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果樹這事靠譜

字數:3970   加入書籤

A+A-


    五福走後,何玉梅一邊喝著酸梅湯,一邊翻看賬簿,雖然剛才心緒被打亂,但真幹起事來,也是半點不含糊。
    “知夏,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知夏一聽,來到她身旁。
    “什麽問題?”
    “你看。”何玉梅指著賬簿,“今日開業,咱們鋪子裏購買成衣的並不多,反而是定製居多?成衣隻賣了兩套出去,都是在鋪子裏麵掛著的,定製則有七套,都是展示在靠外邊架子上的。”
    知夏擰著眉。
    “既然她們都喜歡靠外邊架子上的衣服,為何不直接買?”
    她今日一直在櫃台站著,幹著收錢送荷包的活,所以並不知道這些客人的心理。
    既然展示在那些布偶模特上的衣裳賣的更多,說明展示效果是更好的。
    來妮來到兩人麵前。
    “別說直接買,布偶身上的衣裳,那些小姐們試都不願試,好像很害怕似的。”
    知夏了然,想必是沒有見過這樣人形布偶衣架,所以才會害怕。
    可如果不用這種衣架來展示,又會影響售賣效果。
    畢竟這也是鋪子裏的一大特色。
    既然出現問題,那就要進行調整。
    她想了想,看向何玉梅。
    “玉梅姐,往後鋪子裏的布偶衣架,上麵的衣服每天換著來,鋪子裏所有上架的成衣,超過一個月沒賣掉的,可以讓利二成促銷出去,以免在鋪子裏放太久,導致布料老化變形。”
    何玉梅點頭。
    “行,我記著了。”
    知夏望著今天的幾筆成衣訂單。
    “照這樣下去,咱們家加表嫂也就四個繡娘,可能還不夠。”她又想了想,寫下兩份招聘告示遞給彩雲,“表嫂,你將這兩張告示,一張貼咱們雲錦閣,一張貼到老街的小食鋪去,如果有人問起,就讓表兄他們幫忙將人帶過來,咱們得盡快再招四名繡娘來。”
    鋪子裏的事歸何玉梅管,後院的作坊歸彩雲管,這是知夏一早就跟兩人說好了的。
    “都是按長工的標準嗎?”彩雲問。
    知夏點頭,“全部按長工的標準,上工之前得簽契書起到約束作用,屆時若有違背,直接送去衙門,屆時,你要將繡莊的規矩跟繡娘講清楚,上工會先試用一月,若可行,接著用,若你覺得這人不成,直接辭退就好。”
    “行,那我先將這兩張告示貼了。”彩雲說完,拿著告示出了門。
    交代好這些,即將到晚飯的飯點,外麵閑逛的人少了很多。
    自從碼頭這邊開了夜市,茶館酒肆,還有部分小吃和酒樓會開到戌時才打烊,成衣鋪子知夏是沒打算夜裏開門的,申時一過基本就可以關門回家了,夜裏也基本不會有人過來買成衣。
    ……
    一回到家,知夏就來到趙玉珍麵前,神神秘秘的問。
    “娘,你猜猜成衣鋪子今天開業進賬多少?”
    趙玉珍往她的方向看了眼,“我又不是神仙,我咋能猜到你賺了多少?”
    知夏嘿嘿一聲,在她麵前坐下。
    “今天賣了兩套成衣,七套定製,再加帕子、香囊和抹額,近七十兩呢!”
    趙玉珍滿臉詫異。
    “這麽多?”
    知夏滿臉得意,“別說你驚訝,我自己都覺得驚訝,今天是開業第一天,如果碼頭客源穩定,哪怕以後穩定後每天隻能賺三十兩,一個月就是九百兩,一年就是一萬零八百兩,除去成本和人工,至少能純賺一萬兩,到年底,你投入的一百兩就能變成一千兩了。”
    她說著,激動的豎起一根指頭。
    趙玉珍一聽,心底訝異。
    “咱們家兩個食鋪和豆腐攤,林記食鋪現如今生意好了點,三個鋪子加起來一個月也才五六十兩進賬,一年就是七百二十兩,這樣算起來,遠不如你這一個成衣鋪子賺的多。”
    果然,女人和有錢人的錢還是好賺不少。
    知夏挽著她的手臂。
    “你別看我隻這一個鋪子,從桑田、蠶場、作坊到成衣鋪子,我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籌備了一年半才將鋪子開起來呢。”
    轉而又說,“你現在手裏頭不是存下一千多兩了嗎?可以到縣城開分鋪啊。”
    見妹妹又在忽悠娘,五福已經見怪不怪,仍舊一臉淡定的給弟弟製作木馬。
    趙玉珍搖頭,“貪多嚼不爛,眼下平安才剛剛學會走路,鎮上三個鋪子就將你爹和大哥還有趙家幾個表兄都耗在那兒了,再開分鋪,讓誰管去?”
    知夏想了想。
    “娘,我覺得你可以讓大哥去鍛煉鍛煉了。”
    趙玉珍犯愁,“我也沒說不讓他鍛煉,關鍵還能賣點啥呢?總不能又是食鋪吧?”
    “能幹的行當多著呢。”知夏咂咂嘴,雙眼亮晶晶的,“娘,你覺得海味行如何?”
    趙玉珍從未覺得女兒如此不靠譜過。
    “自己饞就直說,海味行可沒你想的那麽簡單,咱們這裏距離海邊十萬八千裏,得先從最快捷的路線開始規劃,再到海味運輸,咱們又沒技術,中途死了的話,錢全打水漂了,可沒本錢這麽折騰。”
    “咱們手裏頭銀錢有限,玉石珠寶肯定也是不行的,脂粉行沒經驗又幹不出特色。”她想了想,“要不酒米行?”
    趙玉珍看向她。
    “酒米行?”
    知夏點頭,“民以食為天,南鏡百姓大多處於溫飽階段,糧食是百姓家裏最大的消耗了,這個買賣永遠不會過時,去年咱們家就有賣糧食的經曆,雖然最後被雄獅幫的人打斷了,但並不代表咱們就不能做。”
    趙玉珍點頭。
    “這個倒是可以,隻不過糧油鋪子競爭大,涉及的利益也大,咱們現如今又沒有背景,到時候恐怕會有不少麻煩找上門。”
    “那花果行呢?”知夏津津樂道,“我之前種下的果樹,今年全都開了花,尋思到時候先嚐嚐樹上的果子做好記錄,明年再將同品類的挨個進行嫁接,看是不是能有驚喜。”
    “你這就跟賭博似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趙玉珍說,“不過可以試試,要真能培育出好吃的果子,肯定是不愁賣的。”
    知夏展顏一笑。
    “就是這樣說,那些大戶人家為了口吃的能一擲千金,但凡咱們能培育出來一樣口感好的果子,都能大賺一筆。”
    趙玉珍也認同。
    “果樹這事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