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巡航導彈一攬子計劃
字數:8483 加入書籤
“貴方這樣做,未免有些太過分了一些……”安迪葛洛夫開口。
“哼,德國也在仿製,老毛子也在仿製,你們要是一視同仁,都去找他們的麻煩,那我們也不說什麽,你們專門來找我們,這分明是你們過分了好不好?”秦亮說道:“我還幫你們出了主意,足夠讓你們擺脫危機的了,你們不感謝我,還要繼續找麻煩,那我們就隻能如此回答了。”
說完,秦亮站了起來:“你們還是考慮清楚吧,我們西工大,行得正坐的直,我們什麽都不怕!你們甘心給別人當槍,破壞我們雙方的友好關係,那我們就隻能……”
說完,秦亮已經遠去,留下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葛洛夫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這件事,還是算了吧,回去之後,論證去南棒國發展芯片產業的方案是否可行,如果行的話,就和華爾街的資本大鱷們一起運作,打敗島國的芯片攻擊才是最重要的。”
走出去之後,風一吹,朱向華感覺到渾身涼颼颼的。
“秦亮同學,多謝你這次來解圍啊,對了,咱們的運算一千萬次的計算機已經設計出來了!有了它,空中預警機項目就解決了最後難題。”
“好!真不錯!”秦亮滿意地點頭:“這計算機出來,以後咱們設計隱身機……”
隱身機的表麵,是需要超級計算機才能運算出來的,別看什麽菱形機頭,平行四邊形的進氣道,都是一眼能看到的,但是具體尺寸如何,那關係可就大了!
手頭的8086電腦還是太弱了,龍芯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段時間裏,還是得靠山寨的8086來搞科研的。
“秦亮同學,秦亮同學!”就在此時,又有人叫住了秦亮。
秦亮扭頭,看到了一名老人,思考一番,才反應過來:“王主任?”
“嗯,秦亮同學,咱們發動機係研製的小型渦扇發動機,已經完成了二十個小時的長久性試車,這發動機已經定型了!你……”
“走,過去看看!”秦亮想起上次在首都,領導們說起來了渦扇十一,沒想到,這邊就搞出來了!
發動機係試車台。
這幾年來,發動機係也在不斷地接合作項目,從最初的給外國佬搞什麽爆震發動機,到後來的渦噴15等等項目,所以,發動機係也積攢了不少資金,雖然發動機係自己的大樓還沒有蓋起來,但是,發動機係的實驗車間,已經蓋好了。
這裏有各種金屬冶煉和加工設備,各種實驗裝置,其中最大的,就是這試車台,有了它,耐久性實驗之類的,都可以在西工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做出來。
“秦亮同學,這就是咱們的渦扇十一發動機,直徑0.3米,1.26米長,自重60公斤,最大推力3.1千牛……”
秦亮好奇:“比美國佬的自重還輕?”
“嗯,咱們將前麵的風扇,還有冷端的機匣,設計成了碳纖維材料,從而節省了一些重量……造價也沒貴多少,這樣的發動機,咱們可以控製到十萬塊錢一台……”
秦亮點頭:“嗯,不錯,咱們發動機係,以後也要賺大錢了!這發動機,絕對是萬金油的角色,其他的不說,首先可以裝到鷹擊八號反艦導彈上,提升這款導彈的航程。”
“鷹擊八號的彈體有些小,裝到上麵之後,這導彈的射程,最多也就能提升到三四百公裏而已……”
啥?
秦亮睜大了眼睛,三四百公裏!
在後世,鷹擊81導彈射程近的缺陷,讓海軍有些頭疼,於是,改用小型渦噴發動機的鷹擊82就出來了,導彈還增加了一米多,射程提升到了一百二十公裏。
但是,海軍還是覺得不夠。
據說,海軍的序列裏,從未裝過鷹擊82,用C802的稱號,開啟了出口之路,一直到鷹擊83,射程接近三百公裏,海軍才算是滿意了,開始大批量裝備,不過那個時候,其他的不少導彈,也都出來了。
現在,給鷹擊八號換裝己方手頭的發動機,射程就一下子飆升到了三四百公裏,海軍領導做夢都會笑醒的!
“咱們還是覺得,按照戰斧導彈的外形,設計一款新的導彈,直徑提升到0.52米,長度提升到六米以上,這樣咱們這款導彈的射程,少說也能達到一千五百公裏以上。”一旁,劉教授開口:“航天係那邊,也很感興趣,如果要上馬這個項目,那咱們西工大自己就能搞出來,而且,咱們也可以聯合建立一個校辦工廠,生產這種產品。”
眼看著其他係都吃得滿嘴流油了,他們這些係也著急了!
導彈一向都是屬於航天專業的,哪怕巡航導彈就貼著地麵飛行,那也是歸屬他們管!
這東西搞出來,不管自用還是出口,都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如果隻是這渦扇十一搞出來,還沒必要把秦亮叫過來,關鍵是接下來的項目!秦亮不拍板,他們也沒法自己決定。
“好啊,當然沒問題!”秦亮立刻點頭:“這鷹擊八號的改款,就交給相關單位來做好了,咱們隻提供發動機,這樣咱們也能騰出手來,研究新的巡航導彈,這巡航導彈……需要有三款。”
“等等,秦亮同學,你等我打個電話,把宇航工程係的人喊過來!”
1958年,西工大就創建了宇航工程係,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宇航院係之一。西工大校園裏擺著的那枚東風二號導彈模型,就是宇航工程係最驕傲的象征,當年,這枚完成了靜力試驗的導彈,從首都運輸到西工大,一直在激勵著西工大人逐夢蒼穹,投身科研的精神。
可惜,在最近兩年,西工大紅紅火火的發展中,宇航工程係並沒有吃到多少肉,就連空空導彈,都是材料係和電子係搞出來的,把他們宇航工程係給扔到了一邊。空空導彈的工廠,也沒他們的份!
他們眼巴巴地等著呢!
現在,機會終於到了!
嘩啦啦……宇航工程係的一大堆老師們,都來到了發動機係的實驗車間。
“520毫米左右的直徑設計方案是非常穩妥的,可以從我們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中發射,所以,這個尺寸可以定下來,至於要不要和戰斧一樣,把直徑擴大到527毫米,還得看我們的彈翼和尾翼的折迭技術是否過關,是否可以完全塞進去。”
眾人點頭,大家夥也是注意到這些細節,才保守地選擇了520毫米這個直徑。
“至於彈體長度,可以保持和戰斧導彈一樣,長度五米五左右,在加上了固體推進器之後,增加到六米二左右,這航程必須要超過戰斧,我們西工大,要麽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第一!”
眾人都很興奮。
“這款巡航導彈,將會有三種不同的型號,常規款,按照戰斧來打造就可以了,主打出口創匯。”
出口創匯!
眾人都睜大了眼睛,老教授王燾忍不住開口:“這麽先進的導彈,上級會允許我們出口嗎?”
“不不,這隻是最落後的型號,隻是航程超過戰斧,算什麽真的超過了。”
這還是落後的!那啥是先進的?
“第二款,在這款導彈上進行改造,簡單來說,就是保留彈體的後半部分,前麵部分徹底空出來,隻留下一個外殼,在裏麵,安裝一套新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構成一款亞超結合的反艦導彈。”
這構思……絕了啊!
大家夥看著秦亮畫後世的鷹擊18反艦導彈的設計圖,統統睜大了眼睛。
直接利用巡航導彈的一部分,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航程,全程飛超音速,阻力大,射程近!而全程亞音速,末端攻擊能力又不強,所以,這種亞超結合的方案,就成了後世反航母的利器!
“這思路咱們懂,但是,這超音速反艦導彈……”
“沒有可以先空著,等到第一款巡航導彈賣出去,有錢了之後,就可以繼續搞研發了。”
“哦。”
“第三款,海空軍自用款,這款導彈的外形,要進行修型,具備隱身能力,彈體外殼,可以整體使用碳纖維材料來打造,進一步降低重量……”
隱身!
這話出來,很多人是懵逼了。
“秦亮同學啊,這隱身是什麽意思?”
“咱們的巡航導彈,就算是飛超低空,依舊不是完美的,容易被天空中的預警機發現,所以,咱們要把外形改造一下,讓它在雷達屏幕上消失。”
正好,接下來要搞雙發重型隱身機的,就先用這個巡航導彈來練習一下隱身技術好了,有了這東西,以後四十年內都無敵手了。
至於別人仿製?嗬嗬嗬,以咱們軍隊的個性,這種殺手鐧,一定會藏得好好的。
“接下來說製導係統。”秦亮沒給其他人反應的時間,繼續拋王炸:“為了能引導一兩千公裏的遠程巡航導彈,我們宇航工程係,要把衛星導航定位係統研究出來!”
早期的巡航導彈,是不需要衛星定位係統的,靠慣性製導加地形匹配,也可以用,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誤差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海麵上和沙漠裏,地形匹配不能用,那誤差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後世的戰斧,說從左窗戶穿過,絕對不走右窗戶,靠的就是衛星導航係統,這東西,咱們也得有!哪怕一個簡單的航空炸彈,加個GPS套件,就是能精確攻擊的傑達姆炸彈!
搞幾枚導彈算什麽,搞衛星導航定位係統,才是宇航工程係最重要的項目!
“秦亮同學,你是說要繼續咱們的燈塔計劃?”王教授的語氣中帶著激動:“這個計劃,咱們西工大也有一部分科研項目,可惜,項目被上級給……”
這下輪到秦亮驚訝了:“燈塔計劃?”
“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海洋”。王教授的嘴裏,哼唱起來了這句最古老的歌曲,然後神情複雜:“燈塔計劃是錢老提出來的一個項目,可惜……”
作為燈塔計劃的參與者,王教授講述起來了那段特殊的曆史。
在美蘇對抗最激烈的時候,他們都把外太空當做了征服的對象,蘇聯人走得最快,第一枚人造地球衛星,第一名飛上天空的宇航員……直至第一個登陸月球,美國佬才追趕上來。
至於航天事業能為人類做什麽貢獻,這也是航天人討論的一個熱點。
1961年,國內就舉辦了十二次星際航行座談會,1965年,錢老提出報告,指明人造衛星的用途:測地衛星、通訊及廣播衛星、預警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偵察衛星等等,當年4月份,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製任務正式啟動,代號651任務,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方紅一號。
1967年,海軍就提出了發展導航衛星的建議,第二年,燈塔一號導航衛星項目正式上馬!
在秦亮的意識裏,總覺得北鬥一號,就是東方在導航衛星領域裏的最早的研究了,沒想到,居然還有燈塔衛星!
和北鬥一樣,寓意都象征著掛在太空,永遠不會掉落的指路明燈,隻可惜……
“這燈塔一號,什麽原理?”
“它使用十二米長的重力梯度杆,頂部有一個天平動阻尼器,和美國的子午儀衛星原理差不多……”
說起衛星導航,人人都知道GPS,這種導航衛星用的是精確授時的方式,用戶隻要能接收到頭頂上三顆衛星發射過來的時間信號,和標準時間信號對照,就能知道這三顆衛星發射過來的信號用了多長時間,然後乘以光速,就能算出到三顆衛星的距離,再知道這三顆衛星的位置,就能用幾何知識算出來自己的位置。
再迭加第四顆衛星,就能知道自己的高度信息,由於GPS有二十多顆,就能保證隨時隨地頭頂上都會有五六顆衛星,完全滿足導航定位需求。
在這種衛星導航係統之前,美國也有導航衛星,這就是子午儀衛星,用的是多普勒頻移的方案,極地軌道,太空隻有五六顆,導航精度在幾十米上,關鍵是,動輒半個小時以上,才能飛到頭頂一次。
東方,也有類似的導航衛星計劃!
從六十年代末期設計,到七十年代末期,燈塔一號已經完成了模型星、初樣星、熱控星、結構星、電性星的模裝和試驗,可以說,地麵實驗已經全部做完,就等著打衛星上天了!
就在這個時候,燈塔一號項目,下馬了!
原因也很簡單,國家要發展經濟,很多科研項目太燒錢!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反正美國有GPS,還有免費的民用信號,在當時短視之中,燈塔一號就這樣煙消雲散,和運十的命運一樣,讓人唏噓!
在八十年代中期,陳老就創造性的提出了雙星定位原理,還利用地球通信衛星和地麵站做了實驗,但是,上級就是不批!
一直到了93年,貨船在海上被檢查,GPS信號被屏蔽……第二年,北鬥一號項目就上馬了!
北鬥一號雙星定位,精度差了一些,還需要地麵站解算,但是,這畢竟是咱們自己搗鼓出來的衛星導航係統!沒想到,到了北鬥二代,居然又要去和國外合作,在被歐洲人坑了之後,老老實實地回來搞自己的北鬥二代。
在這種關係重大的係統上,不能指望外國人,隻能靠自己!
“如果咱們西工大動手搞的話,現在就能把燈塔一號發射上天……秦亮同學,秦亮同學?”
秦亮這才回過神來。
“王教授,各位老師,子午儀衛星類似的技術,已經落伍了,我們不能發射一個上天就落伍的衛星導航係統。”
“你是說,要搞美國的GPS那種係統?那個技術難度太高了!上麵星載的原子鍾,我們國內就沒有,耗費也太大了!二十多顆衛星,那得花多少錢,靠咱們西工大……”
西工大再有錢,也經不起這麽造啊!美國的國力雄厚,可不是咱們一個大學能比的!
“咱們當然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用兩顆地球同步衛星,打造一個區域衛星導航係統。”
“兩顆衛星不夠啊!至少得三顆衛星,還得呈一個三角形……”
“第三顆衛星,就用地球來充當!”
這啥原理?
雙星導航,就是用兩顆在軌的衛星坐標作為圓心,把用戶到衛星之間的距離作為半徑,這樣就形成了兩個球麵,用戶就在這個球麵交線的圓弧上,地麵中心站的電子高程地球,是一個以地心為球心,球心到地麵表麵高度為半徑的非均勻球麵,隻要用幾何方式,算出圓弧和地球表麵的交點,就能得到用戶位置。
在定位的時候,用戶還需要向衛星發送信號,用這個時間差來算用戶位置。
這意味著用戶在定位的時候會暴露自己的所在,和GPS純接收信號的方案有明顯的不足,但是同時……這也開發了北鬥衛星的新功能:可以發送短報文,簡單通信!
當年汶川地震,第一批跳傘下去的勇士,攜帶北鬥終端,就是可以用這個終端來發出信號!後世的很多手機,也都能用北鬥短信,北鬥通話,這是咱們東方特色的導航衛星係統!
秦亮介紹完了基本原理,一群宇航工程係的老師們,都用看外星人一樣的目光看秦亮。
“亮子,你這衛星導航原理,絕對世界獨一份啊!”
“是啊,提出一種全新的技術路線,你這腦子……究竟是怎麽想出來的?”
PS:戰斧導彈和北鬥定位原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