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等忠勇伯、兵部侍郎

字數:6558   加入書籤

A+A-


    穆川進了城。
    安定門在皇城東北角,他們要一路往南,快到正陽門再往西,一直到皇城正中線,再往北進大明門。
    接著繼續往北,穿過承天門、端門,最後就到了午門。獻俘就在午門前的大廣場。
    穆川在車隊最前頭,兩邊有禮部官員引路,他後頭是個專門用來展示的囚車,裏關著花阿讚土司,之後的牛車上是專門進獻給皇帝的戰利品。
    接著是幾輛馬車,李老將軍就在裏頭坐著。
    後頭還有全副武裝的士兵,以及身份地位沒花阿讚土司高的俘虜們。
    穆川回頭看了看。
    回京的路上,花阿讚土司是最舒服的,隨行的還有兩位軍醫,保證花阿讚土司能活到午門獻俘。
    萬一死了怎麽辦?
    穆川也問過李老將軍,答案很簡單:“另尋一俘虜假扮他。”
    不過進城之後,這位土司就不那麽舒服了。他是跪在囚車裏的,後頭那些俘虜至少還能坐著。
    穆川表情嚴肅,跟百姓對視上也會微微頷首。
    路兩邊很是熱鬧,多的是出來擺攤的小商販,光是賣糖葫蘆的,短短一條街上就有三家,至於扔爛菜葉子扔臭雞蛋,這個沒見到。
    畢竟雞蛋也不便宜,誰會把雞蛋放到壞呢?
    而且內城的院子都不大,種棵景觀樹都扣扣索索的,花都養在盆子裏,壓根沒種菜的地方,菜都是外城送來的,也是筆不小的花費。
    車隊一路往前,不過一盅茶的功夫就看不見了,賈寶玉歎息一聲:“從沒見過那麽高的馬,怕是比我都高了。”
    薛蟠再怎麽混賬沒出息不識字,見過的東西總歸是比賈寶玉多的,他想了想,思索道:“應該是納裏馬,從西海沿子出海,往西半個月的路程,有個叫納帕裏的地方產的。不好養,我父親在世時也動過念頭,船沒靠岸就死完了。”
    薛蟠請賈寶玉看熱鬧,自然也是有幾個陪客的,當下有人笑道:“管他好不好養呢,既然這人能養,將來等多了,總能流出來幾匹,二爺若是喜歡,我們替二爺尋來便是。”
    這麽一恭維,賈寶玉就沒那麽沮喪了,薛蟠又給他倒了茶,指了指下頭依舊熱鬧的長街:“下頭還挺擠,先吃了午飯再說。”
    賈寶玉點頭應了,卻還念念不忘方才那馬:“腿都比別的馬粗壯許多,不知道能跑多快。可惜可惜!他們不叫我騎快馬。”
    “就是不騎,放家裏看著也夠威武。還有那將軍,我看著比柳兄弟還要高上半頭。”
    薛蟠是個五短身材,雖然早就成年,身高卻跟才十七歲的賈寶玉身高不相上下,就是比賈寶玉壯實許多。
    兩人都認識的人裏,柳湘蓮要比他們要高上半頭,許是用心鑽研過唱戲的關係,身形也極佳,每每說起總叫人念念不忘。
    “說起來……可尋找他了?”
    薛蟠失落地搖搖頭,賈寶玉也跟著歎了口氣,拿起酒壺倒酒,一口喝了。
    未時的鍾剛剛敲響,午門獻俘開始了。
    午門前的大廣場站著密密麻麻的官員,還有宮廷樂師奏樂,尤其是那組兩人高的編鍾,敲起來聲音悠遠而清脆,很是對穆川胃口。
    去掉前頭必要的流程,穆川要做的,就是“提俘上前”,其實這個提就是押解,但寫在正式文書上的都是提,問題是講解午門獻俘流程的官員被李老將軍轟走了,李老將軍又說了好幾次“皇帝好糊弄”,所以穆川真就把人提起來了。
    旁邊的引導官倒抽一口冷氣,正要上前,走了沒兩步就頓住了。
    ——穆將軍高大威猛,強壯結實,馬上就要封爵了。
    ——反正丟臉的是花阿讚土司。
    引導官老老實實站在一邊,陪著一起往前走。
    城樓上,皇帝也是滿心的讚歎:“好一員猛將!那土司為禍多年,朕以為他多有本事,在穆將軍手上竟像是隻貓兒,連腳都落不了地。”
    這時候肯定不會有不長眼的說“提不提”之類的話題。
    內閣學士孟大人笑道:“得此猛將,是陛下之福。”
    皇帝連說了幾個好。
    穆川站定,下來該是由兵部尚書奏請皇帝處置俘虜,不過李老將軍告老還鄉,皇帝擬定的官職就是掛兵部尚書銜,所以這一次是李老將軍開口。
    他年歲雖然大了,也有不少暗傷,但這個場合無論如何都得中氣十足。
    李老將軍揚聲在城樓下喊話,上頭的皇帝聽得一清二楚。
    如何處置俘虜,那是早就議定了的。
    花阿讚土司手下幾個統領悉數問斬,土司本人被赦免,安置在了會同館至寧院,另外皇帝還說了:“土司年老,許其一子進京侍奉。”
    這也是陽謀了,裏頭還有穆川的功勞。
    他生擒花阿讚土司的時候,順帶砍死了土司最得力的兒子,剩下雖還有十幾個兒子,但都半斤八兩,就算有一兩個出眾的,也抵不過其他人合力圍剿。
    皇帝這話一出,那邊又沒人主事,剩下那些兒子非得把狗腦子打出來,才能選出個來當質子的。
    土司被官員帶走,剩下的人繼續往裏,去皇極殿上朝,這次就是穆川他們的封賞了。
    兩位主將,李老將軍封定南侯,加兵部尚書銜,穆川封忠勇伯,加兵部侍郎銜,另外還有對祖上的封賞。
    穆川那個大字兒不識幾個的親爹穆大壯,如今是三品官了,他那個因為家中無錢抵徭役,隻能自己餓死自己的爺爺,是五品官。
    功勞大的幾人在大殿內當著皇帝麵封賞,其餘眾人就是在外頭由官員念聖旨。
    等穆川跟李老將軍兩人叩謝完隆恩,皇帝笑道:“兩位隨朕來禦書房,戰報語焉不詳,朕想好好聽聽。”
    兩人繼續跟著往裏。
    一到禦書房,皇帝坐下,就又想倒抽冷氣了。
    一開始他在城門樓上,穆川在下頭,隻能跟旁邊官員對比看出來他身材高大,具體能有多高多大,那是看不出來的。
    接著是大殿,龍椅是在寶台上的,穆川還是在下頭,總歸是比殿裏所有人都強壯。
    如今到了禦書房……
    “愛卿是如何長得這樣高大的!”
    不僅高大,肩膀還寬,站在窗戶前頭都能把太陽都擋住。
    “多虧將軍體恤,許臣吃飽肚子。”
    穆川回答得有點取巧,他才進京,也不知道皇帝是個什麽秉性,所以他打算一點點試探著來。
    皇帝笑了起來,問李老將軍:“年年都上書說軍糧不夠,竟是為了養他嗎?”
    李老將軍雖然早說要罵那些克扣他們糧草的官員,但對著皇帝言辭就沒那麽犀利了。
    “若是多些軍糧,也能多養幾個穆將軍。”
    皇帝又笑了。
    回來第一次麵聖,皇帝今日必定是留足了空的,李老將軍打算多給穆川留機會,說了沒兩句話就歉意道:“臣年紀大了,想倚老賣老討個饒,得回去歇歇了。”
    皇帝又賞了些字畫玉器金銀珠寶,這才叫太監送他出去。
    這下禦書房裏就剩穆川一個了。
    沒了旁人,皇帝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膀子,依舊是那句感慨:“愛卿長得真是健壯。”
    穆川便也順勢誇耀自己幾句,什麽土司的土樓城門口就是他扛著圓木給撞開的,還有能拉開四石的弓,尋常騎兵射箭能有三十丈,他的弓能射出去一百丈等等。
    語言樸素,炫耀得又很直白,皇帝讚歎不已,驚呼連連:“愛卿一人可抵一軍!”
    穆川也對皇帝有了初步的影響。
    的確是挺符合上位者的刻板印象的。
    沒出過皇城大門,有點天真,不至於到“何不食肉糜”的地步,但對苦難兩個字也沒什麽理解。
    氣氛正好,皇帝忽然問道:“怎得跟進城時穿得不是一套鎧甲?”
    那當然是故意的了。
    穆川猶豫片刻,道:“想叫百姓知道陛下不容易,卻不想叫陛下知道臣等辛苦。”
    皇帝一愣,臉上有種欣喜若狂,卻又要努力克製的用力:“朕知道你們不容易,也知道你們辛苦。”
    他輕輕拂過穆川嶄新還反光的鎧甲,道:“把那套舊的送進宮來,朕擺在書房,也算是個警醒。”
    這不就挺好,在皇帝麵前掛名了。穆川道謝,又說:“有陛下,是黎民百姓之福。”
    皇帝很是高興又有點自傲,挺直了背,問穆川:“愛卿多大了?”
    嚴格來說是二十五,但是如果說他二十五,就必定會扯出來他服兵役的時候才十四歲,這是違反大魏律的,穆川打算用這個年紀坑人,所以不打算現在爆出來。
    “回陛下,二十七。五月底的生日。”
    “竟然比朕還小兩歲?”皇帝一邊驚呼一邊又笑了起來,“邊關苦寒,風吹日曬的——全福仁,去拿些上好的香膏來。愛卿多塗一塗,養上一年半載的就好了。等你養好些,朕再給你做媒!”
    “多謝陛下。”穆川也不推辭也不謙虛,直接就答應了下來:“臣喜歡好看的姑娘。”
    皇帝覺得有點違和,明明說得是好色,但穆川的表情過於嚴肅正經了,該是兩個人難為情的,全叫皇帝一個人受了。
    他立即換了個嚴肅的話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愛卿在邊關也十餘年了,回來先好好休息,朕要給你尋個合適的位置。”
    朝堂上封的兵部侍郎是虛銜,真正的差事還要等皇帝定奪。
    但這對穆川來說是個好現象,這證明皇帝並不打算將他束之高閣,是打算給他找個實職做的,所以才要斟酌權衡。權衡得越久,官就越大。
    不過麵對皇帝,不能表現得太明白,穆川道謝:“正好收拾家裏,快十一年沒回去了。”
    “朕還給你備了些東西。”皇帝拿了個木頭鑲象牙的牌子給他,穆川恭敬的接了。
    “已經十月了。這時候京裏的碳基本都訂好了,後頭再買要貴幾倍的,你若是家裏炭火不夠用,隻管去內務府支取。拿這牌子就行,鑲象牙的,能支最好的銀絲碳。”
    穆川原本威嚴的臉上也有了點笑意,整個人似乎也繃得沒那麽直了,這讓皇帝心裏生出了些滿足感。
    “臣原先在家裏……”穆川回憶道:“柴都是臣去砍的。很沉,肩膀破了很多次。”他覺得皇帝似乎很喜歡這些細微小事,又舉起手來給皇帝看:“這是當年砍柴落下的疤。”
    兩個都有心,氣氛也越來越融洽,皇帝說了三次:“全福仁,送穆將軍回去。”
    三次都沒走成,又都留了下來。
    半晌,皇帝歎氣道:“將軍穿著重甲,又不好坐,朕留你就是為難你。全福仁,送穆將軍回去。”
    第四次穆川總算是出了禦書房,不過才出來,就又被個太監堵住了。
    “穆將軍,太上皇有請。”
    皇帝的貼身太監全福仁頓時變了臉色。
    糟糕,太上皇又要撬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