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 章 喲?小李同誌可以啊!有眼光!

字數:3636   加入書籤

A+A-


    長孫無忌第一個站出來質疑,他捋須搖頭:“林侯此言,未免過於危言聳聽,我大唐近年來國力日盛,陛下天威浩蕩,兵鋒所指,戰無不勝!諸藩縱有不滿,又豈敢輕易以身試法,擅動刀兵?他們應當沒這個膽子!”
    不少文臣紛紛點頭附和,連李勣等武將也覺得,諸藩未必敢如此冒險。李世民也認為林平安有些杞人憂天了。
    畢竟,大唐的軍威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然而,就在眾人大多不以為然之際,吳王李恪卻再次站了出來,他對著李世民躬身一禮,沉聲道。
    “父皇,兒臣以為,林侯所慮,並非空穴來風!人性的貪婪,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會被無限放大,絕不能小覷!”
    “鬆讚幹布、夷男等人,皆是一時梟雄,絕非甘於受製之輩。他們若認定朝廷軟弱可欺,鋌而走險並非不可能!兒臣讚同林侯之言,邊境防務,必須未雨綢繆!”
    李恪的支持,讓林平安有些意外。
    (喲?小李同誌可以啊!有眼光!不愧是被二鳳評價英果類我的人,比他那倆兄弟強多了!就是這身份有點尷尬,可惜了……)
    李世民聽著林平安對李恪的“盛讚”和那句“可惜了”,心頭也是莫名一歎。
    他看了看爭論不休的眾臣,又看了看一臉篤定的林平安和目光堅定的李恪,再想到那份聯名上書,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好了!此事,朕自有分寸!懋功、承範!”
    “臣在!”李勣和李道宗出列。
    “傳令邊境諸州,加強戒備,嚴密監視吐蕃、西突厥、薛延陀動向。但有異動,即刻八百裏加急奏報!”
    “臣遵旨!”兩人齊聲拱手。
    下達完軍令,李世民目光深沉地掃過眾人,最後定格在虛空處,仿佛已經看到了即將到來的風雨。
    “至於長安這邊……朕倒要看看,他們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正事談完,眾人相繼離開了甘露殿,去忙自己的事了。
    踏出甘露殿大門,李承乾走到林平安身邊說道:“平安今日在殿上所言,雖略顯激進,卻也是為國分憂。日後若有閑暇,可來東宮坐坐,你我亦可探討經義時務。”
    他的態度不親近,也不疏遠,保持著儲君應有的氣度。
    林平安微笑回道:“殿下過譽了,臣不過是胡言亂語罷了!殿下相邀,臣榮幸之至,若有空定當叨擾。”
    兩人客氣地寒暄幾句,李承乾便先行離開了。
    李承乾剛走,李泰挺著肚子,笑容可掬地湊近林平安,壓低聲音道:“平安呐,今日可是大大露了臉!我早就看出你非池中之物!往後若有難處,盡管來魏王府尋我!定不教你失望!”
    (好家夥,這就開始畫大餅了?!)林平安心中吐槽,臉上帶笑:“殿下厚愛,臣感激不盡!往後若有難事必登門求助!”
    他敷衍地拱拱手,不等李泰再開口,便快走幾步,追上了前方那道獨自前行、略顯孤寂的挺拔身影。
    “吳王殿下,請留步!”林平安喚道。
    李恪頓住腳步,轉身回頭:“長安侯,有事?”
    他牢記著母妃的告誡,不想與林平安過多牽扯。
    林平安快步走到他身邊,與他並肩而行,微笑說道:“殿下何必如此拒人於千裏之外?方才在殿上,殿下見解獨到,讓我欽佩不已,本想與殿下結交一番,怎料殿下如此冷淡,真是讓人傷心啊!”
    李恪蹙眉:“長安侯言重了!本王性情如此,不喜喧鬧罷了!”
    “是嗎?”
    林平安歪頭看他,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我看未必!殿下是擔心與我走得太近,惹來非議吧?”
    李恪心頭一凜,沒想到林平安如此直白,他沉默不語,算是默認。
    林平安卻不以為意,繼續道:“要我說,殿下大可不必。如今太子地位穩固,隻要他自己不犯糊塗,將來那個位置跑不了!至於殿下你……”
    他頓了頓,目光坦誠地看著李恪:“身負兩朝血脈,英果類陛下,聽起來是榮耀,實則……你自己應該明白,那個位置基本與你無緣!”
    “既然如此,何不放開心胸?刻意疏離,反而顯得心虛,引人猜忌,大大方方交個朋友,做回真實的自己,豈不更自在?”
    這番話如同重錘,敲在李恪心頭。
    他驚訝於林平安的敏銳與直接,更驚訝於他敢如此毫無顧忌地點破這層皇家最敏感的窗戶紙。
    但奇怪的是,這番話非但沒有讓他反感,他反而長長鬆了口氣。
    李恪無奈一笑道:“長安侯果然快人快語,名不虛傳!是本王著相了!”
    見李恪態度鬆動,林平安嗬嗬一笑:“嗬嗬……這就對了嘛!跟明白人說話就是省勁!對了,吳王殿下,看你誌向不凡,將來有何打算?莫非真想做個富貴閑散的逍遙王爺?”
    李恪沉吟片刻回道:“若能如此,自是最好!安守本分,治理一方,不負父皇期望,亦不負此生。”
    (嘖嘖,標準答案!可惜啊,身在皇家,尤其是你這種身份,“逍遙”二字對你來說怕是奢侈!)
    林平安心裏嘀咕,搖頭道:“殿下,請恕我直言,你這想法,怕是有些天真了!”
    “你身份特殊,英果類陛下的標簽太重,如今陛下在位,自然無人敢動你分毫!可待百年之後,新君登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更何況是你這樣一位酷似先帝,能力出眾,又身負前朝血脈的親王?到那時,別說逍遙了,怕是你想安穩度日都難!不止是你,你的母妃和弟弟,恐怕都會被視為潛在的威脅。”
    李恪明麵上是被長孫無忌陷害死的,但李治肯定是非常清楚李恪的冤屈。
    對他而言,李恪雖冤,但英果類父皇的兄長,其存在本身就是皇權的“不穩定因素”,犧牲一個“潛在威脅”以換取朝堂穩定、鞏固自身統治,是個皇帝都會這麽做。
    李恪聞言,心頭一顫。
    他之前並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總是刻意回避,心存僥幸。
    此刻被林平安如此赤裸裸地揭開,那血淋淋的可能性讓他瞬間驚出了一身冷汗!
    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是啊,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麵前,手足之情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