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忙碌的四代機研發

字數:8699   加入書籤

A+A-


    幾個人上來,將邢有光拉開。
    “邢工,冷靜,冷靜!”
    邢有光無力地蹲下,發出了嗚嗚的聲音。
    “惠子,我的惠子啊!你……你……”
    其他人的心情,也都很複雜。
    “邢工,你不要傷心,早稻田惠子她畢竟是為了……”
    邢有光抬起頭來,目光再次變得憤怒,於是,黃院長隻能把安慰的話咽回到了肚子裏,現在,真的不合適再說什麽了。
    雖然暴露了兩個間諜,但是至少,他們拿到了技術資料!
    有了這些資料,他們的IDF戰鬥機,就能順利研製下去了!
    “老邢,你最近不適合工作了,先給你放幾天假,你……”彭元熙開口,然後,又趕緊閉嘴了,邢有光看向了他,那目光讓他不寒而栗。
    “不,我要工作,工作,我不能讓我女兒的犧牲白費!”
    大家夥都鬆了口氣。
    從這一天開始,邢有光就進入了瘋狂的工作狀態,當得到大陸消息,3450和3451都被判處了無期徒刑的時候,他也沒有太多的感覺,仿佛已經麻木了一樣,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試製之中。
    這邊原本就能製造輕型教練機了,各種生產設備都有,按照圖紙來生產,很快,這機體零件就造出來了,開始進入總裝過程。
    “航電設備方麵,已經和美國方麵談妥了AN/APG67雷達,那邊不僅僅會提供成品,還會授權我們生產,我們這邊,把它命名為金龍53.”負責航電的總工程師胡謹給大家夥匯報道。
    “發動機方麵,蓋瑞特公司在大陸技術支持下,已經完成了改型發動機的全部實驗工作,現在,他們已經進入了低速生產階段,可以把首批發動機給我們送來,為了避免出現意外,這發動機的型號,依舊是TFE731.”負責發動機的總工程師張學斌也介紹道。
    “各位,我們抓緊時間努力,盡快完成飛機的全部組裝工作,盡早展開首飛!”黃院長滿臉興奮。
    多虧了西工大的技術支持,否則,他們絕對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製造出來樣機!
    “黃院長,我們現在生產的還是雙座機,接下來,是不是也該研製單座飛機了?”彭元熙開口問道。
    和東方合作的時候,用的借口是教練機,所以現在,這飛機是雙座的型號!而以後,真正的戰鬥機,那還是單座為主的,雙座主要用來當編隊長機和培訓飛行員。
    “等到雙座機首飛,就研製單座機!”黃孝宗說道。
    “好吧。”
    時間已經進入了七月份,西工大的研究生招生圓滿結束,榜單張貼到了辦公樓的外麵。
    現在,就是這個位於西工大西南角的一號樓,原本屬於學校的主樓,不過……隨著一個個院係都有了自己的大樓,在主樓裏上課的院係是越來越少,這主樓也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學校最重要的辦公樓。
    曾經,這座大樓恢宏氣派,是學校最好的建築,現在,在那些大樓的映襯下,這一號樓就顯得有些滄桑了,雖然今年暑假計劃翻修一下,外牆刷新之類的,但是,依舊掩飾不住落寞感。
    此時,這裏很是熱鬧。
    “大明哥,你考上了!”秦亮從人群裏擠出來,向後麵的人說道:“你考試成績名列前三,已經被五係錄取,接下來還需要麵試,不過,導師劉教授,本來之前就合作過,他那邊不會有任何問題的。走,我現在就帶你過去,和導師聊一聊!”
    當初,秦亮考入西工大的時候,就和劉教授接觸很多,從最初的格林函數開始,到其他的項目……劉教授是國內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專家,這幾年來,有了先進的研究技術,是更進一步!
    當羅主任升職為校長之後,劉教授就被提名成了五係的係主任,不過……劉教授死活不答應,他不想搞行政,隻想搞科研,於是,他就成了掛名的係主任,繼續搞科研。
    現在,劉教授的主攻方向,當然就是隱身機的外形和空氣動力學的結合!這也是當年秦亮給種下的種子,當初劉教授隻能在那裏擺樣子,一切介紹都靠秦亮。
    這幾年來,劉教授在這個領域裏深耕,已經成了這個方麵的大行家!
    秦亮帶著秦明,來到了五係大樓,在計算機房裏,見到了埋頭工作的劉教授。
    “劉教授!”
    “嗯,等等,等我編寫完了這個程序……嗯?亮子?”
    發現來人是秦亮,劉教授立刻放下了手頭的工作:“來,亮子,到隔壁我辦公室去,喝杯茶!”
    秦明跟在後麵,感慨著秦亮在西工大的特殊地位,他簡直就是這裏的無冕之王啊!
    辦公室內,秦亮端著茶水杯,看著一旁有些尷尬的秦明,他完全就被無視了。
    “劉教授,這位秦明同學,今年已經考上了咱們西工大的博士,接下來該麵試和挑選導師了,您……能做他的導師嗎?”
    “嗯,當然沒問題,這秦明同學基本功很紮實,在之前的項目中,也有很多精彩的表現,來我手下,當然也可以給我幹活兒……”劉教授思考片刻:“大明,正好,我這裏一個研發項目,就交給你了!”
    “什麽項目?”秦明的眼睛裏充滿期待,這裏還在研發中的項目,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加萊特進氣道的氣動分析。”
    自從飛機進入噴氣機時代,進氣道的研究就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那種吊掛式的發動機,不需要進氣口,直接就能看到前麵的風扇葉片,這樣發動機的效率是最高的,但是……它不適合戰鬥機啊!機翼掛那麽大的發動機,如何做高機動過載?機翼可能會被硬生生的撕裂!
    經過了數年的研究,戰鬥機發動機布置在機尾,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而進氣口,則在前方,那麽,就需要有專門的進氣道了。
    第一代戰鬥機,幾乎都是機頭進氣,這樣進氣效率最高,各種情況下進氣口都不會被堵,在亞音速戰機時代,是最常見的方式。
    不過,這種方式無法在機頭安裝雷達,當機載雷達越來越重要的時候,進氣口就開始向機身兩側轉移,同時,由於戰機進入了超音速時代,在不同速度下,發動機需要的氣流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調節裝置。
    最早的是進氣錐,米格21的機頭進氣錐,幻影3的兩側進氣錐,都是最常見的調節方式。
    兩側進氣,當飛機轉彎的時候,一側進氣口會被擋住,三代機追求大仰角性能,所以,機腹進氣逐漸成為主流,同時,調節裝置也變成了可調壓縮斜板的設計方案,但是,隻要有調節裝置,那必然會增加結構重量。
    同時,因為機體表麵的氣體流速會降低,進氣口和機體還得分離開,這就是一個附麵層分離的擋板,這東西也會增加機體的重量。
    所以,在當初研發梟龍的時候,秦亮就提出來了DSI鼓包式進氣道,在梟龍上,這進氣道已經發展成熟了,不過……當發現西方開始研究加萊特進氣道之後,劉教授認為,還是需要把這種進氣道也研究一下。
    當進入隱身機時代,進氣道也進行了優化,主要的技術成果就兩種。
    首先,F22橫空出世,上麵使用的就是加萊特進氣道,中文翻譯出來是後掠雙斜麵超音速進氣道,一般來說,這個進氣道都處於兩肋位置,但是看著好像側懸著一樣。
    它有兩個三維斜麵,沿著進氣道分布,合理分配進氣流速,從而讓超音速過來的氣流用較小的損失降低到亞音速。沒有調節裝置,結構也很簡單。
    現在,西工大在研發各種先進的航空技術,這種進氣道,也納入了研究範圍之內。
    秦明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好,我可以承接下這個研發任務來!老師,我有什麽資料需要參考的嗎?”
    “嗯,我這裏給你列個表單,你如果沒事的話,從今天就可以開始研究了。”
    “好!”
    秦明抱著一摞書走了,看著他離開的背影,秦亮心情複雜,他還打算等大明哥考試結束,被正式錄取之後,給他說一下早稻田惠子的事情,沒想到,大明哥這壓根就沒把早稻田惠子給想起來!
    這……
    誰嫁給了大明哥,那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了啊!不過……站在老秦家傳宗接代的角度上看,大明哥還得娶老婆。
    “亮子啊,大明他媳婦的事情,畢竟是有影響的,咱們暫時還不可能讓他接觸到咱們的核心機密。”劉教授開口道。
    秦亮點頭:“嗯,劉教授,我當然知道,大明哥能有個項目研發就不錯了,這項目,完全可以作為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了,雖然咱們用不上……”
    “你不看好這種進氣道?”
    “是的,和咱們的鼓包進氣道相比,差了一個檔次,不過……這也遠超這個時代的其他進氣道了。”
    劉教授點頭:“嗯,那咱們就還是以鼓包進氣道為主。”
    “對了,關於四代隱身機,咱們這邊有什麽準備了嗎?”
    “當然!”劉教授點頭:“楊威他們,自從首都那邊開完了會議就過來了,老宋他也時不時的從試飛院那邊過來,跟著一起參謀,初步設計的外形,最近已經在吹風洞了。”
    “這麽快?”
    “是啊,他們占用了咱們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經常一算就是一個星期……不過,楊威他們申請的是碩士論文設計項目,還都是咱們西工大的科研課題,所以,也隻能讓他們用去了。”
    秦亮滿臉興奮:“好,那我去看看!”
    西工大,風洞實驗室。
    上一個風洞試驗剛剛結束,風洞打開,模型被從風洞裏拿出來。
    “這設計,果然沒問題,鴨翼,邊條翼,三角翼,這些組合起來,一定能成為最強悍的戰機!”楊威滿臉的興奮。
    “是啊,秦亮同誌的建議完全可靠,隻是這樣一來,氣動布局更加複雜繁瑣,對飛控的編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啊。”宋老感慨。
    “沒關係,宋老,這飛控交給我就行!”楊威說道:“我會讓它和殲九的飛控一樣成熟可靠!”
    “嗯!”
    “各位,模型呢,讓我看看!”就在此時,外麵響起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秦亮!”
    “師兄!”
    就在一群人的興奮之中,秦亮看向了剛剛拿出來的模型。
    菱形機頭,上麵是氣泡式座艙,下麵是平行四邊形的進氣口,有些類似於加萊特,但是,進氣口包裹的那個鼓包,格外的顯眼,向後是邊條翼,主機翼,外傾的雙垂尾……
    這飛機,看著是真漂亮,和後世的殲二十,已經有九分的相似了!
    “亮子啊,你看咱們這個飛機外形如何?”
    “嗯,不錯,咱們611所研發的產品,就沒有差的!”
    “咳咳,其實,主要還是咱們西工大給力,我們從之前的殲九項目中,拿出來了一個雙發雙垂尾的項目,然後輸入計算機作為原始資料,又進行了大量的改進,要不是有西工大一流的計算機,咱們肯定無法這麽快研發出來。”
    “宋老,這話可千萬別說出去了。”秦亮說道:“其他單位該不滿意了,尤其是北方所,他們會罵咱們偏心的。”
    “他們可不傻,他們知道自己沒這個水平,所以,他們就去找了沈航,和大學一起合作,現在,這種模式在咱們國內,是非常流行的。”
    大學有技術,工廠有資金,雙方可以強強聯合!
    其實,北方所首先找的是北航,畢竟這才是國內最強的航空航天大學,咳咳,表麵上的最強,但是,北航表示沒這個能力,他們有和西工大的幾個合作項目。
    於是,北方所回去之後,就去找了沈航,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有航空航天類的大學的!
    1952年,沈陽航空工業學校開始建設,成為國內六所航空工業學校之一,這所大學也有過很多的創新,比如他們自製的沈航一號通用飛機,就成功地飛上了祖國的藍天。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沈航還曾經改名為251廠,專門生產航空電磁儀表,一直到72年,學校恢複辦學,而251廠依舊存在,成為學校的附屬工廠,到了1978年,學校改為普通高等學校,改名為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更重要的是,就在去年,西工大老三屆的第一批畢業生裏,有十幾名學生,被沈航挖走,去他們學校當教師,這些老師,迅速成為了沈航的骨幹!沈航也開始向西工大學習,抓教學,搞科研,希望再次轉型。
    這個時候,沈陽的氣候很是適宜,清爽幹燥,一點兒也不炎熱。
    沈航的計算機房裏,無數人頭湧動。
    “根據我們的計算表明,常規氣動布局有很多問題,尤其是機翼後緣,雷達反射麵積會大大增加。”從西工大過來、現在已經成為青年骨幹教師的王曉強,看著計算機上的數據,有些無奈。
    “空軍那邊,隻要求了正麵雷達反射麵積指標,側麵和後麵都沒有要求,我們先解決了正麵問題,側麵和後麵,以後再說!”李工大手一揮。
    “不行!”
    “為什麽?”
    “正麵肯定是最受重視的,必須要降低到0.01平米,但是,側麵和後麵,也不能放任不管,可以提升一個數量級,到0.1平米,現在這樣,反射麵積已經超過1平米了,這是絕對不行的!”王曉強態度堅決:“我們沈航要設計,那就一定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涉及殘次品!”
    “你!”
    李工臉色難看。
    現在時間最緊張,咱們不趕緊設計出來外形,拿去競標,就可能會徹底喪失這個機會!一旦四代機的研發項目落不到他們北方所,他們就將徹底衰落下去!
    “想要降低雷達反射麵積,後緣就不能和機身垂直,這樣反射麵積最大,你們說,我們能不能讓後緣前掠,這樣就可以降低雷達反射麵積了!”王曉強沉思後開口。
    “全世界都沒見過這樣的!”李工搖頭:“我們不能冒險,我們北方所必須要求穩。”
    三代機流行的是切尖三角翼,機翼前緣後掠,後緣則是垂直於機身的,全世界還沒有見過機翼後緣前掠的,那不就成了二戰時期的那種直翼飛機的布局了嗎?
    “求穩?求穩怎麽進步?求穩怎麽超越?沒有創新,能到達世界第一嗎?”王曉強臉色也嚴肅起來。
    和北方所的人接觸之後,他就有很大的不適應。
    在西工大,一切都是求新,誰勇於創新,誰就會被大力支持,而到了這裏,一切居然都是求穩!
    求穩,永遠都隻能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麵!
    “李工,恕我直言,如果不改,那這種飛機就是垃圾!我王曉強寧可退出這個研發項目,安心教學,也絕對不會搞一個垃圾項目!”
    說完,王曉強站了起來:“你們自己選擇吧!”
    “等等!”
    看著王曉強已經走到了門口,李工隻能改口:“那就按照你說的方案試試?”
    王曉強雖然不是著名的5381班的學生,但是他卻是隔壁班的,成績也是頂尖的,在西工大,還曾經在劉教授的手下搞過隱身技術的研發。
    可以說,如果王曉強離開了這個項目,那他們就啥都搞不成了!北方所可沒有相關技術儲備!
    “好吧,那我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