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 章 小兕子:阿姐,不要吵架嘛,我們要給姐夫助威!
字數:3650 加入書籤
就在這時,李雪雁忍不住拉了拉魏小婉的衣袖,低聲擔憂道:“小婉姐姐,這都快到時辰了,林大哥他怎麽還沒來?不會出什麽意外吧?”
魏小婉聞言,對李雪雁展顏一笑道:“雪雁妹妹不必擔心!平安行事,向來謀定而後動,胸有丘壑!他既應下此事,便絕不會讓人失望。我們隻需靜心等待便是。”
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種近乎盲目的信任和了解,仿佛她才是那個最懂林平安的人。
這話如同點燃了引線,高陽一直壓抑的怒火瞬間爆發了。她再也繃不住那點公主的矜持,冷哼一聲,聲音不大,卻足以讓這一小片區域安靜下來:
“哼!魏小姐倒是了解我家郎君!不知情的,還以為魏小姐日日與與我家郎君相見,熟知他的一舉一動呢!”
魏小婉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發難,臉上溫和的笑容未變,不卑不亢,拂身一禮回道。
“殿下說笑了!林侯才華蓋世,名滿長安,其行事風骨,自有公論!”
“小婉不過是基於常理推斷,以及對林侯人品的信任罷了,豈敢妄稱“了解”?更談不上“日日相見”了!殿下與林侯夫妻一體,自然是最知林侯心意的!”
她這番話,看似謙遜退讓,實則綿裏藏針。
先是抬高了林平安,點明他的優秀是公眾認可的,並非她魏小婉一人之見。
接著又巧妙地將“了解”定義為對“人品”和“常理”的信任,撇清了自己。
最後,更是以“夫妻一體”將高陽捧了起來,隱含的意思是:你若不信自己的夫君,反倒來質疑我,豈不是顯得你這正妻心胸狹隘?!
高陽被噎了一下,她性子直率,論這種機鋒哪裏是魏小婉的對手?她俏臉漲紅,還想再說,卻被一旁的李麗質輕輕拉住了衣袖。
李麗質清冷的目光掃過魏小婉,然後對高陽溫言道:“高陽妹妹,今日是平安與諸儒論道的大日子,多少雙眼睛看著呢!”
“我們在此爭執,平白讓人看了笑話,也擾了平安的心神!不如靜心等待,相信平安自有分寸。”
她這話既點了高陽,也隱隱警示了魏小婉,眼下正是關鍵時刻,並非內訌之時。
小兕子也眨著大眼睛,扯了扯高陽的裙擺,脆聲說道:“阿姐,不要吵架嘛,我們要給姐夫助威!”
豫章和臨川還有清河等女紛紛點頭附和。
高陽看了看一臉正色的李麗質,又看了看天真無邪的小兕子。
再瞥了一眼依舊從容、仿佛無事發生的魏小婉,隻得氣呼呼地跺了跺腳,扭過頭去,不再理會魏小婉,但心中對魏小婉的忌憚和不滿,卻又深了一層。
而魏小婉,則仿佛剛才什麽都沒發生一般,繼續與李雪雁低聲交談,隻是眼角餘光偶爾掃過城頭下方,那抹不易察覺的擔憂,終究還是泄露了她並非表麵那般全然鎮定。
高台之下,被禁軍嚴密守護的觀禮席前排,幾位身份尊貴的皇子與一眾勳貴子弟已然落座。
李承乾端坐於最中央的位置,身著杏黃色常服,眉頭微蹙,目光緊緊鎖定高台上那十幾位氣勢沉凝的大儒,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座椅扶手。
坐在一旁的蘇氏察覺到了他的緊張,輕輕將手覆在他的手背上,以示安撫。
李承乾的擔憂顯而易見,林平安雖未明確投入東宮麾下,但其展現出的能力與對國事的貢獻,於公於私,都是他未來即位後不可或缺的臂助。
若今日林平安在此等天下矚目的場合名聲掃地,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大損失。
他低聲對蘇氏道:“平安雖有急智,然雙拳難敵四手,孔師等人皆乃當世鴻儒,學問淵深,今日怕是凶多吉少啊……”
蘇氏沒說話,因為她心裏也沒底。
相對於李承乾夫婦的擔憂,李泰則是另一番神態,他胖乎乎的臉上帶著饒有興味的笑容,仿佛在欣賞一出與己無關的大戲。
他手中捧著一個精巧的暖爐,指尖輕輕敲打著爐壁,目光在高台與台下洶湧的人潮間遊移。
對於李泰而言,林平安的輸贏確實無關緊要——既然此子不能為他所用,那麽無論其聲名鵲起還是跌落塵埃,於他不過是一場熱鬧。
他甚至樂得見到林平安受挫,或許還能削弱一些父皇對其的寵信。
而坐在稍側位置的吳王李恪,看著高台上那陣容鼎盛的儒家陣營,饒是他自幼經曆風浪,見識過大場麵,此刻也不禁為林平安捏了一把汗。
他心中對林平安充滿感激,若非林平安那日點醒並為他指明了“永鎮西域”的出路,他或許還在長安這無形的漩渦中掙紮。
他自然不希望這位亦師亦友的“明白人”在此折戟沉沙。
李泰那雙狹長的眸子在幾位兄弟身上掃過,最終定格在李恪與李承乾之間。
他看到李承乾眉宇間的憂色,又瞥見李恪眼中對林平安的關切,不由心中一動。
他這位三皇兄,無論相貌、能力、氣度,都酷似父皇,對李承乾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潛在威脅,若能挑起他們相爭……
想到此處,李泰的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幾分,他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
“三哥!”他先親切地喚了李恪一聲,隨即轉向李承乾:“太子哥哥,今日這場麵,可真是不多見啊。”
他先是感慨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似是無意地問道:“說起來,林平安此人,行事雖常出人意料,但確實有經世之才。隻是今日麵對如此多的儒學泰鬥,怕是凶多吉少!”
“若他此番落敗,聲名受損,不知對其日後為朝廷效力,會有多大影響?太子哥哥,您覺得呢?”
他這話問得看似關心林平安的前程,實則巧妙地將“林平安的處境”與“日後為朝廷效力”聯係起來,暗指林平安的未來需要倚仗,而誰能給予這種倚仗?自然是未來的皇帝。
這無異於在李承乾和李恪之間,投下了一顆試探的石子,意在撩撥李承乾對李恪的戒心,暗示李恪與林平安過從甚密,可能結黨。
李承乾聞言,眉頭皺得更緊。
他自然聽出了李泰話語中的挑唆之意,但涉及到林平安,他還是按捺不住開了口。
“四弟多慮了!平安之才,在於實幹!即便今日辯論有所波折,其獻土豆、製曲轅犁、平抑糧價之功,亦非虛言所能抹殺。朝廷用人,首重實績!”
他這番話,既是反駁李泰,也是在為自己,或者說為未來的“朝廷”定調,隱隱彰顯太子氣度,同時也想觀察李恪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