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完成小研究?模糊關聯的數學模型!
字數:7096 加入書籤
“你竟然在會上提問了!”
“真牛!”
陳蘭君剛回工作間,就帶著驚訝說道,“這種會,感覺和我們就沒有關係,而且談的都很專業,很深入。”
“我們一般隻是聽聽,都不說話,也根本說不出什麽……”
廖書言從外麵進來,也朝張明浩豎起了大拇指,“厲害!”
他們隻是博士生。
博士生說是參與項目,實則隻是跟著導師學習而已,是個‘打雜的學徒工’。
項目本身和他們也沒關係。
他們參與項目,唯一的目標就是做研究、寫論文,要先過了‘畢業’這一關。
博士生的項目參與度很低,基本都是導師讓做什麽就做什麽。
來參加會議也導師安排,隻是走個過場,了解一下研究方向。
張明浩卻在會上發言了,提問還是項目主要研究方向,甚至還表示自己看好Stanene的研究方向。
陳蘭君、廖書言都感覺很厲害。
拋開發言內容不談,敢在會上開口說話就很了不起了。
張明浩解釋道,“我隻是覺得Stanene的方向挺好的。”
“據我所知,Stanene方向進行了一年吧?哪怕後半年方向是錯的,也積累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停下來太可惜了。”
其實不止是‘覺得’,《正確感知》能對研究大方向進行判斷。
Stanene方向,走得通。
這就是結論。
在工作間待了一小會兒,就見薛坤站在門口喊了他的名字。
兩人一起去了大辦公室。
辦公室裏沒有其他人,薛坤說起了會上的事情,“你在會上的提問說Stanene方向,其實我們早就討論過了。”
張明浩頓時問道,“為什麽不繼續呢?Stanene方向是有前景的吧?”
“很難。”
薛坤抿了抿嘴,“有沒有前景不知道,但我們失敗了,白白耗費了半年時間,再繼續研究,就像是朱教授說的,成本太高,收益可能性太低了。”
他耐心解釋道,“國內乃至國際,Stanene方向都是有成果的,比如,有團隊製造出了高質量的Stanene。”
“雖然條件特殊,也遠不具應用價值,甚至連進行常規測定都非常困難,但總歸是製造出來了。”
“我們要拿出成果,不能說隻是‘理論的造’,必須要有實際發現,最低要求是采用新方法進行製造,研究成果也要發表在T1或者SCI一區的期刊上。”
“推倒重來,再到這一步太難了。”
薛坤說完停了一下,繼續道,“熱電材料就不一樣了,可以做很多的基礎實驗。”
“有些熱電材料是應用了的,圍繞其進行超材料研究方向的拓展,再差也能貢獻幾篇論文……”
他說完搖了搖頭,“別想這些了。”
“研究方向是我們考慮的,下周就入學了,博一的課程還要重修,對你來說,應該不算問題。你也趁著空閑多學點東西。”
“過一陣子忙起來,你可要幫著我做實驗了。”
薛坤說的東西都很實在。
張明浩也覺得有道理,關心項目方向沒多大意義,掌握更多的知識才是根本。
不是因為博士生的身份,或者項目參與度的問題,而是即便知道Stanene方向走的通,又能做點什麽呢?
除非是給出Stanene具體研究方法,或者是明確的理論支持,否則項目組還是要從基礎實驗研究做起。
方向走的通,不知道具體該怎麽做,也沒有絲毫意義。
還有,東港大學的實驗。
超材料特性檢測實驗發現了空氣分子運動被影響。
後來就複刻不了了。
現在也知道實驗是對的,但具體要怎麽去複刻實驗?
即便還沒有著手去做實驗,也能預想會碰到的問題,按照原來的設計一步步的去做,最後也隻會複刻失敗。
因為,中間肯定缺了什麽!
……
下一周,張明浩辦理了入學手續。
三月份也隻有少量博士生會入學,辦手續的時候,連一個同學都沒見到。
辦了手續,和薛坤說上一聲。
他就像是個‘老生’一樣,提著背包一頭紮進了圖書館。
在圖書館找了個空位,就例行的拿出一大疊資料,都是國外的研究論文,他還找了幾本專業類的書籍。
《拓撲學》、《電磁物理分析》、《半導體特性與製造》,等等。
他是要研究與電磁超材料相關的理論和數學基礎。
其中有兩個主方向,一個是極為複雜的電磁拓撲。
Stanene方向的理論基礎牽扯到了數學中的拓撲學,有些相關理論,甚至牽扯到了高維拓撲到三維空間的表態。
想要理解Stanene的原理,就必須能進行一定的電磁拓撲分析。
另一個是半導體理論基礎。
Stanene方向,和半導體研究具有很大的關聯。
Stanene,也就是錫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半導體材料,但也具備某些半導體特性,而製備方法和半導體極為類似。
半導體,也是依托襯底來製造。
半導體應用廣泛,相關資料也是很完善的。
半導體襯底是半導體材料加工而成的基板,是器件製造的基礎平台,需具備高純度、晶體質量優良、熱導率適宜等特性,其材料特性直接影響器件的性能。
比如,矽、砷化镓、碳化矽等襯底材料,都分別對應著一種半導體製造方向。
張明浩詳細了解了半導體製造技術,同時也發現一個問題——
半導體製造理論和技術‘精度’,還達不到Stanene研究方向需求。
“半導體襯底的特性會影響到器件的性能,但也隻是粗略影響,各類基礎資料都是現實層麵的實驗檢測結果,少有精細到電子運動層麵的研究。”
“所製造器件性能的各項數據,是不是能把它們放在一起,並和襯底材料的某種特性進行關聯?”
“這樣來構建出一個襯底和材料相關聯的數學模型……”
……
連續一個星期,張明浩每天穩打不動到圖書館報到。
他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翻看論文、研究基礎理論資料,也會偶爾動動筆去解析複雜的數學問題。
當大量的新知識充實腦海,他對於電磁物理、半導體等領域的理解都提升很多,腦思維好像也靈活了一些?
係統也認可了他的感覺——
【思維評估數值+1。】
【思維:79。】
又加了一點!
現在能確定的是,‘思維評估’數值提升不僅僅是知識量增加的體現,也能讓頭腦變得更加靈活。
“難道知識的提升,確實能讓大腦變得更加靈活?”
“還是說,是係統的原因?”
如果沒有係統,腦思維變得靈活也不在意,也許就當做是喝咖啡的作用,甚至都根本察覺不到。
有係統,就特別注意了下。
這是對比出來的。
比如,做個同樣難度的口算題目,完成速度確實比之前快了一點。
“思維伴隨著知識量增長,也會讓大腦變得更靈活,也就是更聰明、智商更高?”
“是不是有一天,智商能超過愛因斯坦?”
隻想想,血液都跟著沸騰起來。
在關閉係統以後,他還是繼續沉下心,有了大量基礎知識的積累,就可以順著原來的想法繼續研究了。
如何構建一個襯底和材料相關聯的數學模型?
“襯底的什麽屬性,和所製造的器件材料特性直接關聯?”
答案映在腦中——
原子排列、電子活躍性。
“那麽襯底的原子排列、電子活躍性,會影響到所製造半導體器件材料的什麽特性?”
在思考間,把半導體器件特性一一列出,再利用《正確感知》了解其中有關聯的特性,而下一步就是建立兩者的關係了。
利用《正確感知》可以得知有關聯的特性,但要構建襯底原子排列、電子活躍性與器件特性之間的數學關聯模型,就不是單純使用能力可以做到的了。
那必須要仔細研究,一步步的進行關聯,首先要搭建出特性之間的模糊關聯。
後續幾天,張明浩找了一大堆的資料,包括數據資料、論文資料、實驗資料,等等,他需要非常多的精確數據。
但相關公開數據很少,網絡上能找到一些,其他隻能在專業論文上找。
即便數據很少,因為隻是搭建模糊關聯,僅僅是確定取值範圍也夠了。
以《正確感知》一步步的確認,又花費了兩天時間,他終於完成了‘半導體襯底材料原子排列、電子活躍性以及器件特性之間的模糊數學關聯模型’。
模糊關聯,各項參數都是‘取值範圍’,而模型已經確定是正確的了。
如果想再進一步,構造出更準確的數學模型,就需要大量準確數據填充完善了。
連續十幾天的學習、研究,還是非常令人疲憊的。
把‘模糊關聯數學模型’撰寫在紙麵上後,張明浩渾身上下都放鬆下來,他長長的伸了個懶腰,嘀咕了句,“也該休息休息了。”
“身體一定要注意!”
“不能這樣,否則身體又垮了……這樣吧,明天開始鍛煉身體!”
“今天先……”
“對了,有課!”
他一個機靈反應過來。
看一眼課表發現是《數理方法》,物理係博士生的核心專業課。
更重要的是,課程已經結束了。
剛開學,曠課一節,還是很重要的專業課,即便對於《數理方法》課程有理解,想想也稍稍有些鬱悶。
“嘟嘟……”
手機響了,來電的正是薛坤。
電話接通以後,薛坤帶著疑惑問道,“張明浩,你怎麽沒去上課?”
“就算你學過,第一節也要去上啊,姚教授都找到我這裏了……”
“呃~~忘了。”
張明浩尷尬的回道,“這幾天進行了個小研究,太投入了。”
“什麽研究?”
“半導體相關,就是建了個半導體襯底材料原子排列、電子活躍性以及器件特性之間模糊關聯的數學模型’。”
對麵沉默了許久。
等了好半天,聽筒裏才傳來薛坤有些低沉的音調,“完成了嗎?”
“你整理下,拿過來。”
“正好姚教授也在,我們一起幫你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