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 章 祿東讚這老小子果然有兩把刷子!

字數:3855   加入書籤

A+A-


    翌日早朝,以祿東讚為首的各藩邦使者聯名上書,由鴻臚寺卿當殿呈遞。
    那厚厚一疊宣紙上,密密麻麻簽滿了各國使者的名字,內容更是洋洋灑灑,引經據典。
    從上古禮製說到天可汗仁德,最終核心意思隻有一個——大唐回贈之禮,必須與往年一般豐厚,甚至還應有所增加,以彰天朝氣度,維係宗藩情誼,一個子兒也不能少!
    李世民看著那幾乎是指著鼻子要求“必須給錢”的“請願書”,先是愕然,隨即一股荒謬感湧上心頭,最後直接被氣笑了。
    他將奏書往禦案上一拍,冷笑道:“嗬嗬……好,好的很!真被那小子一語成讖!合著朕這大唐,在他們眼裏,還真就成了予取予求的善堂了?!要起錢來,竟能如此理直氣壯,真是豈有此理!”
    他本就是馬上得天下的雄主,吃軟不吃硬,藩使們這般不服軟反而集體施壓的姿態,徹底點燃了他心中的怒火,臉色瞬間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下方百官見龍顏震怒,一個個噤若寒蟬,垂首沉默不語。
    退朝後,李世民餘怒未消,立刻下旨召見一眾核心重臣。
    片刻功夫,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馬周、王珪等文臣,李勣、程咬金、尉遲恭、李道宗、段誌玄、牛進達等武將,便齊聚甘露殿。
    接著,李世民又特意讓王德去宣李承乾、李泰、李恪三兄弟,以及事件的“始作俑者”——林平安前來。
    兩刻鍾後,四人先後抵達。
    林平安一進殿,就感受到那股不同尋常的低氣壓,再瞅瞅禦座上二鳳那黑如鍋底的臉色,心裏頓時跟明鏡似的。
    (嘿,看來“善財童子”的債主們集體上門逼宮了!效率挺高啊,祿東讚這老小子果然有兩把刷子)
    李世民嘴角一抽,強壓下踹他幾腳的衝動。
    李世民的目光掃過殿內眾人,最後落在自己三個兒子身上,心中一動,起了考較之意。
    他看向李承乾:“承乾,諸藩聯名上書,要求回禮如舊,你如何看待?此事該如何處置?”
    李承乾經過前幾次因軟弱被訓斥,此刻謹慎了許多,他沉吟片刻,拱手回道。
    “父皇,兒臣以為,諸藩聯合,其勢不小!或可效仿古之“踐土之盟”,由朝廷出麵,邀諸藩使者齊聚一堂,開誠布公,陳明利害,共同商議出一個既能維護我大唐體麵,又能讓諸藩大致接受的折中之策。以理服人,以情動之,方為上策!”
    李世民微微頷首,不置可否。
    這法子雖顯保守,但確實是目前朝堂主流能接受的穩妥之策,至少避免了直接衝突。
    他又看向胖乎乎的李泰:“青雀,你以為呢?”
    李泰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歎了口氣:“父皇,四夷賓服來之不易。如今國庫雖因林侯之法稍緩,然連年征戰、天災頻仍,國力消耗甚巨!”
    “若因回禮之事與諸藩交惡,恐壞數年之和睦,重啟邊釁,得不償失啊!不如暫且依了他們,回禮豐厚些便豐厚些,以求邊關安寧,待我大唐國力更盛,再行計較不遲!”
    李世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失望。
    此子聰慧,卻總缺了幾分魄力與擔當。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身姿挺拔、麵容英武的李恪身上:“恪兒,你說。”
    李恪神色一肅道:“父皇!我大唐乃天下共主,天朝上國!豈有被一群藩屬國聯合脅迫之理?!”
    “此次若低頭讓步,彼等必以為我大唐可欺,日後定然得寸進尺,貪求無厭!”
    “兒臣以為,回禮相當已是本分!若真論起宗藩禮製,藩屬賀禮本就應高於天朝回賜,方能顯其恭順臣服之心!”
    “如今他們不僅不思己過,反而聚眾施壓,此風絕不可長!當嚴詞駁回,以正視聽!”
    此言一出,鏗鏘有力,瞬間贏得了程咬金、尉遲恭等一眾武將的齊聲喝彩。
    “吳王殿下說得對!俺老程支持!”
    “就是!給他們臉了!不服就打!打到他們服為止!”
    尉遲恭聲如洪鍾,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領兵出征。
    李世民看著李恪,微笑頷首。
    此子英果,確類自己當年!
    接著,他又看向一眾文官:“玄齡、玄成、輔機、賓王,你們有何看法?”
    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馬周等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雖措辭各有不同,但核心觀點趨同:應以安撫、協商為主,盡量避免激化矛盾。
    房玄齡強調:“羈縻之道,在於恩威並施,當前宜示之以恩”。
    魏征直言:“國庫不豐,民力待複,不宜輕啟戰端”。
    長孫無忌則老成持重地表示:“可稍作讓步,以示天朝胸懷,換取邊境長久安寧”。
    總而言之,就是一個“穩”字,能不翻臉就別翻臉。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殿內唯一還沒表態,正饒有興致地聽著眾人辯論的林平安身上。
    李世民挑了挑眉看向林平安:“小子,眾說紛紜,你有何高見啊?”
    林平安跨步出列,先是對著李承乾和房玄齡等人拱了拱手:“太子殿下深謀遠慮,房相、魏公老成持國,所言皆是老成謀國之道,穩妥,非常之穩妥!”
    (嗯,和稀泥嘛,誰不會?不過這次稀泥怕是不好和了!)
    眾人都沒說話,知道他肯定還有下文。
    果然,林平安話鋒一轉道:“不過嘛,臣以為,吳王殿下之言,更合當下時宜,臣明確支持!”
    他看向李世民,:“陛下,諸藩此次聯合上書,隻是第一步!臣敢斷言,下一步,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祿東讚此人精明似鬼,深知在長安城內動武是自取其辱,所以……”
    他故意頓了頓,吊足了眾人胃口,才緩緩道:“他們必然會選擇聯合求見陛下,以“萬民福祉”、“邦交大局”等大義名分進行“文諫”,試圖在道義上壓迫朝廷就範。而且,光動嘴皮子恐怕還不夠……”
    程咬金聽得牛眼一瞪:“他們敢鬧事?俺老程第一個不答應!十六衛大軍可不是擺設!”
    林平安衝程咬金笑了笑:“程叔叔莫急,他們吃過一次虧了,不會那麽蠢,明麵上的過激行為不會有,但是……”
    他目光掃過在場眾人,一臉篤定道:“邊境恐怕就不會那麽太平了!西突厥、薛延陀,還有吐蕃,為了配合他們在長安的行動,極有可能在邊境進行兵力調動,製造緊張氣氛,甚至挑起小規模摩擦,以此作為籌碼,增加他們談判的分量!陛下,還需早做防備才是!”
    (祿東讚那老狐狸,要是不玩這手邊境施壓,我把名字倒過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