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協作生產
字數:5807 加入書籤
對於生產水泵機組的事,工業局要比前進廠還上心。
第二天一早工人才來到工廠,沈局長就帶著農林科的幹部,等在了工廠門口。
“局長,有什麽重要的事,你給我打個電話就行,我可以去局裏,不用勞煩你親自過來。”陳曉克正在洗漱,就看到沈局長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
“我黨是要做事情的,都打電話叫你們跑來跑去的,自己這條腿還要他幹什麽?”沈局長不吃陳曉克的恭維。
接著道,“水泵機組的問題,昨天市局開會討論了一下,為了抗旱以及澆灌土地,市裏需要的數量非常多,同時還要考慮到全省的需求,這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所以呀!我們的擔子可是非常重!”
市委鄧書記離開前進廠後,就在吉普車上,把水泵機組的重要性跟沈局長說了。
這是對於農業生產怎麽都重視也不為過的工作。
也不隻是為了抗旱,許多缺乏水利設施的田地都可以進行抽水灌溉。
這可是關係到糧食生產、社會穩定、工農業恢複,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的大事。
怎麽重視也不為過。
所以沈局長回去後,就在工業局召開了黨委會議,討論部署為了水泵機組組的生產問題。
前進廠能夠生產水泵機組讓大家看到了依靠NC市工業解決水泵問題的希望。
但如何擴大生產,滿足更多的需求,就是工業局現在麵臨的難題。
因為前進廠的技術實力強,但總體規模有限,難以支撐大規模生產的任務。
但是其他廠恐怕也沒有能力,這就是一個難題。
煙抽了一堆,茶水泡了又泡。
最後工業局還是商量出來一個辦法,就是把全市的工業集中起來一同克服這個問題。
這這要說服市裏各廠。
要知道現在市裏有一大半的工業還都掌握在私人手裏,人家願不願意幹?那你是需要說服動員,而不是命令。
沈局長跟前進廠熟,同時前進廠也是最關鍵的工廠,他就自告奮勇地來了。
“昨天市委鄧書記給我們安排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擴大水泵機組的生產,你們願意配合市裏的工作嗎?”
“願意,我們也正想著要把水泵機組作為工廠的拳頭產品推向市場呢!”
“這個想法非常好,但是你們打算怎麽生產?一個月生產多少台?”
“我們的設備還是不適合,首先是增加一座中型衝天爐,接著還要補充機床設備,一開始一個月能生產三五台就不錯了。”
要擴大生產,首先要增加天車、第二座衝天爐、水壓試驗泵。
為了加工大型鑄鐵件落地車床、龍門刨床、混砂機、臥式鏜床、震實式造型機。
以陳曉克估算,不管是外購還是自產,就得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
“這不行,”沈局長搖頭,“時間拖的太久了。”
“那就……”陳曉克想著,“不行讓市裏其他廠進行鑄造和粗加工,我們完成精細加工和組裝,這樣能快一點。”
這也就是分工合作生產。
“這就對了,我們也是這麽想的。”昨天局裏商量了半天,最後大家才商量出這個辦法。
“怎麽樣?你同意嗎?”
“同意,這有什麽不同意的。”陳曉克奇怪道。
“你也不問問市裏給的價格合不合適?”沈局長也有些好奇這一點。
“黨和政府也不會讓我們虧本了不是嗎?”陳曉克就沒有考慮虧本的問題,反正幾年後就都到組織裏了。
雖然後世許多人對黨和政府也是怨氣一大堆,但是一旦遇到難處,大家還是選擇相信黨和政府。
縱觀中國曆史和世界各國的政府的所作所為,在比爛的世界裏,中國的領導者心裏最少還裝著人民。
而不是資本家和個人家族的利益。
這一點就不知道要高尚多少倍。
更不要說這個時代,黨組織內許多人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可都是一心為了人民。
聽著陳曉克的話,沈局長都不知道說什麽了。
這是陳曉克無條件對黨的信任。
“好,價格的事,黨絕對不會讓大家吃虧的。”
“這我是知道的。”
沈局長對陳曉克這麽信任黨組織非常欣慰,隻是他卻又感覺,陳曉克似乎太熟悉黨了,特別是黨的方針政策,有種肚子裏的蛔蟲的感覺。
至於陳曉克的來曆等問題,也隻能是懷疑,到底要如何,還要看陳曉克今後的變化。
不能是懷疑就給人家定性。
……
在1950年,南昌的機械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主要以修理、裝配和小型製造為主,缺乏大型骨幹企業。
既然前進廠同意協作生產,其他工廠對於有訂單也沒有意見。
主要還是工業局能夠給足訂單的價格,加上保證物料供應數量。
NC市工業局成立一個水泵機組生產委員會。
召集各方加入其中,工業局作為總協調方。
前進機械修理廠作為總體設計和總裝廠,負責提供優化圖紙、關鍵精密件加工、總裝、調試。
當考慮動力方便移動後,陳曉克提議取消蒸汽機,而采用鍋駝機。
鍋駝機是鍋爐和動力在一起,安裝鐵輪後,就可以推著四處走動。
同時鍋駝機在燃料上更加寬泛,柴草煤炭都可以使用。
這一點得到大家一致認可。
接下來就是協作單位及分工上。
首先是南昌通用機械廠,它是由幾家小廠合並的機械加工廠,規模和實力在NC市裏算是最大的工廠,主要是精細加工能力不足。
現在利用通用機械廠相對較大的場地和設備,負責大型鑄件的粗加工和部分重型件製造。
可能擁有更大的皮帶車床、龍門刨床或插床。
可以承擔鍋駝機機座、大型飛輪、鍋爐端蓋等零件的銑平麵、鏜大孔等粗加工工序,為“前進廠”的精加工做準備。
它扮演“粗加工中心”的角色,解決“前進廠”設備尺寸不足的問題。
第二家是NC市五金機械廠,負責生產標準件、小零件和鈑金件。
它們擁有衝床、小衝壓設備、攻絲機等。可以生產螺絲、螺母、墊圈、銷子、小齒輪、鉚釘,以及鍋爐的護板、水箱等鈑金件。
它們扮演“標準件和輔助件供應商”的角色。
第三家是江西民生機器廠。
它負責鑄造大型、複雜的毛坯件。
擁有比“前進廠”更大規模的衝天爐和更大的砂型場地。
可以承擔鍋爐整體鑄件、機座、汽缸體等超大鑄件的澆注,然後將毛坯運往“通用機械廠”和“前進廠”進行加工。
扮演“鑄造中心”的角色。這是最關鍵的外部協作,解決了“前進廠”衝天爐容量和鑄造能力不足的核心瓶頸。
最後是南昌電廠。
它需要保障協作網絡的電力供應,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時期優先保障這些重點廠的電力需求。
在這種協作模式下,“前進廠”的角色會發生微妙的、至關重要的變化。
從“製造者”到“大腦與心髒”的轉變,它不再試圖包攬所有工序,而是成為整個協作網絡的技術研發中心、精度控製中心和總裝調試中心。
工廠的核心任務,是提供“母圖紙”:陳曉克利用現代知識優化分解出的、標注有精確公差配合的零件圖紙,是全市協作的“法律文件”。
集中全廠最好的設備和老師傅,專門加工曲軸、連杆、精密閥體、偏心輪等要求最高的零件。
設立檢驗站,對所有協作廠送來的零件進行關鍵尺寸的抽檢,確保能裝配在一起。
最終,所有零件運回“前進廠”,由魏師傅帶領的裝配班組進行總裝,由鄒師傅負責鍋爐係統的最終檢測和調試。
這種模式投資最小、見效最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NC市現有的、分散的工業能力,避免了重複建設。
鑄造廠幹鑄造的活,五金廠幹標準件的活,“前進廠”幹精密技術和總成的活。
這使得本來分散的工業,在這時得到了集中,真實再現了建國初期“專業化協作”的雛形,這是中國工業體係形成的重要一步。
可是挑戰非常依然巨大。
毛坯、半成品需要在各廠之間來回運輸,需要市裏協調好汽車運輸。
這是對工業局的調度能力是巨大考驗。
同時各廠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前進廠”強大的技術輸出和質量管控來彌補。
難度是大,但這對NC市的工業發展卻是非常有利的。
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各種各樣想象不到的問題也是不斷出現。
但是總體上協作都在不斷推進著。
第一個月隻生產了5台合格的機組。
第二個月就增加到了12台。
等春季開始大規模灌溉農田時,NC市組織的這場生產運動,已經生產了58台水泵機組。
為了加大泵水能力,根據工業局的要求,陳曉克聯合各協助工廠,增加了水泵和鍋駝機的功率,從10匹馬力,提高到了15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