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500台

字數:5473   加入書籤

A+A-


    一九五一年春,JX省委會議室。
    全省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的氣氛莊重而熱烈。
    牆上掛著巨大的JX省地圖,上麵標注著各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規劃。
    當會議進行到“地方工業支援農業”的議題時,NC市委的匯報成了全場焦點。
    市委鄧書記拿著精心準備的匯報材料,其中詳細介紹了如何組織“前進機械修理廠”為核心,聯合全市多家工廠協作攻關,在短短幾個月內成功量產鍋駝水泵機組,並迅速形成產能支援春灌的事跡。
    他著重強調了“黨的領導、全市一盤棋、技術攻關與群眾智慧相結合”的成功經驗,沒有過度突出某個廠或某個人的功勞,而是將其歸結為市委和工業局有力組織的成果。
    陳書記聽完匯報,臉上露出了欣慰和讚賞的笑容。他摘下眼鏡,輕輕敲了敲桌麵,吸引了全場的注意。
    “好!很好!NC市委和工業局的同誌們,做了一件大好事!”陳書記的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你們這個‘協作生產’的辦法,摸到門路了!這不是簡單的生產了幾十台抽水機,這是給我們全省的工業如何支援農業,打了個樣板,闖出了一條新路!”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各地市的領導,語氣變得更加語重心長:“同誌們呐,我們現在建設社會主義,缺的是什麽?缺資金、缺設備、缺專家,但我們最不缺的,就是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幹勁!南昌的經驗就證明了,隻要把我們現有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拳頭捏緊了,就能解決大問題!”
    坐在一旁的邵領導也笑著補充道:“老俵們看到了‘鐵牛’能自己吐水澆田,那個歡喜勁頭,比多分幾斤穀子還高興!這是實實在在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力!NC市的同誌,功不可沒!”
    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鄧書記和一同與會的沈局長感到臉上有光,心裏既自豪又感到壓力巨大。
    果然,表揚之後,任務緊接著就來了。
    陳書記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但是,同誌們,五十八台,夠不夠?我告訴你們,差得遠!差得太遠了!我們江西有多少萬畝‘望天田’?有多少條河溝等著抽水?光靠南昌一市之力,是絕對不夠的!”
    他看向鄧書記和沈局長的方向,目光中充滿了期望和信任:“南昌的同誌既然先走了一步,取得了成功,那就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肩上再加加擔子!省委要求你們,不能滿足於現狀,要繼續挖潛力、擴產能、提質量!”
    邵主席具體提出了要求:“我看,你們要定一個更宏大的目標!今年年內,能不能力爭突破五百台?不僅要滿足南昌地區的需求,還要支援贛南、吉安等地區的兄弟市縣!要把你們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推廣出去!省工業廳要全力協調,給你們調撥緊缺的生鐵、焦炭!我們要讓‘南昌造’的抽水機,響遍贛鄱大地!”
    這個目標像一顆重磅炸彈,讓鄧書記和沈局長既感到無比光榮,又感到了泰山壓頂般的壓力。五百台!這幾乎是現有產能的兩倍。
    散會後,陳書記特意叫住了鄧書記和沈局長,低聲叮囑道:“任務很重,我知道。但這是政治任務,更是關係到今年全省糧食豐收的關鍵!有什麽困難,直接向省委匯報!要人給人,要政策給政策!但是,任務必須完成!”
    回到NC市委立刻召開了緊急常委會,省委的表揚和新的任務指標,讓所有常委既興奮又倍感壓力。
    壓力迅速傳達到了工業局,最終落在了“前進機械修理廠”和整個協作網絡身上。
    沈局長再次坐在了陳曉克的辦公室,表情凝重地將省委的要求和五百台的年度任務和盤托出。
    “曉克同誌,省委的表揚是巨大的榮譽,但這三百台的任務…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啊!我們現在一個月滿打滿算也就三十台左右,要達到五百台,意味著產能要再翻好兩倍!這…這光靠我們現在的幾家廠子協作,恐怕是杯水車薪啊!”
    現在大家工廠也都有其他生意要做,前進廠也要完成裝甲部隊的訂單,不可能完全就隻生產水泵機組。
    現在的產量已經是NC市內機械加工廠的極限了。
    哪怕陳曉克沉思良久。他知道,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或生產問題,而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和戰略需求。
    全國人民都在為了國家恢複生產,並支援抗美援朝作戰努力,他是不能拖後腿的。
    他仔細地想想,如果不依靠現代工業,如何能夠做到快速擴張產能的辦法。
    實際上辦法還是有的,後世有許多這樣的經驗。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沈局長:“局長,這任務既然是省委下達的我們必須完成,但靠老辦法肯定不行。我們必須將現在的產業升級。”
    “怎麽個產業升級法?”沈局長急切地問道。
    “也就是在水泵機組生產上深化協作,也要擴大協作,建立‘總廠分廠’製度。”
    “具體情況說說看。”
    “前進廠作為總裝核心和研發中心,也就是總廠,需要進一步簡化、優化圖紙,製定更嚴格的零部件檢驗標準和工藝卡片,像發散圖紙一樣分發給協作廠。
    還要進一步簡化生產流程,提升協助廠的生產能力,讓其他工廠更快速地完成生產任務。
    要擴大協作範圍,將一些有潛力的私營小鐵工廠、銅匠鋪、白鐵社、鐵匠鋪也納入協作體係,承擔更簡單的零件生產,進行標準化培訓。
    這樣可以擴大各零部件的生產數量。
    而最重要的,是說服民生機器廠和通用機械廠進行設備和技術改造,讓他們各新增一座衝天爐、添置大型龍門刨床和落地車床。這是擴大產能最根本的物質基礎。
    在我們前進廠建立新的總裝車間,培訓專門的職工進行總裝訓練,學習先進的“生產流水線”經驗,將裝配分解為多個工位,工人專人專崗,提高總裝效率。”
    “這個辦法不錯,工業局將全力協助你們,勸說民生廠和通用廠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市裏會協助他們擴建的,而擴大協作範圍我認為也是對的,應該動員更多的相關人員也加入這場戰役當中。”
    “對,這就是一場戰鬥,我們要把更多的人動員起來,打贏這場戰鬥。”說起戰鬥沈局長就興奮起來,他也更有信心了。
    戰爭年代大家不是也是依靠群眾,一起把敵人打敗的嗎?
    “我知道這需要市裏和工業局投入大量資源來協調和支持,”陳曉克最後說,“但這是唯一能實現省委目標的道路。我們‘前進廠’保證,全力以赴,攻克技術和管理難關,把所有經驗毫無保留地推廣出去!”
    沈局長重重地拍了拍陳曉克的肩膀:“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有底了!你們隻管往前衝,協調資源、說服廠家、申請撥款的事,我這個工業局長,就是磕破頭也要給你們辦下來!”
    一場以“前進機械修理廠”為技術核心,以全市工業協作網為骨架,以完成省委五百台任務為目標的產能攻堅戰,在榮譽和壓力的雙重驅動下,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
    ……
    省委下達的五百台鍋駝機的任務,像一座大山壓在工業局黨委每個人的心頭。
    沈局長主持的會議開得煙霧繚繞,氣氛凝重。
    “同誌們,省委的決心很大,這是政治任務,更是保豐收的戰鬥,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產計劃科的科長攤開雙手,“我們現在最大的瓶頸,不是人手,不是技術,是材料!是設備!”
    “算筆粗賬:一台鍋駝機連鍋爐帶水泵,毛重接近三噸,淨用生鐵鑄件也得一噸多!五百台,就要六百噸以上合格的鑄造生鐵!還有相應的焦炭、銅料、鋼材…咱們NC市全年的計劃指標,砸鍋賣鐵也不夠!”
    “還有,”設備科的同誌補充道,“要擴大產能,民生廠、通用廠就得添設備!大型衝天爐、龍門刨、落地車床、鏜床…這些咱們江西自己解決不了,都得指望從上海、武漢甚至東北調撥!”
    沈局長掐滅煙頭,斬釘截鐵:“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不能等,我親自帶隊,出去跑!家裏的事,老李你坐鎮,協調現有物資,保證現有生產線不能停!”
    一場跨越數省的“求援之旅”就此展開。
    第一站:武漢,華中鋼鐵公司。
    沈局長帶著供應科的骨幹,擠在悶熱的小火輪裏,一路顛簸抵達武漢。
    此時的華鋼,自身也正處於恢複和擴建期,任務極其繁重。
    在充滿金屬粉塵和焦炭味的廠區辦公室裏,華鋼的銷售科長看著江西的介紹信和需求清單,麵露難色。
    “沈局長,你們的困難我們理解,支援農業是大事。但是…”他推了推眼鏡,“我們現在的生鐵數量太少,首先是保證自身鋼材的生產,這是保鐵道兵修鐵路的鋼軌,其次是保幾個重點機械廠的軍工訂單…你們這六百噸鑄造生鐵,量不大,但擠占的是計劃外指標,難啊!”
    現在華中鋼鐵公司的生鐵鋼材產量都不多,年產不過萬噸。
    但在長江沿線卻已經算是大廠了。
    沈局長早已料到會碰壁,他不急不躁,開始“磨”功夫。
    他不再談指標,而是講起了江西老俵們如何眼巴巴等著抽水機救禾苗,講起了鍋駝機如何一機多用既能抽水又能帶動碾米機解放勞動力,甚至講起了這如何間接支援了朝鮮前線的糧食供應…
    他連著三天“泡”在華鋼的辦公室,找科長、找處長,甚至“偶遇”了一位分管生產的副經理。
    最終,或許是這份為農業的誠心打動了人,或許是JX省委事先的發文起了作用,華鋼最終咬牙從極其緊張的計劃外庫存和零星產量中,擠出了五百噸Z18鑄造生鐵。
    “沈局長,這可是我們從牙縫裏省出來的!每一噸都得用在刀刃上!”簽約時,華鋼的同誌鄭重叮囑。
    沈局長緊緊握著對方的手,連聲道謝。他知道,這五百噸生鐵,是五百台鍋駝機的“骨血”。
    第二站:上海,中國精密機械工業的搖籃。
    比起武漢,上海的挑戰更加“精致”卻同樣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