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忠君不二武安君,你會死的!
字數:7327 加入書籤
公孫劫很是平靜。
他和趙國已經再無瓜葛。
等去了秦國,便是敵人。
趙國死活,又與他有何關係?
便是餓殍遍地,也是他們自找的!
但凡趙王遷做個人,也不至如此。
他辛辛苦苦布局籌備。
厚著臉皮去找各國協商。
抬高糧價,吸引糧商來邯鄲。
結果趙王遷一句話給廢了。
如今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就算告訴李牧也無妨。
李牧麵如死灰。
知道公孫劫的預言從未錯過。
蝗災,幹旱……
這都是正兒八經的天災!
對百姓傷害極大!
嚴重些還會亡國!
“季父,趙國已經腐朽。”
“沒必要再留這。”
“這些年你為趙國立下多少功勞?”
“可趙王遷願意聽你的嗎?”
“他寧可相信郭開這奸臣!”
李牧沉默無言。
隻是舉起陶碗,一飲而盡。
他看著公孫劫,釋然苦笑。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
“可你有你的想法,我也有。”
“我不會離開趙國的。”
“除非……我死!”
“季父!”
公孫劫都有些急了。
因為他很清楚李牧的下場。
秦國有了他,這天隻會更快!
李牧對他有救命之恩。
並且一直將他視為己出。
甚至比親生骨肉還要好。
長子李汨會出走秦國,也有這原因……
公孫劫留在趙國,就是想改變曆史。
可現在他已經要前往秦國。
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牧。
李牧死後,李氏三族皆被坑殺!
這就是趙王遷幹出來的混賬事!
“大兄,你莫要再說了。”
“否則,我們兄弟都做不成!”
李弘借著酒意,出言提醒。
他同樣是繼承了李牧的忠心。
所以也不願離開趙國。
自孝成王起,曆經三代趙王。
李牧始終都是備受重用。
在民間更是有著極高的威望。
前些年更是受封武安君,加封食邑。
趙王的恩情,還不完啊!
李牧看了眼李弘,讓他閉嘴。
“劫,你留在趙國是為報恩。”
“我留在趙國,也同樣如此。”
“昔日我初為將,鎮守邊關。”
“孝成王不信我,將我召回。”
“可戰事不利,三次請我重新領兵。”
“對我的要求也都沒拒絕。”
“所以,我才能大破匈奴。”
“你說,我豈能忘記這份恩情?”
李牧微笑抬起陶碗。
“我不再強求你留在邯鄲。”
“你也不能讓我離開趙國。”
公孫劫隻是注視著他。
最後輕聲長歎。
這就是武安君李牧啊……
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可趙王遷卻辜負了他的忠心!
隻能說,李牧就是這性格。
縱百死而無悔!
這種愚忠的人,現在還很多。
“好,我明白了。”
公孫劫沒有再強求。
正所謂人各有誌。
他無法讓李牧改變。
就算李牧明知會死,他都不會走。
“季父,多的話我就不說了。”
“我隻有句話要提醒你。”
“戰局勝負,有時並不在戰場上。”
“長平之戰,廉頗本為主將。”
“可秦國卻用手段,將他換成趙括。”
“最終白起大破趙軍!”
“季父,你一定要小心郭開!”
“好,我記住了。”
李牧認真點頭。
他和郭開其實沒什麽交情。
雙方在朝堂上也鮮少有衝突。
郭開對他也還算是敬重。
私底下怎麽著就不說了。
李牧畢竟是公認的趙國柱石。
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的好。
酒過三巡後,李牧已經有了醉意。
李弘更是紅著眼,嚎啕大哭。
抱著公孫劫大腿,死活不鬆手。
公孫劫也實在是沒轍了。
隻得讓秦國衛士幫忙送走。
他坐在庭院,抬頭望著明月。
啞奴則是抱著古琴,放於石桌。
公孫劫微笑點頭示意。
撫琴的同時,還看向了他。
“啞叔,我們要去秦國了。”
“明天就有勞你收拾。”
啞奴連連點頭。
公孫劫也沒心思彈琴。
匆匆彈了兩首曲子,便去歇息。
他從不欠趙國什麽。
至於什麽趙國宗室血脈?
這都快出五服了!
若混的不差,豈會去往代地?
前往秦國,他是心安理得!
至於這些百姓,他已仁至義盡。
他們很快會為今日的決定而後悔!
……
……
龍台王宮。
趙王遷美滋滋的欣賞著地圖。
讓專門的官吏將城邑補上。
在他看來,這筆買賣可太劃算了!
“恭喜大王!”
“不費一兵一卒,便收複失地!”
郭開笑嗬嗬的抬手拍著馬屁。
對他而言,關鍵是扳倒了政敵!
他和公孫劫屬於是水火不容。
甚至遠勝於李牧。
李牧終究是武將。
平時負責領兵鎮守邊境。
在邯鄲城的日子屈指可數。
兩人其實並無多少利益衝突。
可公孫劫完全不同!
從擔任上卿起,處處與他作對。
不給他任何麵子。
還給他上刑!
自然,郭開對他是無比痛恨!
“那公孫劫今日有何反應?”
“可曾做了什麽?”
“他什麽都沒做。”
“嗯?”
趙王遷愣了下。
沒想到公孫劫會如此平靜。
他這時候不應該借酒澆愁嗎?
或是在臨行前搞些事。
“倒是百姓們都聽說此事。”
“覺得公孫劫是早有預謀。”
“不少人自發去他的茅屋鬧事。”
“隻是沒料到武安君還帶人去保護。”
“聽說最後喝的酩酊大醉,還是公孫劫讓秦卒送他回去的。”
“嗯?”
趙王遷挑了挑眉。
他對李牧是比較放心。
可信任也會逐漸消失的……
李牧的長子李汨仕秦。
擔任中大夫,定居於鹹陽。
義子公孫劫就更不用提了。
身在趙國,心在秦!
說是改革趙國,實則資敵!
幹的各種混賬事,罄竹難書!
“李牧還見了姚賈嗎?”
“應該是的。”
郭開壓低聲音,提醒道:“大王,臣覺得武安君今日是完全不把您放在眼裏。因為公孫劫,或許有了別的心思!”
“先不管。”
趙王遷冷漠抬手。
“武安君是為寡人左膀右臂。”
“他在民間頗有名氣。”
“寡人相信,他不會叛趙。”
李牧要走,早早就走了。
當初他就曾出使秦國。
秦王對他也是許下重利。
希望他能留在鹹陽為官。
隻是被李牧斷然拒絕。
最後是順利帶著質子歸趙。
郭開則是低聲應下。
他和李牧的確沒仇。
可以後就說不準了。
現已扳倒公孫劫,那就還有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