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真欠揍啊!

字數:3945   加入書籤

A+A-


    何望山兩口子對大誌倒是滿意,畢竟這麽多年,他的所作所為,當爹娘的都看在眼裏。
    可女兒死活不鬆口,讓他們也愁。
    自古提親都是男方開頭,之前不知道林家這邊是什麽情況,也不見五福跟女兒有過交集,他們作為女方的爹娘,自然是不好主動去問,眼下林五福既然心有所屬,那當然是不必考慮了。
    何冬冬沉默了好久,才開口說,“等大誌哥下次從縣城回來,見過之後再說吧。”
    見女兒鬆口,何望山也是鬆了口氣。
    “行,咱不著急。”
    ……
    知夏回到新鋪子,也沒瞞五福。
    “大哥,我剛在小食鋪碰到陶姑娘了,她想讓我帶她來找你,我沒同意。”
    五福神情愣了一下,很快恢複如常。
    “既然決定斷了,還是不見了吧,爹之前跟我說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知夏聽見這話,鬆了口氣。
    “嚇死我了,還擔心你會心軟去見她呢。”緊接著便是不遺餘力的誇讚,她豎起大拇指,笑的眉眼彎彎,“不愧是我大哥,做事不拖泥帶水,將來肯定是有大出息的人,厲害厲害,佩服佩服。”
    一邊說,還鄭重其事的朝他抱拳。
    五福眉頭一挑,往妹妹的方向掃了眼,眼球往上一翻,便去忙鋪子裏的事了。
    知夏望見他剛才的神情,扯了扯唇角後,開始摩拳擦掌。
    大哥剛才那表情,真欠揍啊!
    似是想到什麽,她往林寄明的方向望去,“爹,我剛才去問陳不凡了,他說這邊的地還不到賣的時候,讓咱們先租,你看呢?”
    買賣方麵,林寄明也不大擅長。
    “那就租唄。”他一臉嚴肅的望著知夏,“但先說好了,該咱們得的咱們拿著,不該咱們拿的咱一個銅板都不能要。”
    知夏忙說,“爹放心,昨天你跟娘說了之後,我心裏有分寸的,隻等娘點頭,我就可以去跟方家談了。”
    林寄明點頭。
    “到時候將那小子叫來鋪子裏談,得我們在旁邊看著才放心。”
    ……
    趙玉珍對租地肯定是沒意見的,畢竟不用自家花錢,隻用出塊地,每個月還有錢進,相當於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了。
    “租金你打算怎麽定?就按方家說的來嗎?”
    如果按照方家說的,三年就是一百八十兩,至少買地的本錢能回來一大部分。
    至於修鋪子投進去的錢,反正食鋪買賣在做著,慢慢的賺回來就是了。
    知夏點頭,“依我看,碼頭那邊生意隻會越來越好,五兩銀子一個月他也不虧,租金一年六十兩,三年就是一百八十兩,押一付三總共兩百四十兩,前期修鋪子給他免租三個月,等三年租期到了,再根據碼頭這邊的情況適當做調整。”
    趙玉珍一聽。
    “一年租金六十兩,依我看,這地咱別賣了,十年就是六百兩,二十年一千二百兩,三十年一千八百兩,碼頭那邊就是再火爆,賣地也超不過五六百兩去,咱不如自己留著收租。”
    她好像體會到了包租婆的快樂。
    知夏一臉揶揄的碰了碰她的胳膊。
    “之前是誰埋怨我買地來著?沒讓你虧本吧?”
    趙玉珍睨了她一眼。
    “你少在我麵前得瑟。”轉而又跟她商量,“我看你那紙也囤了挺多,最近夠用的話能不能少泡幾缸?我想讓你大舅二舅將趙家莊那邊的事情忙完之後,花一個月時間,幫著家裏收苞穀磨麵。”
    家裏田少,地裏的苞穀全部收回來之後,牛就讓趙鬆全和趙鬆祥牽到趙家莊幫忙去了。
    到時候磨麵雖有牛拉磨,也得人看著。
    還得將苞穀和磨好的麵搬來搬去,她跟梁氏肯定是吃不消的。
    知夏倒是無所謂。
    “後山院子裏還囤了小半間屋的紙呢,別說一個月,就是半年都夠用了。”
    趙玉珍點頭。
    “賣玉米麵你可有什麽好法子?我估摸著村裏收的加咱們自家種的,再加趙家莊那邊的,能有個七八萬斤,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的,糧油鋪沒賣過玉米麵,前期銷量也不知道好不好。”
    七八萬斤,確實不少了。
    靠糧油鋪子的話,前期銷量得不到保證不說,利潤還得被壓榨一層。
    知夏想了想。
    “這個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邊試吃邊售賣,咱們可以用玉米麵做一些玉米窩頭,切小塊給人試吃,就跟我之前賣藕粉一樣,前期大家都不知道玉米麵的味道,這個辦法是最快捷的了,原本咱們將玉米麵定的價格就不高,又實惠飽腹感又強,肯定能好賣的。”
    南鏡國力雖還算不錯,可農作物是靠天吃飯,每年賦稅一交,老百姓們一年到頭餘不下多少,多數人連溫飽都難解決。
    如果玉米麵能推廣出去,種植起來簡單,產量又高,受氣候的影響又比水稻小,想來能解決大多數百姓的溫飽問題。
    趙玉珍點頭,“那咱們放在哪裏賣呢?小食鋪外麵擺個小桌子尚可,蒸籠和那麽多麵是堆不下的,新鋪子那邊好不好賣?”
    “新鋪子可以。”知夏說,“咱們新鋪子前麵那麽長一條廊,用來賣玉米麵再合適不過了,到時候壘一個臨時的小灶熱窩頭,後麵的院子裏還有幾個空雜物房,就算沒賣完,後院也能堆的下,再說碼頭現在人已經多起來了,傳播會更快。”
    趙玉珍一想,也是這個道理。
    “行,那就按你說的來,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她倒是想去幫幫忙,有個還在喝奶的孩子拖著,實在不方便,再說家裏事也不少,之前新鋪子沒開業,林寄明在家能幫不少忙,如今他去了鎮上,兔子雞鴨這些越養越多,梁氏一個人也吃不消。
    她要不搭把手,梁氏累的夠嗆。
    她哪怕搭把手,都沒閑著的時候。
    上午拌雞鴨鵝的飼料,給兔子準備大把的口糧,還得割草拌糠和豆渣煮了喂豬,一天喂三頓,根本沒得閑,還得去撿雞蛋鴨蛋鵝蛋,順帶留意那些抱蛋的雞。
    自從家裏打算賣炸雞,去年養到今年的四五十隻母雞,但凡能抱窩的,沒一隻落下。
    個別甚至已經在抱第三窩了。
    每一窩趙玉珍都會讓梁氏放二十個蛋,除去孵化不成功的,以及養著養著中途夭折的,飼養得當的情況下,平攤下來一窩能救下十到十二隻。
    生存率算是挺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