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聲不響的做決定

字數:4022   加入書籤

A+A-


    一聽陳不凡要收妹妹當女混混,五福就更急了,他拉著知夏轉了個方向,往石牌坊的方向走。
    “跟我回家,除非娘當我的麵親口同意了這件事,否則我是不會讓你跟著他去的。”
    擔心走快了知夏腳會痛,也不敢太過用力。
    知夏既無奈又覺得好笑,心裏隱約還有些感動,卻也不敢再繼續跟他開玩笑了。
    “大哥,剛才逗你呢,陳不凡是要領我們去看攤位的,不是讓我們加入他們。”
    五福將信將疑的停住腳步。
    “看攤位這事,是娘跟你提的?”
    知夏點頭,“對啊。”
    五福擰起眉頭,作為家裏的長子,他居然啥也不知道,“娘到底想要做什麽?”
    知夏有些詫異的望著他。
    “大哥昨天不是吃過娘做的芝麻餡餅了嗎?娘讓你定製鏊子,我以為你猜到了呢,她想在鎮上擺攤賣餡餅,尋思東西搬來搬去不方便,要找一個能搭灶的固定攤位,這不早晨恰巧碰見陳不凡,就跟他提了提。”
    老街賣菜的挺多,賣熟食的相對少。
    賣菜受很多因素影響,再加上家裏沒田沒地,不能長久賺錢,但熟食的話,隻要人勤快,不用考慮貨源問題,隻是碰到刮風下雨的,可能會影響出攤。
    五福這才明白過來,他有些難為情的抓了抓腦袋。
    “你不早說,我還真沒猜到。”
    “行了行了,咱們快去看看那個位置吧。”知夏拉著他繼續跟上陳不凡,“等會看完了就早些回家,免得娘擔心。”
    陳不凡回頭見她走路一瘸一拐的,“腳傷的這麽嚴重還往鎮上跑。”
    知夏神情坦蕩,“舅舅們在家裏幫忙,我娘得在一旁打下手還得看著四海,走不開,我不來,我大哥一個人夠忙活的。”
    陳不凡沒再說什麽,隻是將腳步放慢了些。
    老街左右兩邊位置都被占了,隻老街通往新街這條路上還能有些空地用來搭棚搭灶。
    知夏觀察了一下這個位置。
    對於老街來說,這裏算是街尾了,這幾天來去新街,到街尾的位置,人比石牌坊後橫向那條街少的多。
    但有一點好,這裏跟去往桃溪山那條路口相隔不到二十尺,一眼就能看到桃溪山山腳下掩映在桃花和綠樹間的璞玉書院部分白牆黑瓦。
    璞玉書院近旁,除了書肆,是不允許做其他買賣的。
    老街那邊人氣高,導致大家做買賣也極少往璞玉書院這邊靠。
    但芝麻餡餅針對的本就是年齡偏小的群體,將攤子擺在距離書院相近的地方,反而合適。
    陳不凡拿起棍子,在地上劃出了大約四尺寬(1.33米),八尺長(2.67米)的位置。
    “這個位置夠不夠?”
    “夠了夠了。”知夏望著他,“不知這裏攤位費和頭錢分別是多少?”
    陳不凡扔掉手中的棍子,拍了拍手。
    “這邊位置要偏一些,攤位費一百二十文,頭錢六十文,如今我還在這裏,頭錢你們不給也沒事,或者等賺到銀子了再給不遲,攤位費你們可以按月付,不過棚子和灶得你們自己搭,搭了之後這裏就是你們的固定攤位了,誰也搶不走。”
    一百二十文,哪怕再加六十文的頭錢,平均下來一天也就六文錢的租金。
    這麽便宜的租金,要是還能將買賣做虧了,那就真是白穿越了這一遭。
    知夏再次打量了一眼四周,當機立斷,“成,這位置你先給我們留著,明天我娘就閑了,等她過來看過就給你付攤位費。”
    還沒反應過來的五福見妹妹不聲不響的做了決定,人都有些傻了。
    都還沒瞧仔細呢,這就確定了?
    一百二十文的攤位費外加六十文的頭錢,這筆開支可不小,至少得讓娘來過過眼吧?
    他拉了拉知夏的胳膊,在她耳邊小聲提醒。
    “妹妹,咱們要不先跟娘商量商量?”
    陳不凡也覺得知夏的決定做的草率,“這樣吧,位置我給你們留著,你們一家人明天看過之後再做決定。”
    知夏從善如流。
    “行,那明天我們在這裏會合。”
    說完,也沒在鎮上多逗留,和陳不凡告辭之後,就跟五福一起坐中午的最後一趟牛車回家去了。
    回到家,知夏將鎮上鋪子的情況跟趙玉珍說了說。
    女兒前世雖沒上過什麽班,可身上的機靈勁兒卻是實打實的,至少不比這些古人差,趙玉珍聽後,在五福的注視下,沒反對也沒立即點頭,隻說明天去了再做決定。
    聽到這裏,五福終於鬆了口氣。
    這樣才正常嘛。
    雖然他也覺得妹妹現如今確實變聰明了,可做買賣租攤位這麽大的事,哪裏是一個十歲孩子能做主的?
    他都不敢隨意做主呢。
    將家裏最後一點活忙完之後,趙鬆全和趙鬆祥在家裏吃了晚飯,趙玉珍將這些天的工錢塞給他們就讓他們回去了。
    起初兄弟倆是不肯要的。
    “你帶著幾個孩子過日子也不容易,之前都說了不要你工錢,這銀子你快收回去。”
    趙玉珍不由分說將錢塞到他們手中。
    “大哥二哥要是不收,往後我這邊再有事情要幫忙,都不敢去家裏喊人了,無論如何,這銀子大哥二哥得收著,否則我就隨大哥二哥跑一趟趙家莊,給你們送家裏去了。”
    兄弟倆沒了法子,隻能冒著被爹娘臭罵一頓的風險,拿著銀錢回趙家莊去了。
    ……
    傍晚時分,沈甫安拿著他這幾天抄好的書來了家裏。
    聽見敲門聲,正在廚房給四海洗頭的趙玉珍問了句。
    “誰啊?”
    沈甫安規規矩矩站在院外,“嬸子,我是甫安,來給知夏送書的。”
    話音剛落,正在屋裏晾濕頭發的知夏邊往屋外跑邊用發帶將頭發綁在腦後,她雖才十歲,可根據南鏡的習俗,披頭散發見外男,本就是不合規矩。
    “是甫安哥來了。”
    她說著,上前拉開了院門。
    沈甫安畢竟念過幾年書,自是比尋常人要重視禮教,見麵前的小姑娘隻是將濕頭發鬆鬆垮垮綁在身後,忙瞥開目光,將手中的書遞給她。
    “這幾日學業重,這幾日用空餘時間隻抄好了《千字文》,想著先給你們送來用著,等過幾日《弟子規》抄好了,我再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