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寡人心意已決,拜相!
字數:7376 加入書籤
昌平君頓時麵如死灰。
他其實已經猜到了。
可官宣的這刻還是無法接受。
秦武王時期,分置左右丞相。
樗裏疾為右相,甘茂為左相。
秦昭王上位掌權後,又改為相邦。
魏冉,範雎,蔡澤都曾任相邦。
直到現在,也都是相邦專製。
由相邦統領百官,獨攬朝政。
公孫劫入秦時,昌平君就已知道。
秦王政很可能會複立左右丞相!
沒錯,他順利出任右丞相。
在名義上還比公孫劫大半級。
依舊是統領百官。
可卻有人分走了他的相權。
左丞相說是副手,也是政敵。
畢竟左丞相就隻有一個目標。
那就是幹掉右丞相!
登臨權臣的最高峰!
“大王,萬萬不可!”
很快,朝堂便掀起軒然大波。
昌文君快步走出。
他是昌平君的親弟弟。
肯定是支持他大兄的。
況且這關係到楚係外戚的地位。
絕對不能退讓!
主要還是秦王政做的太絕了。
他要重用公孫劫,百官沒的說。
就是封個上卿,他們也都服氣。
畢竟公孫劫的能力擺在這。
肯定是得要重用。
可不能直接空降拜相啊!
沒錯,當初是有空降的。
可現在秦國朝堂已經穩定。
秦王也坐穩了王位,獨攬大權。
根本不需搞空降這套。
況且,公孫劫太年輕了……
他今年就隻有二十四歲。
是朝堂中最年輕的。
他要上去了,百官可都難受了。
當官的有誰不想要往上爬的?
公孫劫要坐上相位,還會下來嗎?
昌文君握著玉圭。
趁勢回頭瞥了眼公孫劫。
“建文君並非沒有能力。”
“隻是他太過年輕。”
“他對我秦國也不夠了解。”
“昔日還曾是我秦國死敵。”
“若直接出任左丞相,怕是無法服眾!”
“臣附議!”
“臣附議!”
“臣+10001!”
越來越多的大臣跳出來勸諫。
當然也有緘默不語的。
像李斯就是如此。
他頭戴玉冠,神情淡漠。
秦王要做的事,必然會去做。
特別是分置丞相,也是早晚的事。
區別在於有誰出任左丞相而已。
原本最有可能的是禦史大夫隗狀。
可現在公孫劫來了!
直接打破了秦國的朝堂平衡。
丞相的權力極高。
甚至有可能架空王權。
所以丞相勢必要由信得過的人出任。
呂不韋、昌平君皆是如此。
“相邦,你以為如何呢?”
秦王政隻是看向昌平君。
他現在並不想和昌平君撕破臉。
所以希望他能給自己體麵。
這回已經算是給昌平君麵子。
還讓他繼續擔任右丞相。
依舊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
而公孫劫則是他的副手。
“臣以為公卿所言有其道理。”
昌平君沒有過多評價。
反倒是將鍋全推給別人。
而他自己則是片葉不沾身。
畢竟是在官場混跡多年的。
說起話來還是相當有技巧。
“嗬!”
秦王政頓時冷笑。
冕旒都因此抖動。
他環視群臣,眼神冰冷。
“先王繼位時,便拜呂不韋為相邦。”
“就是因為對先王有救命之恩。”
“而建文君所做遠在呂不韋之上!”
“若無建文君,寡人早死於邯鄲。”
“建文君不為名利,多次拒絕入秦。他有經天緯地之才,為相有何不可?”
“至於建文君的年齡?”
“誰讓寡人看上的丞相隻有二十四歲呢?”
“況且,建文君十八就已任相邦!”
“難道寡人還不如那趙王遷?!”
“大王息怒!”
群臣皆是抬手作揖。
公孫劫則顯得很從容。
他對權力其實不感興趣。
可他要做的很多事,需要有權力!
終於,有老臣緩步走出。
此人鬢角已白,臉上也有皺紋。
看麵相恐怕已過四十。
“稟大王,臣以為當拜建文君為相!”
“哦?”
秦王政臉色終於緩和了些。
就連公孫劫都投去好奇的目光。
看其冠帶裝束,必是位列九卿。
他就是王綰,目前擔任郎中令。
他手握玉圭,淡然走出。
“世人皆知,建文君有恩於大王。”
“此次更是以六座城邑換其入秦。”
“若大王不重用,必遭非議。”
“可若為相,於秦有利。”
“世人都知道,趙國相邦來我大秦為相!”
“名士自然知道何處才為梧桐!”
“郎中令所言甚是!”
“臣附議!”
李斯這時候則是走出附和。
還有諸多老將同樣走出。
因為讓公孫劫上位有諸多好處。
甚至是變相的羞辱趙國!
以後更不會有人去趙國!
公孫劫好歹也曾是邯鄲奇童。
還曾至稷下學習,為荀子高徒。
這時候的荀子可比後世學閥還狠。
稷下學宮更有著諸多弟子。
可公孫劫卻在趙國受辱!
那他們還會去趙國嗎?
不會的……
他們很可能直接就來秦國了!
他們隻會認為秦王政胸襟寬闊。
連敵國相邦都能予以高位!
那以後投秦的隻會更多!
若某人在趙國混不下去,會如何?
是否會效仿公孫劫呢?
畢竟公孫劫都能謀得高位!
不必管深層次的原因。
對很多人而言就是個誘惑!
至於這些將領支持也很正常。
類似楊端和這類老將都很實在。
他們的確是攻打過趙國。
和趙國將領也是死敵。
可這不影響他們欣賞公孫劫。
公孫劫的能力沒的說。
靠著公孫劫,讓秦國多次止步不前。
憑借馬鐙馬鞍,改變了戰場格局!
讓騎兵徹底進化為戰場主力!
讓他們很多人都吃過虧。
這些騎兵更是訓練有素。
全都能夠做到令行禁止。
雖然戰線依舊在不斷後退。
可這並非是公孫劫的錯。
畢竟兩國的國力太過懸殊。
能變成小輸就算好的了!
昌平君緩緩閉上眸子。
苦笑著長歎口氣。
還真是新人換舊人。
就算是他都無法反駁。
公孫劫的確是趙人。
更是趙國死敵。
可秦王越用他,好處越大。
借此更能證明秦王胸襟寬闊。
秦國也有著極高的包容度!
就輿論而言,絕對是好事。
至於能力?
公孫劫最不需要質疑的就是能力。
他一人就能抵得上五萬魏武卒!
終於,秦王政緩步走下王位。
他徑直朝著公孫劫走來。
“是以眾議舉賢為相,寡人以國事相托,君當自勉,勤謹奉上。望君,勿負國恩!”
言罷,他便抬手一拜。
拜相拜相,國君自當要行拜禮。
同樣的,公孫劫也抬手回禮。
望著秦王,堅定無比。
“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平生所學,報效秦人。助秦統一天下,成就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