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恩情
字數:3844 加入書籤
最近開始賣炸雞,起初一天三隻,最近增加到一天五隻,知夏目前沒有再加的打算,想等到明年碼頭人多了,再慢慢增長到二十隻去。
目前這些人,消耗不掉那麽多雞不說,家裏的雞也經不住這樣的消耗。
今年還剩下四個月,哪怕一天五隻,混完今年也還需要六百隻雞。
趙玉珍看向林寄明。
“我想在村裏招個長工幫梁大姐管後山腳下那些牲畜,你覺得隔壁劉氏行嗎?”
林寄明想了想。
“劉氏家裏沒人幫襯,她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守財又要忙著外邊的事,我覺得找她不如找桂嬸,養雞養鴨,桂嬸還是更擅長一些。”
桂嬸家裏至少還有個兒媳婦看著家裏,她可以心無旁騖的在外麵幹活。
趙玉珍一想,桂嬸雖然當了幾年阿奶,其實年紀還不到四十五,幹活不比梁氏差勁。
“桂嬸願意做長工嗎?”
長工不比短工。
短工幹幾天,不想幹了可以歇歇。
長工至少是要幹滿一年的。
“問問不就知道了?”林寄明一邊剝苞穀一邊說,“我之前還聽說陳全有家的媳婦娘家是養雞鴨的,還會從山裏找草藥給雞鴨治瘟病,咱們家既然養了那麽多雞,有些東西也可以學起來,以防萬一。”
趙玉珍眼神一亮。
“將她一並請來家裏幫忙不是更好嗎?哪怕短工也行,請來幹一段時間,咱多出點錢都行,讓她將治瘟病的手藝教給梁大姐和桂嬸。”
林寄明停下手中的動作,猶豫了小片刻。
“等會吃了飯,我去問問。”
趙玉珍突然從原主的記憶裏回想起來一件事。
“我記得你入伍之前,跟陳全有有些過節,如果覺得勉強就算了,附近懂這些的也不隻陳全有媳婦一個,我們之前在鎮上擺攤做賣菜的時候,也認識一個家裏養雞鴨的大嬸,到時候找她問也是一樣的。”
趙玉珍說的,是之前在鎮上賣筍的時候,擺在他們旁邊賣鴨蛋的崔氏。
當時拖著幾個孩子,有時候去的遲了,她還會幫自家占位置。
也是個好心人。
林寄明搖頭說,“都那麽多年過去了,也不是特別大的過節,我都不計較了,他要是還計較,將來做什麽都不必考慮他這個人了。”
趙玉珍點頭。
“那你去問問,要是不行就算了。”
知夏有些好奇。
“娘,爹和全有叔到底是啥過節?”
“村裏不就那點事。”趙玉珍說,“你爹入伍前,在外邊朋友多,有時候會承包一些活,喊村裏人一起去幹,想著讓大家都賺點錢,有次接了鎮上的活,陳全有也去了。”
“當時工錢都不高,一個月大概是三百五十文,你爹在村裏喊了十二人,那時候幹活不包飯,但幹體力活也不能不吃,你爹為了讓大家夥都省點錢,就提議每人拿三十文用來買糧食在工地上應付中午的口糧。”
“十二個人,一人三十文也才三百六十文,都是幹體力活的漢子,吃的也不少,才二十天就將一個月的糧食吃完了,陳全有覺得你爹在中間占了便宜,就跟一起幹活的人在背後說你爹壞話,導致好幾人後麵幹活都不上心,後來這事傳到你爹耳朵裏,將陳全有說了一頓。”
“陳全有一氣之下就沒跟你爹幹了,這件事之後,他跟你爹就徹底鬧掰了,在村裏看到你爹連招呼都不打。”
知夏撅著嘴。
“好心當成驢肝肺,要不是爹給他們介紹活,他們連那三百二十文都賺不到呢,再說三十文吃二十天,平攤下來一天才一文五,他還想怎樣?鎮上一文五能吃到啥呀?”
趙玉珍:“咱們心裏清楚,人家可不這麽想,總以為你爹收了他們錢就是從中得到了什麽好處,後麵你爹就再不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林寄明望著母女倆。
“過去的事就別提了,我也知道陳全有有些小心眼,但總的來說心不壞,五福小時候被惡犬追,要不是他拿棍子將狗打跑,恐怕就凶多吉少了,他雖救過五福的命,卻也從未拿這事來跟我討過恩情,他不提,我還是得記著的。”
知夏了然,難怪老爹明知人家小心眼還要給他們好處,原來是為了還恩情,但又不能明著給。
那就說的通了。
原本到了嘴邊想要勸他的話,被咽下了肚子。
恩情嘛,該還還得還的。
……
吃完飯,林寄明就去了陳全有家裏。
還沒走到陳全有家門口,陳全有就發現了他,隻不過他知道自己和林寄明有過節,所以並不覺得他是來找自己的,還是跟往常一樣,沒有想要跟他打招呼的意思。
直到林寄明來到陳全有家門口。
陳全有眉頭一擰,滿臉疑惑。
“你來我家做什麽?”
林寄明也沒跟他客氣。
“我不是來找你的,我是來找嫂子的。”說完,立馬朝著屋裏喊,“嫂子在家嗎?”
陳全有一雙眼瞪的老大,本想罵人來著,還不等他說話,他媳婦孫氏聽見動靜,忙拿著正在洗的碗從廚房出來。
“寄明找我什麽事?”
孫氏滿臉熱情,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還不忘狠狠往陳全有的方向瞪上一眼,警告他別亂說話。
林寄明忽略陳全有,直接望著孫氏說,“我們家今年養了不少雞鴨,玉珍擔心雞鴨養不好害病,我記得嫂子挺擅長的,不知嫂子願不願意去我家幫幫忙?”
“她不……”
陳全有話還沒說完,孫氏上前踩了他一腳,轉而笑望著林寄明。
“願意,當然願意。”轉而往自家男人的方向看了眼,帶著歉意跟林寄明說,“寄明,咱一個村裏這麽多年,你應該也了解,我們當家的這人心眼是小了點,說到底人沒壞心,當年的事,確實是他的錯,我代他向你道個歉,你大人大量,就別跟他一般見識了。”
林寄明擺手說。
“好多年前的事,我早忘了,要不今天也不會厚著臉皮來找嫂子幫忙。”
孫氏滿臉笑意。
“那就好,那就好。”轉而又問他,“你剛才說的養雞養鴨,什麽時候開始上工,工錢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