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頭錢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A+A-


    趙鬆祥早晨到老宅的時候,用昨天端著餃子回去的竹盤帶了八個雞蛋來,還不忘跟趙玉珍訴苦。
    “昨兒我從你這裏拿了餃子回去,討了娘好一頓罵,說你日子過的本來也不容易,我這個當哥哥的還從你這裏拿東西走。”他望著趙玉珍,“當時被他們罵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貪圖你東西了,你是不知道我當時那個冤枉啊。”
    趙玉珍一笑,“讓二哥受委屈了,待下回去了,我親自跟爹娘解釋。”
    趙鬆祥擺了擺手。
    “解釋倒不必,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過了這麽多年,他們不會不了解我是什麽樣的人,不過往後我是不敢再從你這裏拿任何東西走 了。”
    趙玉珍自然了解,娘家母親那樣罵,也不過就是看她拖著幾個孩子生活困難,不想讓她破費罷了。
    本意上還是好的。
    “以後再得了什麽好東西,我讓五福親自送去。”
    “咱家比你日子好過,還有我和大哥、阿武撐著呢,你也不容易,往後有什麽東西還是先緊著幾個孩子。”趙鬆祥說著,往廚房走去,“你先忙著,我去給大哥幫幫忙。”
    趙玉珍目送他進了廚房。
    打了四個雞蛋熬了蛋花湯,煮了一大鍋麵疙瘩,並撒上了野蔥和昨天剩餘的枸杞頭。
    吃起來滿嘴留香。
    吃飽喝足,趁這會還早,趙玉珍挑了一對舊箢箕(yUān iī),讓五福提著空水桶,領著幾個孩子去了昨天抓魚的那條水溝。
    她讓五福拿一個箢箕在水溝一頭堵著,自己從另一頭下,拿另一個箢箕將魚往五福的方向趕去,偶爾能看到受驚的魚從水裏蹦起來。
    知夏提著水桶,牽著四海跟在趙玉珍身邊,直勾勾盯著溝裏的動靜。
    最終,趙玉珍在距離五福隻剩六尺的距離停下了腳步。
    “夏夏,水桶給我。”
    知夏忙將水桶遞了過去。
    趙玉珍接過水桶,直接在水裏一舀,便見三四條魚從水裏蹦了起來,有一條直接蹦到了桶裏,還有一條差點從五福那頭的箢箕跳過去,情急之下,被他一把揪住了。
    五福激動的不行,將魚放在水桶中,伸到水裏抓魚。
    知夏在岸上待不住,也脫鞋下了水。
    三月的天氣冷熱適宜,水中卻涼,剛入水時,隻覺一股寒氣從足底躥入,讓她整個人緊繃了一瞬,習慣了一會才開始抓魚。
    母子三人忙活了兩刻鍾,終於撈了小半桶。
    最多的是鯽魚,大概有七八條,還有兩條筷子長的鯿魚,一條鱖魚,餘下的都是小鰟鮍(pánɡ pí)和刁子魚,還有一些說不上名字的小魚。
    回到家後,趙玉珍燒了一鍋熱水,讓五福和知夏都泡了個熱水腳。
    她將水桶中的小魚撈了出來。
    “這些小的咱們就留著自個兒吃,大一些的品相好,你們拿鎮上去賣,這會去村口應該能趕上牛車,快去快回。”
    她倒是也想去,可四海還小,得有個人看著。
    再者,兩個哥哥在家忙活,她跑出去也不像那麽回事,還得準備中午的吃食呢。
    五福和知夏提上桶裏的魚,背著昨天下午在山裏采的蕨菜和餘下的茅草菌就去了村口。
    昨兒出門早,村裏許多人就算起了也還沒出門,今天抓魚耽誤了一會,出門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陸續從家裏出來去田裏地裏幹活。
    見兩人又是桶又是背簍的。
    “喲,五福一早抓了這麽多魚,是要拿去鎮上賣呢?”
    五福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去碰碰運氣,還不一定有人買呢。”
    隔壁來妮的爹陳守財打量著精神頭不錯的兄妹兩,“你們家最近日子還不錯啊,總能聞到肉香。”
    昨兒還看到林春杏去林家老宅了呢。
    恐怕也是嘴饞了。
    五福一臉虛心,“阿公阿婆擔心我們搬家沒吃的,特意破費銀子讓大舅二舅帶來的,昨兒吃完就沒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恐怕都吃不上了。”
    村裏人一年上頭吃不上兩頓肉,如果說這肉是娘買的,回頭村裏又要開始傳娘不會過日子了。
    在場的人一聽,當然是信了他的話。
    林家大房幾斤幾兩,村裏人都是知道的。
    那趙氏沒了男人,程氏將他們大房分出去又沒任何補貼,自然是買不起肉吃的。
    知夏往大哥的方向望了眼,沒想到平日裏木木訥訥的人,還有這般機靈的時候呢,瞧這話答的,簡直天衣無縫。
    陳守財拍了拍五福的肩膀,“沒事,往後再想吃可以自己賺,眼下不是過年也不是過節的,能吃上幾頓已經很不錯了,咱都還沒得吃呢。”
    五福連連說是,不想再被這些人圍著問家裏情況,跟妹妹抬著養魚的水桶跑的飛快。
    ……
    坐牛車兩文錢一個人,兩個人就是四文錢。
    五福有些心疼錢,四文都能買四個白麵饅頭,夠一家子吃頓好的了,可拿著這些東西跟妹妹兩個人也實在走不了遠路。
    轉而見妹妹沒有絲毫負擔的樣子,他突然有些羨慕。
    尋思年紀小真好,沒心沒肺的,隻要能吃飽喝足就萬事不愁。
    牛車一路顛簸到了鎮上,五福和知夏背著背簍提著水桶從石牌坊入,今天沒上次來的早,老街橫豎兩條街道兩旁全是賣菜的小商販。
    正四處張望的時候,突然有人朝著他們招手。
    “孩子,這兒。”
    知夏望去,竟是上次在他們旁邊賣鴨蛋的崔氏,她麵前擺著兩個籃子,到這會,一個籃子滿滿當當,另一個籃子裏還有大半筐鴨蛋。
    見知夏發現了她,忙指了指旁邊的位置。
    知夏見她的攤位旁還預留了三尺左右的寬度,忙拉著五福走了過去。
    “崔婆婆,您今天也來賣鴨蛋了?”
    “是啊,前幾天沒來,這不攢了一些就一並拿來鎮上賣了補貼家用。”她見兄妹倆東西有些多,還將自己的籃子往旁邊挪了挪,“我來時沒見到你們,尋思你們可能會來,就多占了點地兒,沒成想還真來了。”
    知夏笑著表示感謝。
    “我們昨兒也來了呢,不過昨兒沒在這裏擺攤,去新街那邊了。”
    崔氏一聽,忙說,“昨兒沒在這裏擺的好,昨兒鎮上有人收頭錢呢。”
    知夏不解。
    “什麽是頭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