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封建VS郡縣,一國兩製?
字數:5227 加入書籤
“諸卿免禮,坐。”
秦始皇現在是相當精神。
正坐於帝榻,輕鬆許多。
原本的袞服太過繁瑣,就如累贅。他還是更喜歡這套袀玄,穿上去相當舒適,走起路來都輕鬆許多。
衣裳還是要以舒適為主。
先前的袞服簡直是反人類!
這時候有年輕儒生緩步走出,他抬手長拜,認真道:“今上尊為皇帝,臣昧死言,可追封先王為太上皇。諸公子,也當更為皇子以正法統!”
“可!”
秦始皇僅僅隻是吐出一個字來。
他對先王其實並無多少感情。
可於國有利,便可行之。
他打量著麵前儒生。
“朕記得你,你是叔孫通?”
“你的老師是孔鮒?”
“正是。”
青年滿臉惶恐,連忙長拜。
“嗬!”
秦始皇隻是冷笑。
他記得叔孫通。
滅魏後,他就想召孔鮒入秦。畢竟孔鮒是孔子八世孫,也算有些號召力,當時正好是居於大梁。可孔鮒以喪母為由,讓弟子叔孫通代為效力。
叔孫通與時變化,與固執的儒生完全不同。他入秦後很會做人,甚至偽造孔子之言,預言秦國必定能夠王天下。
秦始皇當然知道是假的。
可還是留下了叔孫通。
公孫劫則是打量著他。
叔孫通可是秦漢時期的節奏大師,就連太史公對他的評價都很讓人玩味。說他是希世度務,製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
嗯……與時變化!
秦二世時,叔孫通為博士。當時有使者自東方來,匯報了陳勝吳廣的叛亂,說他們已攻下蘄縣,攻至陳郡。
其餘人皆是諫言。
這是造反啊!
必須得派兵平叛!
唯獨叔孫通上書,說這些隻是偷雞摸狗的盜賊,根本不足為慮。後麵各地的郡卒縣兵都會出手,無需擔心。
秦二世大喜。
還給了叔孫通賞賜。
這家夥立馬卷鋪蓋跑路。
他先投奔項梁,結果項梁戰死。
他轉投義帝,結果被遷至長沙。
他留下侍奉項羽,結果彭城被攻陷。
於是乎,他投靠了劉邦……
叔孫通顯然也是拋磚引玉。
他這話一出,儒生們蠢蠢欲動。
所有人的諫言也是愈發大膽。
就連王綰都有些按耐不住。
“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皆為匹夫。秦國疆土以萬裏計,若無封土,則難相救。臣昧死言,請立諸子!”
秦始皇挑了挑眉。
心中則有股火焰燃燒。
這儒生名為淳於越。
他也有些印象。
隻是他並未著急。
環視群臣,淡淡道:“諸位以為如何呢?”
“臣以為甚是!”
“臣附議!”
“臣附議!”
王綰抬起頭來,握著玉圭的手都在顫抖。這件事他是權衡許久,也知道有些大膽,可這關乎到他能否更進一步!
“稟上,臣有不同的想法。”
“哦?”
秦始皇打量著王綰。
帶了些期許。
“禦史大夫請說。”
“臣以為,封建與郡縣也可並存。今諸侯初破,而燕、齊、荊地遠,若不置王甚為不便。還請立諸子,唯上幸許。”
“嗬……”
秦始皇則是一笑。
環顧群臣。
“諸卿以為如何呢?”
他們麵麵相覷。
附和者眾多。
就算是公孫劫都暗暗點頭。
這和史書上記載的倒差不多。
王綰的提議其實很有意思。
簡單說就是一國兩製!
秦國的疆土擺在這,秦始皇能實控的地方並不遠。受限於通訊,導致偏遠地方的消息很難傳遞。
就以遼東來說,消息一來一回少說也得要半年。如果遼東出現叛亂或是危險,等鹹陽知曉再派兵,起碼也要半年!
怕不是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王綰想的就很明確。
燕、齊、楚三地太過偏遠,就在這裏搞分封。至於其他地方包括中原,就繼續推行郡縣。這種做法,就有些類似後世的郡國並行,說是一國兩製也不為過。
可惜啊……
公孫劫輕輕歎息。
他們低估了政哥的決心。
而且,他們顯然忘記了些事。
“稟上,臣以為不可!”李斯堅定走出,鏗鏘有力道:“昔周天子所封子弟甚多,然三代之後疏遠,相互攻伐如仇寇。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若因地方偏遠而分封公子,三代之後恐怕又生叛亂!”
聲音洪亮。
此言一出,朝堂氣氛變得無比詭異。他們麵麵相覷,越來越多的人站出表達看法。但支持王綰的,明顯是更勝一籌。
王綰所言與儒生不同。
他是結合了秦國現狀,決定走一條符合秦國的特色郡縣製。結合了分封的優缺點,為秦國考慮甚多。
公孫劫靜靜的看著他們表演。
縱觀曆史,封建和郡縣都在互相製衡。就拿西漢時期的郡國並行製,確實挺好。可結果就是各種叛亂,並且和中央有著利益上的衝突。
人家是天高皇帝遠。
會服你相隔千裏的皇帝?
所以,文帝時期就開始削藩。
景帝采晁錯建議,引發齊國叛亂。
至武帝時期,則施行推恩令。又製定左官律、附益法削弱諸侯勢力,到武帝晚年時期,封國已無行政職能。昭宣之後,封國等同郡縣,郡國並行製實質轉變為單一郡縣製。
兩晉時期又搞了藩王。
結果就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再到唐朝時期,他們管理藩王的製度就很有意思。沒有實際封地,隻享受食邑和俸祿。可後來又搞了個節度使,這和藩王也沒什麽太大的區別。
宋朝時期的藩王武將則被限製的死死的,可這時候的外敵又來了。等明朝上位,藩王製度又死灰複燃,他們享有封地、兵權,並且能夠世襲。
相較於裂土封王,公孫劫更傾向於是郡縣。在他看來,封建完全就是在開曆史倒車。
秦國好不容易平定諸侯。
現在又要複立諸侯。
這不是給子孫後代埋雷嗎?
沒錯,這是有好處。
但壞處也不少!
秦始皇抬手輕叩木案。
全場頓時寂靜無聲。
他的目光又落在公孫劫身上。
“丞相,你以為如何?”
這一刻,百官皆是看向公孫劫。
是啊!
公孫劫又有何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