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人餐桌,憶苦思甜飯
字數:8204 加入書籤
正旦為一年之初。
相當於是過年。
秦王政每年都會宴請群臣。
章台宮內燈火通明。
群臣皆已抵達。
他們各自入座。
麵前還擺著食案。
上麵擺著橘子和柿餅。
寺人婢女則將一道道菜肴送上。
公孫劫正坐在前。
菜肴都頗具特色。
炮豚、搗珍、肝膋(liaO)。
這三道菜皆屬周天子八珍。
炮豚可以理解為是叫花豬。
但做法更為複雜。
先將乳豬宰殺,去除內髒。
再以紅棗填充腹腔。
用蘆葦將乳豬纏繞裹緊。
再塗上層草泥,放在火中炙烤。
先別急,這還沒完呢!
再剝去泥巴,清洗幹淨。
裹上層米糊糊油炸。
最後隔水蒸煮三天三夜。
分好肉後,配上調料品嚐。
而搗珍就比較簡單了。
取牛、羊、鹿最鮮嫩的裏脊。
經過反複捶打,除去筋腱。
再揉搓成肉條蒸著吃。
而肝膋就更為簡單粗暴。
就是用狗油煎狗肝。
每道菜都還散發著熱氣。
有著諸多信息藏於其中。
如今是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
東西周皆被秦國所滅。
所製定的規則再無人遵守。
天子專享的八珍也流向民間。
正旦設宴,也算是家宴。
公子公主也都得以參加。
以扶蘇為首,皆坐在前麵。
後麵則是按長幼排序。
仲公子高!
公子將閭!
公子榮祿!
公主陽滋!
……
不過他們尚且年幼。
有的連位置都坐不穩。
旁邊還有寺人貼身看守。
畢竟最大的扶蘇也才八歲。
片刻後,秦王政便落於王榻。
“臣等拜見大王!”
“大王萬年,大秦萬年!”
“免。”
“謝大王。”
“諸卿,正旦安好。”
“大王安好!”
“好,都坐。”
秦王政擺了擺手。
眼光自群臣上一一而過。
最後則落在公孫劫身上。
“丞相,這酒菜可還習慣?”
“甚好。”
公孫劫抬手示意。
秦王政這才點頭。
便讓太樂令準備歌舞。
“自滅韓後,秦得諸多美人。”
“寡人將她們皆充至宮中。”
“有的被編為舞姬。”
“若丞相有喜歡的,大可帶回去。”
“多謝大王好意。”
公孫劫則是抬手拒絕。
秦王政也沒再強求。
諸多樂師走進宮殿。
根據太樂令的指揮落座。
撫琴擊築,鼓瑟吹笙。
還有象征大國重器的編鍾。
樂師雖用著不同的樂器。
可卻在指揮中糅雜在一起。
曲子磅礴大氣。
莊重肅穆,餘音繞梁。
舞姬隨著音律翩翩起舞。
群臣推杯換盞,欣賞著舞姿。
公孫劫難得多看了兩眼。
和邯鄲的舞姬區別很大。
邯鄲舞姬往往是衣著暴露。
舞姿魅惑動人。
趙王遷看到喜歡的便會收至後宮。
這也算是遺傳的。
他爹趙悼襄王便是如此。
還將倡女納入後宮。
廢太子嘉,而立趙王遷。
大臣往往是服務於君主的。
國君勤政,大臣也將跟著勤政。
國君貪圖享樂,大臣就投其所好。
就是在公孫劫的約束下。
趙王遷也納了數十位妃嬪。
有舞姬、倡女、侍女、甚至民女……
其中不少都是郭開搜羅來的。
秦國則比較正式。
舞姬跳的都很莊重大氣。
秦王政也注意到了公孫劫。
他舉起酒樽,抬手示意。
公孫劫旋即右手舉杯。
左手垂袖,一飲而盡。
“寡人聽說韓女清麗,趙女多姿。”
“楚女細腰,而魏女歌甜?。”
“終有日,寡人要湊得七國舞姬。”
公孫劫則是笑著點頭。
這就是話裏有話。
秦王要的不是舞姬。
而是六國!
這也是公孫劫入秦的原因。
昌平君皺了皺眉。
這事已說過太多次。
一統天下是曆代秦王的夙願。
絕不會因為任何人更改!
誰擋在前麵,誰就得死!
就是他的至親也不例外!
“大王,讓諸公子祝酒吧?”
“可!”
正旦本就是團聚的日子。
也是秦民難得允許飲酒的節日。
家中子嗣往往會向家長敬酒。
秦王政自然也不例外。
所謂祝酒其實就是說兩句吉祥話。
有些才華的會引經據典。
更有才能的則現場編。
扶蘇率先起身。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祝父王心想事成。”
“善。”
扶蘇舉起酒樽,一飲而盡。
但他平時顯然不怎麽喝酒。
沒喝多少,臉上卻相當痛苦。
畢竟也就八歲啊……
至於其他公子公主跟著效仿。
有些還在吃奶的就別指望了。
直接由妃嬪起身代替。
輪到公孫劫時,他站起身來。
“稟大王,臣並無祝酒詞。”
“卻有份禮物要贈予陛下。”
“哦?是何禮物?”
秦王政頓時來了興致。
百官麵麵相覷,也都很好奇。
公孫劫隻是淺笑拍手。
啞奴恭敬的端著陶罐進殿。
而後交由寺人。
最後落在秦王麵前。
寺人將陶罐打開。
裏麵赫然是熱氣騰騰的糲米飯。
上麵撒了些蒸熟的菽豆。
外加臘肉和醬油。
“這是?”
伺候的寺人頓時一驚。
趕忙就要上前驗毒。
秦王政抬手令其退下。
“豆飯?”
“正是。”
秦王政望著陶罐。
卻是沒來由的一笑。
那時他在邯鄲過的並不算好。
特別是隨著莊王上位後。
負責飯食的庖人不喜他。
總會克扣飯食。
導致他經常吃不飽。
後來,他遇到了公孫劫。
那日就為他做了碗豆飯。
說是豆飯,卻又有些不同。
飯上蓋著臘肉和葵菜。
澆上靈魂醬汁,甚是鮮美。
而且還有焦脆的鍋巴。
也是那日,他吃上了飽飯。
回到鹹陽後,他曾讓人仿製。
卻再也沒有嚐到熟悉的味道。
“丞相這是何意?”
“莫非是在提醒大王,你有恩於王?”
“非也。”
公孫劫站起身來。
麵對昌文君的指責,從容不迫。
“這罐豆飯,名為憶苦思甜。”
“是臣遊曆藍田後,所得感悟。”
“今為大爭之世,唯秦有滅國之能。”
“可連年征戰,民生凋敝。”
“攻城容易,而攻心難。”
“故以此飯獻於大王。”
“望大王憶苦思甜,施恩於民。”
話音落下。
百官臉色也都變了。
秦國主張使民有功而受賞。
也就是說秦人得要自力更生。
想辦法立下功勞,得到賞賜。
不會平白無故的賞賜。
類似公孫劫的說法,秦王都聽膩了。
隻能說我大秦自有國情在此。
施恩於民說起來容易。
可秦國哪來的錢?
打仗可都不夠用咧。
至於勳貴享受?
那你先別管!
“可!”
“太史令,擬招!”
“賜黔首裏六石米,一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