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你管這叫小研究?

字數:4961   加入書籤

A+A-


    “他怎麽說?!”
    薛坤才剛放下電話,旁邊就傳來了嚴厲的斥問。
    正是《數理方法》的老師姚利勤。
    姚利勤已是近六十的年紀,頭發稀疏著隨意搭在頭頂,挑起的眉把額頭擰成了褶。
    他是數學學院的老教授,僅是《數理方法》課程就教了二十幾年,年紀、資曆、教學能力都能當的上一聲‘老前輩’。
    姚利勤也不等薛坤說話,就忍不住數落一番,“薛教授,我必須再說一下。”
    “你這個學生,第一天就曠課,讀書怎麽能這個態度呢!”
    “都博士生了,讀博了,還和本科生一樣還曠課?還不知道學習嗎?別的學生都爭著上課!”
    這也是姚利勤生氣的原因。
    《數理方法》,全稱是數學物理方法,是物理學與數學交叉的重要學科,也是物理博士生的核心課程。
    數學物理方法是將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並進行求解,課程內容涉及複變函數、積分變換、數學物理方程,等等。
    如此多的內容交疊在一起,難度自然是很高的。
    其他物理博士生,都提前預習、提前就去教室,生怕跟不上進度。
    這個學生第一天就曠課!
    薛坤被‘訓斥’也感覺很鬱悶,但考慮到對方的年紀,再加上確定不占理,也隻能憋悶的說道,“我替他向您道歉。”
    隨後也解釋道,“不上課確實不對,但姚教授,這個學生很特殊啊。”
    “特殊?”姚利勤聽得一愣。
    “他讀過一年博,在東港大學,而且成績非常優異。”
    薛坤說著還挑了挑眉。
    他被斥責一番也很鬱悶,即便不好直接回懟,說學生在東港大學讀過博,也算是一種回擊了。
    東港大學讀過一年博,博士生基礎課程都學過,而且成績非常好,少上了一節課還能說什麽?
    姚利勤頓時問道,“讀過一年,怎麽不繼續讀了?”
    薛坤也不做解釋。
    姚利勤想了想,繼續道,“如果真像是你說的,一會兒我考考他,真能行,以後也別上課了,我就直接給他過!”
    說完房間變得沉默了。
    薛坤和姚利勤不熟悉,年齡存在代溝也沒什麽共同話題。
    另外,他們的對話也談不上友好。
    姚利勤也覺得很別扭,想剛才的電話就開口說了句,“你剛才打電話,好像聽到說‘什麽研究’?是你們的項目?”
    “不是。”
    薛坤搖頭道,“他是自己做了個小研究。好像是說……”
    說著話音頓了一下,仔細梳理了下邏輯才說出來,“半導體襯底材料原子排列、電子活躍性以及器件特性之間的數學關聯模型,對了,是模糊關聯。”
    姚利勤仔細聽著,大腦也跟著不斷運轉,愣了好一陣才明白過來。
    他露出驚奇的眼神,大聲道,“襯底微觀特性和半導體特性關聯的數學模型……你管這個叫小研究?”
    “是他說的。”
    薛坤聳了聳肩,表情木然,“我也在想這個問題。”
    襯底和半導體器件特性關聯的數學模型……
    這是什麽概念?
    如果能研究透徹,就會成為半導體研發的基石,成為新的理論基礎,而且是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
    半導體領域發展迅猛,但研發上,實際和材料研究也差不多,就是通過不斷的實驗來積累數據和經驗。
    當找到了某種‘規律’,就可以通過計算知道製造某種特性的半導體器件該用到什麽樣的材料做襯底。
    當然,也要看研究到什麽程度。
    但哪怕隻是‘擦著邊’做一些簡單的描述,也足以投上一篇高級別論文了。
    兩人耐心的等著。
    沒等多久,就見張明浩出現在門口,身後還背著個電腦包。
    “快進來!”
    薛坤朝門外招了下手,迫不及待的問道,“說說那個研究。”
    說完注意到姚利勤,又趕忙介紹了一句,“這是姚利勤老教授,是你們《數理方法》課程的老師。”
    姚利勤被‘老’字氣的直挑眉,但還是沒和薛坤計較。
    “姚教授,抱歉啊,我是真忘了,想起來的時候,都下課了……”
    張明浩趕忙表示歉意。
    “別說這些,說說你那個研究吧!”姚利勤也有些迫不及待。
    張明浩也沒再多說,他拿出了電腦放在桌上,打開以後,就看到一大堆的數據,旁邊還有簡單的文字分析。
    他又拿出一疊稿紙。
    最上麵的一張都是眼花繚亂的符號,他解釋道,“我研究了半導體器件製造數據,也研究了與之關聯的襯底結構。”
    “再加上半導體技術的理論基礎,就構建出了個數學關聯模型。”
    “這個就是模型。”
    他指著最上麵的稿紙內容,“我簡單解釋一下……”
    簡單解釋,就是說明每個符號的意思,以及各個項代表什麽。
    薛坤和姚利勤都耐心的聽著。
    薛坤還好,他做電磁超材料研究,尤其牽扯到stanene研發,和半導體具有直接關聯,甚至說,半導體理論就是基礎。
    張明浩講的都很容易弄懂。
    姚利勤就不行了,他的主研方向是數理方程,對數學模型構造有研究,但對半導體隻能說是‘一知半解’。
    了解個大概,具體到襯底參數、器件特性、實驗數據等就搞不懂了。
    所以姚利勤隻能聽個大概意思。
    數學模型就是個結論,講解一小會兒就說完了。
    張明浩還補充道,“因為數據有限,隻能構造出模糊模型,每一個參數都有取值範圍。”
    “整個模型是個複雜偏微分方程,它的三維解組是線性的。”
    等全部講解完畢,薛坤和姚利勤都盯著模型沉默著。
    姚利勤聽了個大概,也不知道該怎麽評價。
    薛坤則沉思著。
    他不能確定模型正確與否,甚至不想聽模型是怎麽推導出來的,即便知道模型的推導過程,也不能判斷其正確性。
    和應用直接關聯的數學模型,也隻有真實代入大量數據才能驗證。
    最後還是姚利勤先說話了,他感歎道,“這個模型怎麽樣,我不清楚,但是,薛教授啊,你這個學生的能力是真強。”
    “我都沒聽明白!”
    他又對張明浩道,“《數理方法》課,你想聽就去上課,不想聽就別去了,我給你過!”
    說完很爽快的走人了。
    張明浩追著喊了一句,“姚教授,我肯定去上課!”
    等姚利勤離開後,薛坤盯著張明浩認真問道,“這個模型,你有多大把握?”
    “百分百!”
    張明浩說的非常自信。
    薛坤點頭,他擰著眉頭又想了一會兒,先說了句,“我信你了。”
    “這樣吧,我找個半導體公司的研發部,讓他們幫忙驗證一下。”
    張明浩頓時大喜,滿心激動的開口道,“謝謝,薛老師!”
    “謝謝!”
    “不要這麽激動。你也別抱太大希望,錯了就錯了,到時候,看看哪裏有問題。”
    薛坤說著搖了搖頭,也不知道說給張明浩還是說給自己,“研究是這樣的。”
    “即便非常肯定也可能出錯,就像是stanene,剛經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