉拉地站了起來,動作算不上整齊,帶著幾分老兵油子的隨意。
陳朝陽立正,向眾人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清朗:“同誌們,請坐。”
眾人落座,椅子發出一陣雜亂的聲響。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陳朝陽。”他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筆力遒勁,“從今天起,由我負責大家《現代合同戰術》與《裝甲兵運用基礎》部分課程的教學。”
他話音剛落,下麵便響起一陣細微的騷動。
雖然早有耳聞,但親眼見到這位陳朝陽如此年輕,還是讓不少人感到意外。
李雲龍抱著胳膊,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試探的意味十足。
陳朝陽仿佛沒有看到這些反應,繼續說道:“在坐的各位,都是身經百戰的指揮員,是我軍寶貴的財富。
你們在戰場上積累的經驗,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任何書本都無法替代的。”
這話說得誠懇,讓一些原本帶著抵觸情緒的人臉色稍霽。
“但是,”陳朝陽話鋒一轉,目光變得深邃,“戰爭形態,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朝鮮戰場,隻是一個序幕。
未來的戰爭,將是體係與體係的對抗,是技術、後勤、信息與意誌的全麵較量。
單靠勇敢和過去的經驗,已經不足以應對全新的挑戰。”
“陳教員。”一個聲音打斷了他,正是李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