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昌平君,汝欲殺寡人乎?
字數:4700 加入書籤
熊啟抬起頭來。
望著高高在上的秦王政。
他有種很強烈的危機感。
這不僅僅是在給公孫劫出氣。
也是變相的敲打他們!
恩自上出,利出一孔!
現在的是秦王政!
早不是當初剛剛歸秦的質子!
精通法、術、勢,城府極深。再凶狠的餓狼,也會在他麵前成為搖尾乞憐的忠犬。
一言一行,皆有其深意!
華陽太後其實一直都不喜他。
因為他骨子裏就是秦人。
就算在趙國長大也是如此。
從小就有股說不出的氣質,不喜歡強加給他的楚辭,楚冠。每日則會誦讀律令,或是法家之言。
“還有你,昌平君!”秦王政話鋒一轉,目光灼灼注視著他,冷然道:“荊軻所獻木匣,是由你親自核驗,可在帛圖中竟藏有匕首!汝欲殺寡人乎?!”
“臣萬死不敢!”
熊啟沒有多餘的解釋。
抬手長拜,主動認罪。
“同樣削去五百戶食邑!”
“謝大王!”
熊啟顯得很平靜。
現在他已經可以肯定。
秦王政是在給公孫劫出氣。
同樣也是變相的提醒他們。
不要居功自傲!
這回已是小懲大誡。
李斯淡定看著,好似是早早料到。秦楚兩國是終有一戰,昌平君這些人早晚會成為阻礙。秦王對楚係也早已忍到極點,敲打他們也屬正常。
他們各自抬手告退。
最後隻有公孫劫和秦王二人。
兩人並肩立足於帛圖前。
此刻冕旒都在抖動,秦王政看著被撕壞的袖子,歎息道:“這些郊祀禮服就是太過繁瑣,又甚為不便。待寡人滅了六國,定要重新製定袞服,減去禮服和冕旒!”
“有道理。”
公孫劫笑著點頭。
秦國以法家治國,所以更加傾向於簡單實用,這一特質體現在很多方麵。像是很多工器隻要有用,秦國就會推行。就拿曲轅犁來說,關中已經替換了五成以上。主要是以舊換新,再加上國家貼補。
他們不會一味效仿古製。
隻要有用的,就會改。
這也是法家一直倡導的。
治國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政哥,正好這印刷術已成。”公孫劫主動開口,笑著道:“此次荊軻刺秦,乃是觸及秦國底線。我是打算將此事大規模印刷,張貼於秦國各個郡縣!”
“這印刷究竟是何意?”
秦王政這段時間一直很忙,也沒功夫顧及藍田工坊。主要還是他對公孫劫很信任,就沒必要多費心。等結果出來後,公孫劫自會告訴他。
“其實很簡單。”
公孫劫則是將金色官印取出。
“其實就和印璽的原理相同。平時批複公文,需要蓋上印璽,便有【左丞相劫】四個字。政哥你想想,若是這官印刻的大些,多刻些字,效果會如何?”
秦王恍然大悟。
望著公孫劫,不由苦笑。
“你還真是厲害,總能想到這些稀奇古怪的。而且,每樣都如此有用。官印很多人都有,可他們卻想不到。”
“嘿嘿……”
公孫劫訕笑著。
這還真不能怪他們。
現在秦國還是一半竹簡,一半黃紙。讓那些還在用竹簡的人想到印刷術,這根本就不現實。
公孫劫不由想到先前看到本網文,主角還沒搞出紙呢,然後就倒騰印刷術,然後用竹簡印刷……
文化工作者還是要有文化啊!
印刷術的關鍵其實是墨。
他記得主要用的是油墨和鬆煙墨,後來沈夢溪還用石油和煤炭做出過油墨,而且效果還很不錯!
反正公孫劫也不急。
他不可能什麽事都自己幹,工匠們需要自己去琢磨鑽研,需要相信這些勞動人民的智慧。
包括活字印刷,他也沒說。很多人下意識都會認為,活字印刷相較於雕版更便宜。可實際上恰恰相反,活字印刷在古代一直都不受重用。
主要還是常用漢字太多了。
前期的投入實在是多。
收益要高於雕版,需要大規模的印刷。可古代鮮少能有這條件,所以雕版反而一直都是主流,哪怕到了清朝時期都是。
“此次伐燕,你就不必去了。”秦王政看著帛圖,輕聲道:“燕國終究隻是小邦,不算什麽。反倒是楚國……”
“楚國倒也還好。”
“哦?”
“據我所知,楚王現在身體相當不好,恐怕也就是這兩年的事了。而秦國,完全可以添一把火。”
公孫劫頓了頓,輕聲道:“當初趙人李園攜妹奔楚,將其妹獻給春申君。懷有身孕後,又進獻給楚考烈王。她受封王後,生下了如今的楚王,李園因此得到重用。屈景昭三族這些年來把持楚國,楚國雖強卻一直都在內鬥。”
“此事是真的?”
秦王政挑了挑眉。
這事他怎麽越聽越耳熟呢?
“管他是真還是假?”公孫劫麵露冷笑,“假的,有時候也會變成真的。楚王本就身體不好,消息傳出去後,必讓楚國宗室內鬥。如果楚王再一死,他們哪還有心思摻和秦滅燕之戰?”
“哈哈,好!”
秦王政爽朗笑著點頭。
“相較楚國,臣更擔心魏國。”
“魏國?現在已無任何威脅。”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公孫劫指向新鄭,緩緩道:“韓國雖滅,可他們的王韓安尚還活著。新鄭當地有韓人,也有魏人。如果魏國相助新鄭,令他們反秦,會有些麻煩。”
“是嗎?”
秦王政眯起雙眼。
打量著新鄭。
“魏國雖小,且連年戰敗。可魏人不可能甘心滅亡,必然會想辦法做些事,不會坐以待斃。”
公孫劫繼續分析。
據他所知,新鄭很快會反。
但具體的原因,其實史書並無記載。有人推測是楚國,也有人覺得是魏國。因為秦滅燕後,就即刻對魏國用兵。為了盡快攻破大梁,甚至搞了波水淹大梁的戲碼。兩者之間,很難不讓人懷疑有關聯。
當然,這都是公孫劫的推測。
但究竟誰幹的無所謂。
主要是新鄭會反秦!
“新鄭歸秦沒多久,當地常有任俠謀害秦吏,也的確該小心些,寡人會讓馮毋擇注意。”
“那大王還要留意一人。”
“誰?”
“我的舊友,韓相之後——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