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 章 楊妃的告誡

字數:4038   加入書籤

A+A-


    當殿外侍女通報吳王殿下求見時,殿內正在焚香誦經的楊妃猛地一怔,手中的念珠險些滑落。
    她豁然起身,也顧不得儀態,疾步走到了殿門口。
    看著風雪中那道愈發挺拔熟悉的身影,楊妃美眸瞬間泛紅。
    “恪兒!”
    “母妃!”李恪看到母妃,也是滿臉激動,撩袍便要行禮,卻被楊妃死死拉住。
    “快進來,外麵冷!”楊妃拉著李恪進殿,將他按在鋪著軟墊的胡床上,一雙關切的眸子在自家兒子身上掃個不停。
    “瘦了,也黑了!安州那邊一切可好?飲食可還習慣?身邊人伺候得可還周到……”
    李恪微笑著,耐心地一一回答,報喜不報憂,隻揀些封地上的趣聞和風土人情說與母親聽,逗得楊妃眉開眼笑。
    母子倆閑話家常間,話題不自覺的就轉到了林平安身上。
    “說起來,你剛回長安,可聽說了那位長安侯?”楊淑妃親手為兒子斟上一杯熱騰騰的杏仁酪,美豔的臉上滿是讚賞。
    “此子當真是位奇才!不僅醫術通神,治好了皇後娘娘的氣疾,更是獻上了水泥、曲轅犁這等利國利民之物!”
    “還有那畝產千斤的土豆祥瑞……如今更是要與天下儒生論道,這份膽識,這份才智,莫說年輕一輩,便是放眼滿朝文武,也找不出第二個來!”
    李恪接過杏仁酪,微笑點頭附和:“兒臣在回來的路上便已聽聞他的諸多事跡!”
    “方才在甘露殿,父皇便談及此人,父皇對他亦是讚譽有加,稱其為未經雕琢的璞玉,國之棟梁。”
    他頓了頓,補充道,“父皇還特意囑咐,讓兒臣年後不必急著返回封地,可在長安多盤桓些時日。”
    他本意是分享父皇的恩寵,也讓母親多些寬慰,然而,楊妃聞言,臉上的笑意緩緩斂去。
    她放下手中茶盞,神色凝重問道。
    “恪兒,你對這位長安侯,似乎頗為好奇?”
    李恪見狀,身體不自覺坐直了些:“如此奇人,兒臣確實心生好奇,若能結交……”
    李恪話未說完,便被楊妃打斷了。
    “恪兒,你聽母妃一言,切莫與那林平安走得太近!”
    李恪一怔,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母妃方才不還讚他……”
    “稱讚是因其才,疏遠是為保自身!”楊妃看著兒子語氣無比嚴肅。
    “恪兒,你需時刻謹記,你是何人!你的身上,流著前隋血脈!這是你永遠無法抹去的烙印!”
    “你父皇雖常讚你“英果類我”,但這未必全是福氣!須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儲君之位牽動國本,東宮與魏王府如今暗流洶湧,不知多少雙眼睛在盯著!”
    “你此時若與林平安這等簡在帝心、攪動風雲的人物過從甚密,會引來多少猜忌?”
    “旁人會如何想?是會認為你禮賢下士,還是別有用心,意圖結交新貴,覬覦那……非分之位?”
    “母妃……”李恪心頭一震,想要辯解。
    楊淑妃卻抬手止住了他,眸中已泛起淚光:“恪兒,母妃不求你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母妃隻求你平平安安!”
    “這長安城,看著花團錦簇,實則步步殺機!母妃是過來人,親眼見過前朝宮闈的傾軋,也深知這後宮、朝堂的波譎雲詭!”
    “我們母子能得陛下眷顧,安穩度日,已是上天垂憐,你若卷入是非之中,一個不慎,便是萬劫不複之境啊!”
    她伸手緊握住李恪的手,懇求道:“答應母妃,莫要去招惹那些是非!林平安再好,那是陛下的臣子,是太子、是魏王可以去籠絡的人,唯獨不是你該靠近的!”
    “安安分分做你的藩王,待年後便回你的封地去,守著一方水土,平安喜樂,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看著母妃熱淚盈眶,感受著她手上傳來的微顫和冰涼,李恪沉默了片刻,鄭重點頭道。
    “母妃的教誨,兒臣謹記於心,是兒臣思慮不周,讓母妃憂心了!您放心,兒臣知道該如何做,定會謹言慎行,絕不卷入任何不必要的紛爭之中!”
    聽到兒子的保證,楊妃緊繃的心弦才微微放鬆。
    她知道,有些路,一旦踏上便再難回頭。她隻希望,自己的告誡,能像一道堅固的藩籬,將兒子護在那滔天權勢的旋渦之外。
    半個時辰後,李恪腳步沉重的離開了淑景殿。
    翌日,皇宮,太極殿,早朝。
    李世民高坐龍椅,下方百官肅立,禮部尚書王珪手持賀禮清單,聲音洪亮地稟報著各藩邦使節進獻的賀禮。
    “吐蕃獻犛牛百頭,駿馬五十匹,金沙三斛。薛延陀獻良駒八十,貂皮五百張。西域於闐獻美玉十方,葡萄酒百桶……”
    李世民微微頷首,待王珪念完,淡然開口:“諸邦遠來是客,心意可嘉!禮部依慣例,擬定回贈清單。”
    “吐蕃、薛延陀等國,其地偏遠,民風彪悍,朕意,回贈三倍於其貢,以展我大唐天朝上國之威儀!”
    “另,將《齊民要術》抄錄副本,並精選農具圖樣,贈與吐蕃,助其耕織!”
    “至於西域諸小國,其貢雖薄,然心向王化,回贈絲綢三千匹,瓷器五百件,茶葉千斤,務使其感念天恩,永為藩屏!”
    這套操作行雲流水,顯然是多年慣例。
    王珪立刻躬身,高呼:“陛下聖明!厚往薄來,方顯我天朝氣度,四海賓服,正在於此!”
    “陛下聖明!” 百官齊齊躬身附和。
    這套操作行雲流水,顯然在眾人看來這本就理所應當。
    (臥槽!我終於明白了!難怪萬邦來朝,敢情是組團來刷副本撿裝備的啊!拿點土特產、破爛牛羊,就能換回真金白銀、核心技術?這買賣也太劃算了吧!大唐這是妥妥的冤大頭,超級大肥羊啊!)
    李世民笑意頓時僵在了臉上,不著痕跡的瞪了一眼站於文官隊列後方的林平安。
    (瞧瞧!吐蕃送點牛馬金沙,你回贈農書技術?人家正愁糧食不夠養軍隊呢,你這可好,直接給人送後勤保障去了!)
    (薛延陀送點馬匹皮草,你三倍回贈!他們是缺這點東西嗎?他們是缺個不打他們的理由!等他們用你送的東西武裝好了,掉頭就來咬你!這不就是資敵嗎?!)
    林平安的心聲如同連珠炮,轟得李世民眉頭直跳。
    他雖然不完全懂“刷副本”、“冤大頭”這些怪詞,但核心意思他聽懂了——他引以為傲的“厚往薄來”國策,在林平安眼裏,簡直是愚蠢至極的資敵行為!
    (還有那些西域小國,送點玉石葡萄酒,你回贈堆積如山的絲綢瓷器?他們是來朝貢的嗎?我看是來搞批發的吧!)
    (天朝上國的麵子是有了,可國庫呢?國庫都快被掏空了!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麵子活受罪!這天朝上國的水分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