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兩天?研究有成果?
字數:5697 加入書籤
‘類三階類Kawahara方程’的研究難度確實高。
即便是已知結果的小步驟,都列出來都需要不短的時間,列出來以後再去找規律,就需要更久。
張明浩在自習室待到了晚上九點鍾,還是肚子的饑餓提醒了時間太晚了。
走在路邊,找小攤解決了晚餐。
再回到青年旅館,用個小桌子繼續奮戰到淩晨三點鍾。
第二天八點醒來,衝了杯咖啡重新煥發新生、精神奕奕。
“年輕真好!”
張明浩也沒有感歎一句,換做是前世,熬個夜一天都沒精神,補覺都補不回來,反倒是越補越累。
二十出頭,人生巔峰的年紀,連日來的折騰都沒什麽影響。
同時,他也警醒起來。
身體也很重要。
身體才是一切的基礎,不管做什麽,把身體搞垮了都得不償失。
係統界麵裏也有身體屬性,升級還需要身體數值評估達到‘70’。
現在隻有‘59’,回想過去幾天的經曆,溺水、趕路、熬夜,都沒怎麽休息,身體沒有變差都很不錯了。
上午依舊是自習室。
張明浩依舊坐在原位,拿出一大堆寫的密密麻麻的稿紙繼續做研究。
他的研究是方程分析的一個‘近似代入轉化’步驟,代入轉化過程很順暢,但依靠的是正確感知,而不是常規的計算轉化。
稿紙上列出了一個個可選項,並標注出正確的選項,主要工作就是對照原方程或方程分析過程來尋找規律。
經過三個小時的奮戰,他終於找到了規律。
這個規律並不百分百正確,但所列出十幾個代入項驗算上都是正確的,其中包含七種不同的變換形式。
七種變換形式涵蓋範圍內,規律應該是正確的。
之所以說‘應該’,是因為規律隻是被找到而沒有被證明。
舉例來說,就像是數論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發現了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兩個素數之和。
近三百年後的現在,哥德巴赫猜想依舊沒有得到證明,但已知可驗證的偶數都可以用兩個素數來表示,拋開純數學範疇,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認為是正確的。
‘代入轉化規律’也類似,知道該怎麽去進行代入轉化,代入轉化後的方程與原方程也極為近似,但要證明其數學原理以及近似程度,卻是極為複雜的數學問題了。
張明浩把‘代入轉化規律’的七種變換寫在紙上,再去一個個對照原方程,認真看了很久,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這個規則的證明問題不是自己能解決的,最差也要找個頂尖的數學教授。
他是物理係的博士生,一直跟著導師做電磁材料實驗,不是專業的數學博士,更沒有專業研究過偏微分方程,又或者是函數論、群論,等等。
即便規律沒有得到證明,隻是發現了代入轉化規律,也是不小的成果了。
依靠代入轉化規律並對原方程進行變換,就能使其計算量降低到可以讓計算機做覆蓋性計算的程度,也就代表可以利用計算機求出極為近似的解組。
應用上,意義重大!
“這個方程在電磁學實驗以及應用研究上用的很多,可以發表論文了。”
“應該算是應用數學領域?計算數學領域?”
“找薛老師問問!”
張明浩沒有急著去找薛坤。
他整理好東西,背著包到校園裏溜達了一圈。
中午吃過了飯,時間差不多到了兩點鍾,他才不急不慢的去了應用電磁學實驗室。
薛坤長期待在實驗樓。
等到了一樓辦公室,就見裏麵有好幾個人,陳帥、朱炳坤都在,還有其他幾個實驗室的副研究員。
“來了!”
有個副研究員注意到門口的張明浩,笑著點了下頭打了招呼。
朱炳坤則正說著實驗問題,“還是同樣的結果,哪裏出了問題?”
“我們的準備比幾天前更精細,各方麵設計的也很好,理論上最差也能發現實驗產物的導電性會更好,但(實驗產物)甚至還比不上單質鐵!”
一群人沉默。
薛坤注意到了站在門邊的張明浩,招呼一聲,“坐這邊……”
他指著旁邊的一個空座。
辦公室裏的人都是隨意坐的,倒是也沒什麽主次之分。
張明浩很幹脆的坐了過去。
其他人也沒在意,就繼續著有關實驗的討論。
隻聽了幾句話,張明浩就弄懂了情況,團隊新一次實驗又失敗了,結果和上次幾乎是一致的。
朱炳坤懷疑問題出在襯底構造上,實驗所使用的襯底是碲化鉍,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讓碲化鉍表麵覆蓋多層鉍原子。
很明顯,實驗所要求的操作精度是非常高的,中間出現一點偏差,甚至是計算偏差,都可能導致失敗實驗。
陳帥沒有針對實驗發表意見,他的建議是調整襯底的形態,以及把真空錫氣化到更高溫度來增加活躍性,或許就會對實驗有幫助。
兩位教授說完以後,其他人也紛紛發表意見。
最後隻剩下薛坤。
薛坤很直接的說道,“我負責實驗,有什麽想法,你們說,我做。”
朱炳坤和陳帥對視一眼,也不好說什麽。
項目組的分工很明確,項目的總負責人是朱炳坤,把控項目的研究方向、把控實驗方向都是他的工作。
陳帥的小組負責實驗相關計算、數據分析工作。
薛坤負責實驗設計和實驗,但實際上,實驗具體要怎麽去做,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討論的結果。
薛坤說完並沒有結束。
他看向了張明浩,笑著開口道,“張明浩也馬上加入實驗了,讓他也說說吧。”
其他人都愣了一下。
張明浩?
一個博士生?
讓一個還沒加入研究中的博士生開口,是要培養人才,還是幹什麽?
張明浩也有些驚訝,注意到薛坤眼裏鼓勵的神色,頓時明白過來。
他站起來,認真開口道,“我還沒加入項目,但對研究也有一定了解。”
“前置實驗的結論是說,多層鉍原子覆蓋的襯底可以生長出高質量的stanene,我個人認為,這個結論有待商榷。”
“兩次驗證都失敗了,但實驗本身找不到問題,這種情況下,應該把前置實驗從頭到尾的仔細研究梳理一下。”
“再差,也能進一步證明前置實驗的正確性。”
這正是薛坤要說的。
之所以讓張明浩來說,是因為他不好直接說前置實驗的研究結論有問題。
那大部分都是陳帥的工作。
張明浩,一個還沒加入項目的博士生,即便說錯了也沒什麽大不了。
另外,也是讓張明浩發揮一下。
萬一說對了呢?
到時候,項目組上下都會認識張明浩,也是給一個出頭的機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張明浩可是他的學生。
在項目組中,薛坤可以說是‘勢單力孤’,手下沒有任何博士生,輔助實驗工作的副研究員也都和朱炳坤、陳帥熟悉。
他就一個人。
現在有了張明浩,也多了個可以說話、共同進退的人了。
張明浩說完以後,辦公室一時間安靜下來,陳帥抿著嘴沒說話。
換做是薛坤,他肯定是要反駁的,但隻是個博士生,說什麽?
唯一能做的,隻是大度的一笑。
朱炳坤則抿了抿嘴,實際上,他也認為前置實驗結論可能存在問題,但前置實驗的數據進行了幾次驗算。
哪怕懷疑有問題,又能做什麽呢?
再檢驗、再梳理?
再驗算?
大概率還是得到同樣的結論。
張明浩的話還沒有說完,他猶豫了一下,繼續開口道,“這兩天我做了個數學研究,‘三階類Kawahara方程’,就是電磁實驗研究常用到的方程。”
“我找到了一種方法,能夠簡化計算量,實現讓計算機進行覆蓋性求解。”
“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對前置實驗的數據重新進行計算分析……”
話音一落,辦公室裏安靜的可怕。
所有人看過來的眼神都有些怪異,就連薛坤都一樣,他完全沒想到張明浩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兩天?
研究有成果?
電磁實驗數據計算用到的類三階類Kawahara方程?
什麽跟什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