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報酬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溪口鎮緊挨臨安縣,相對於附近幾個鎮子,還算不錯。
知夏和五福來到新街,這裏的屋舍鋪麵,果真比老街要氣派許多,眼下不是逛街的時候,她領著五福直奔其中一家看起來消費水平不錯的酒樓。
小二見兩人一身補丁,倒也並未直接驅趕,而是伸手攔住他們。
“不知兩位來我們金杯樓所為何事?”
五福第一次來這麽豪華的酒樓,見人家上來攔住他們的去路,一時間支支吾吾,緊張到憋不出一個字。
知夏大方上前,笑著問,“這位大哥,我們在山裏得了些野味,不知道後廚收不收?如果不收的話,我再去別家問問。”
麵前的小姑娘看著乖巧機敏,人卻又瘦又黃,小二本不想惹麻煩,卻又不忍心直接拒絕她。
有些不耐煩的抓了抓後腦勺。
“我倒是可以幫你們去問問,都有哪些東西?”
“蕨菜和鹿肉,不過鹿放在老街了,金杯樓要的話,等會我們可以去取。”說完,朝著小二鞠了一躬,“勞煩這位大哥了。”
小二點頭,轉身進了酒樓。
五福見妹妹低聲下氣的樣子,心疼的收緊了眉頭。
要是爹還在的話,他們的日子肯定比現在好過,妹妹也就不需要為了幾文錢這般放低姿態了。
不一會,小二領著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出來了。
男人望著麵前兩個孩子。
“就是你們這裏有鹿肉?”
“是,不僅有鹿肉,還有蕨菜呢。”知夏說著,從五福的背上取下背簍,“大叔瞧瞧,這蕨菜都是新鮮的,用來炒臘肉最香了。”
原本那男人都沒往兩人的背簍裏看,直到知夏最後一句話說出口,這才低頭望了眼他們的背簍。
雖然不知道這丫頭說的是真是假,倒不妨他試試。
最近新街幾家酒樓相繼推出新菜,還真沒有這一味蕨菜。
“行,你們去將那鹿抬過來吧,這蕨菜我也一並收了。”
知夏心底一喜,“那鹿有七八十斤,零賣八十文一斤,一整隻是五兩銀子,您這邊確定是要一整隻?”
中年男人哈哈一笑。
“怎麽?我們這麽大的酒樓,還擔心我們付不起五兩銀子?”
知夏忙搖頭。
“沒有沒有。”轉頭就跟五福說,“大哥,你快去老街讓甫安哥他們將鹿肉拉過來。”
五福應了一聲,轉頭就往老街跑去。
趁著這個間隙,知夏又和那中年男人聊了幾句套近乎,才知他是金杯樓的後廚主事,名叫李萬福,大家都叫他李大廚。
兩人說了沒一會,陳不凡趕著牛車來了。
見到陳不凡時,李萬福眉頭微微擰了擰,隻覺他有些麵熟,尤其這吊兒郎當的氣質,跟鎮上那群鬧事的混混簡直是一模一樣。
旁邊這小姑娘看著乖巧懂事,怎的就跟這麽一號人扯上了幹係?
牛車在金杯樓門前停下,陳不凡和沈甫安將鹿抬到李萬福麵前,知夏忙上前幫著招呼。
最終在李萬福看過沒問題後,以五兩銀子的價買了那頭鹿,並以四十八文的價收了知夏的蕨菜。
雖然沒賺多少,可依她目前的年紀和能力,能賺到錢,到底是開心的。
望著她財迷的模樣,陳不凡和沈甫安但笑不語。
說起來,今天的鹿出手的這般順利,確實是多虧了這丫頭。
“你們接下來是回家還是要去做什麽?”陳不凡問。
“我們想去找一找附近的小作坊,不凡哥知道哪裏有賣石灰的嗎?”知夏問。
陳不凡想了想。
“出了溪口鎮往西大概兩裏路就有,你們先去,我和甫安還有點事,等會過來幫你們拉石灰。”
知夏忙笑著說,“那就太謝謝了。”
她和五福兩人年紀都不大,拿不動太多,有人願意幫忙,回去路上也好有個照應,她當然是樂意的。
……
買了五十升石灰,共計花費一百五十文。
陳不凡果然守信,作坊的人剛幫著兩人將石灰扛出來,牛車就到了。
今天出門早,進展又順利,到家還不到午時。
陳不凡不想村裏人看到他和林家走的近,到村口就下了牛車,將牛繩交到了沈甫安手中。
沈甫安將石灰送到院門口,並留下了二十斤白麵作為她幫忙賣小鹿的報酬就離開了。
望著放在石灰旁的二十斤白麵,兄妹倆麵麵相覷。
原本他們幫著沈甫安陳不凡賣鹿肉,隻是因為他們載了自己一程,沒想要報酬的。
“怎麽辦?”知夏指著白麵問,“留著?”
五福腦袋裏空空如也,他要是知道怎麽辦的話,不用妹妹說就已經辦好了。
剛從屋裏出來的趙玉珍見兄妹倆回來的這麽早,還有些好奇,“你們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
知夏往院子望去。
“今天在村口碰巧遇到沈甫安和陳不凡去鎮上賣鹿肉,搭他們牛車來去的。”
趙玉珍了然,趕緊過來幫忙。
“難怪能帶這麽多東西。”
四海也從院門口探出頭,望見地上散落的石灰粉末,以及那一大堆白花花的東西,興奮的直拍手。
“好多白麵!”
聽見這道違和的聲音,母子三人紛紛往他的方向望去,見他直勾勾盯著地上的大包石灰粉,趙玉珍抬手抹了把臉。
“五福,先幫我將石灰抬進去,知夏,四海的安全就交給你了。”
知夏一臉苦澀。
這一天天的,她都快要熬成老媽子了。
拎起二十斤白麵邊走邊和四海講道理。
趙玉珍望著她手裏的東西。
“這又是什麽?”
“今天鹿肉的買賣是我和大哥幫忙引薦的,剛才甫安哥送我們回來的時候,留下了二十斤白麵,說是給我們的報酬,是留還是退,娘看著辦吧。”知夏說著,將白麵往她的方向遞去。
趙玉珍伸手接過,想了想。
“留著吧,好歹你也出了力。”
還想說點什麽,想到趙家兩個兄弟還在院子裏忙活,便隻能閉了嘴,想著夜裏等四海睡著再單獨跟女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