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馬初聚
字數:3911 加入書籤
陳曉克抱著棉被,提著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拐進廠區前的那條黃土小道時,遠遠就看見修械所那扇新刷了灰漆的大鐵門外,站著幾個人影。
他心裏“咯噔”一下,加快了腳步。離得近了,看清是街道的那位於幹事正陪著六七個人等在那裏。
於幹事眼尖,先看見了他,立刻揚起手招呼:“陳經理,陳經理回來了!”
那幾個人聞聲齊刷刷地轉過頭,目光瞬間聚焦在陳曉克身上,帶著好奇、期盼,還有幾分局促。
他們衣著樸素,甚至破舊,但都收拾得幹淨利落。
陳曉克趕緊上前,於幹事熱情地介紹:“陳經理,這就是區裏給您物色的幾位同誌。大家聽說您這兒開工辦廠,支援建設,積極性都很高,通知一到,立馬就過來了!”
實際上大家好不容易盼來工作機會自然不希望錯過。
陳曉克連忙放下東西,露出笑容:“歡迎歡迎!讓大家久等了,我剛去置辦點安家的東西。”他目光掃過這幾張陌生的麵孔。
於幹事開始挨個介紹:
“這位是劉金生,劉師傅,今年四十六了。”一位身材精幹、手指關節粗大的漢子微微躬身。“以前在‘錢記機械修理行’做了快三十年,車、鉗、銑、刨都拿得起來,是老師傅了!南昌本地人,技術好,人也本分。”
劉師傅憨厚地笑了笑:“陳經理,以後多指教。”
陳曉克趕緊過去跟他握了一下手。
於幹事接著介紹,“這位是羅文昌同誌,三十二歲。”一位看起來比較幹練、穿著洗得發白幹部服的男子上前一步。“讀過私塾,後來在舊政府的物資委員會做過幾年文書,能寫會算,人也機靈。楊區長的意思,是讓他來幫您跑跑外聯、記記賬、管管材料采購,廠裏一應雜事都能搭把手。”
陳曉克也是上前握手。
雖然是來自舊政府,但是大家都是為了生活,這也沒有什麽。
區政府能讓他來,肯定也是考察過情況的。
“這位是魏老倌,魏福根,五十五了。”一位頭發花白、麵容樸實的老爺子笑著點點頭。“本地老住戶,解放前就在這一帶給人看院子,老實巴交,絕對可靠。就想著找個地方落腳,包吃住就行。”
陳曉克也滿意,這樣把工廠當家最好。
接著是四位學徒工,都是十七八到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眼神裏充滿了對學手藝的渴望:
“鄒水生,十八歲,家裏是贛江邊上的漁民,身子骨結實,肯出力。”
“熊木根,十九歲,父親是拉板車的,他想學門技術換個活法。”
“肖細毛,十七歲,機靈,眼睛裏有活兒。”
“塗誌強,二十歲,看上去是個悶葫蘆,但力氣大,做事紮實。”
陳曉克一邊聽,一邊仔細觀察。楊區長和於幹事顯然是用心了,一個看門的老師傅,一個能兼任“辦公室主任加采購加會計”的多麵手,一位技術骨幹,四個學徒工,這配置對於一個初創的小修理廠來說,非常務實和精簡。他心中甚慰。
他請於幹事和眾人稍等,快步回到剛收拾出來的那間小辦公室,從帶來的包裏拿出筆記本和鋼筆,然後又快步出來。
“感謝於幹事,感謝楊區長,也感謝各位同誌信得過我陳曉克,願意來咱們這個剛起步的‘前進機械修理廠’!”他先定了調子,然後話鋒一轉,“咱們廠草創,一切剛起步,但既然大家來了,就是廠裏的一份子。有些話,咱們得先說在明處。”
所有人都屏息靜氣地聽著。
“於幹事,”陳曉克轉向街道幹部,“麻煩您給個參考,咱們南昌現在,像劉師傅這樣的好手藝老師傅,大概一個月能拿多少?學徒剛進門又是個什麽行情?”
於幹事略一思索便答道:“陳經理,現在公私情況不一。公家廠子裏,技術好的老師傅,月薪大概在三十萬到四十萬算是不錯的。學徒工剛開始,管飯的話,十萬到十五萬也是有的。像羅同誌這樣做文書管事工作的,大概二十多萬。看門的魏老倌,包吃住的話,十萬左右也算公道。”
陳曉克記錄下來,然後麵向眾人,清晰地說道:
“劉師傅,您是技術頂梁柱,廠裏以後全靠您,我給您定月薪四十二萬。”
“羅文昌同誌,您管的事雜,責任重,定二十八萬。”
“魏老倌,給您包吃住,月薪十二萬,您看行不行?”
“水生、木根、細毛、誌強,你們是學徒,頭三個月,管一頓午飯,每人每月十二萬!三個月後看手藝長進,咱們再漲!”
這個待遇,尤其是學徒工待遇,顯得頗為厚道。劉師傅等人臉上頓時露出了驚喜和踏實的神色,連聲道:“謝謝陳經理!”“要得,要得!”“一定好好學,好好幹!”
陳曉克給左右以上的工資,也是想著得讓人家幹的有盼頭。
特別是他剛成立的工廠。
他就是一個打工的出身,不想在這方麵算計太多,不滿意可以走嘛!
他也不想搞藏著掖著那一套,認為工資低了可以提,大家坦誠相待,這樣才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這些措施他也不管對不對,這是他打工這麽多年最反感的事,現在自己當了老板就要堅決反對。
要不然自己還真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陳曉克點點頭,“工資就暫定這麽些,每月月底發。咱們廠剛起步,規矩也簡單:按時上下工,愛護機器設備,節約材料,技術上的事聽劉師傅的,日常安排聽羅同誌的。目前機器設備還沒完全到位,頭幾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徹底打掃衛生,歸置東西。需要買笤帚、抹布、鐵鍬什麽的,羅同誌你帶著水生和木根去辦。細毛和誌強力氣大,先跟著劉師傅和魏老倌清理廠房。”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了些:“咱們這兒幹的是精密活兒,將來要承接重要任務。大家嘴要嚴,廠裏的事,尤其是技術、產品、訂單的事,一律不準在外頭亂說。都明白嗎?”
“明白!”眾人齊聲應道,神情都嚴肅起來。
於幹事見安排得井井有條,也放心了,又勉勵了大家幾句,便先行告辭。
陳曉克讓羅文昌和劉金生帶著大家先去熟悉環境,分配任務。
他自己則站在院子裏,看著瞬間有了人氣的廠房,心中緊迫感更強了。
工人們有了,工資製度定了,下一步的核心就是——盡快把那批“符合時代”的老設備從現代弄過來!隻有機器到位,才能去聯係采購原材料,才能開始嚐試接外麵的零活練兵,才能真正讓這座“前進機械修理廠”運轉起來。
於幹事看他自己把工廠安排妥當,就告辭離去。
陳曉克送於幹事離開,轉身回到那間臨時辦公室,心裏開始詳細規劃下一次“穿越搬運”的每一個步驟。
而掙錢開工資、采購物料的壓力也湧上陳曉克心頭。
他手頭的資金可是不夠開工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