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你竟然這麽滑頭!

字數:5831   加入書籤

A+A-


    應用電磁學實驗室,二樓會議室。
    所有人都圍著會議台坐著。
    右側是代表新創微電子前來的李嘉鑫、王長江、杜誠三人組,還有理學部行政派來的助理周奇。
    左側則是薛坤、朱炳坤以及陳帥,後麵還有三個副研究員以及一個博士生。
    數一下,正好是十個人。
    張明浩站前方的講台上,他操作手機連上過了會議室的電腦,把手機裏的圖片進行了隨後投屏。
    壁幕上頓時出現一大堆複雜的數學內容。
    張明浩站在一側指著壁幕,麵帶輕笑的開口介紹道,“大家請看,這就是‘半導體襯底原子、電子和器件特性的關聯模型。”
    會議室的人頓時認真起來。
    整個模型都是複雜的數學內容,一眼看過去感覺眼花繚亂,但專業的人仔細研究還是能看明白的。
    複雜的主要是參數表達。
    每一個參數都對應的取值表達,就讓整體看起來非常複雜。
    實際上,核心是個高階線性偏微分方程組。
    張明浩展示了一下模型,就開始最上麵的參數開始講起。
    “這一部分是原子排列、電子活躍性涉及到的分析,也是最重要計算的數值。”
    “原子排列,微觀角度來講,會影響到所生成器件的排列,電子層很重要,電子活躍性決定了……”
    “半導體器件製造,涉及了很多的場,而電磁特性……”
    從襯底微觀表達到原始數值計算,再到關聯器件特性的參數介紹。
    張明浩講的很詳細,每一個參數的含義都認真介紹,把關聯和推導表達數值的方法說的明明白白。
    他一講就是四十分鍾,會議室每個人都聽的很認真。
    李嘉鑫三人做過模型計算,但也隻是按照資料上的方法,對於模型各個參數的理解不是那麽透徹。
    現在一聽,全都明白過來。
    陳帥、朱炳坤等人的反應更大一些,他們剛才聽‘模型’、‘模型’,完全不知道是什麽東西。
    現在知道了。
    半導體襯底和器件特性關聯的數學模型!
    陳帥驚訝的對朱炳坤說道,“半導體襯底和器件關聯在一起?”
    “現在參數範圍還比較大,但也能通過模型來粗略計算出所需特定半導體襯底的大致選擇方向吧?”
    當然,意義也不大。
    參數結果涵蓋範圍波動大,其指向的方向趕不上實驗積累,最多也隻能排除一部分襯底的選擇而已。
    但關鍵是意義!
    壁幕上展示的模型,實現了半導體襯底和器件特性的數學關聯!
    “真的假的?”
    陳帥帶著驚訝說道,“襯底和器件的數據關聯,怎麽可能呢……”
    朱炳坤瞪了他一眼。
    他心裏也非常的驚訝,但新創科技研發部的人都來了,還問什麽真假?
    朱炳坤也有點明白,為什麽薛坤說應該走stanene研發方向了。
    如果能依靠器件特性來計算所需襯底,豈不是說,也能以stanene的數據,來反推最適合的襯底?
    或許,還有比碲化鉍更合適的襯底!
    即便隻得到粗略取值的結果,也可以根據結果對於涵蓋範圍的襯底材料做研究,到時候,想法和方向就很多了。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模型正確。
    張明浩講了四十分鍾,停了下喝了口水,就繼續說起了參數問題。
    “大家能注意到,每一個參數都是表達式或範圍值。”
    “我所做的參數表達,是根據所能拿到的公開實驗數據分析推導出來的,所以有更多、更完善的數據,參數範圍就會進一步縮小,也會變得更準確。”
    “高階偏微分方程組,求解也不是問題。”
    “有整個推導過程,數值計算要精準的多,可以對方程組進行拆分,並逐點的進行計算……”
    張明浩說完‘模型參數’,又簡單說了一下求解問題。
    高階偏微分方程組的求解是個大問題,但因為有整個推導過程,再加上確定解組是線性的,就可以拆分方程組來計算。
    他說的簡單,其他人卻隻能理解個大概,因為關鍵是‘推導過程’。
    推導過程關係到研發的根本,是研究的最高機密,當然不能詳細說了。
    李嘉鑫三人更關注的是結論。
    能完善,才最重要!
    李嘉鑫忍不住開口問道,“有足夠的數據支持,參數範圍能縮小,也就是說模型能繼續完善?”
    “當然!”
    張明浩回答的非常肯定,“不止能完善,有些參數還可以計算出偏差極小的數值,但前提是有大量數據填充。”
    他說完話音一轉,繼續道,“這是個非常實際的模型,直接關聯半導體器件和襯底,每一個參數取值都是計算出來的。”
    “數據量大,也就意味著運算量大,至少需要用到大型計算機。”
    “如果單純隻是運算量大還好,但因為牽扯到底層數據變動,牽扯到漸進值問題,還要和原來的數據做對比分析,就需要人工進行分析研究……”
    “所耗費的人力、精力也很大……”
    “耗時耗力……”
    張明浩連續說了一大通,基本都是在說參數修正的難點。
    計算量龐大,需要不斷使用大型計算機。
    分析困難,需要高素質人才做專業的計算研究。
    另外,好多的分析計算還是無用功,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經曆。
    會議室的人也都聽明白了。
    這個研究就像是在紙麵上圈定一個極小的範圍,然後在紙上隨機劃線。
    當某一條線通過劃定的範圍,就能夠讓範圍繼續縮小,可當範圍變得更小,隨機劃線通過範圍的幾率也變小。
    劃線本身,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參數範圍縮小,也就是模型的完善是個極其耗時耗力的工作。
    講解結束,張明浩走下了講台。
    王長江站起來,拉著張明浩坐在了李嘉鑫旁邊,隨後三人連續問了起來。
    他們還是關注模型完善問題。
    一個是有足夠多數據填充下,參數範圍具體能縮小到什麽地步。
    再有,完善模型的工作需要多長時間,需要耗費多大的人力、精力等等。
    張明浩又詳細說了一下。
    參數範圍當然是能縮小的,但不可能都縮小到直接數值,最終還是有個範圍。
    實驗數據都存在偏差,參數都是分析計算得出來的,偏差隻會更大一些。
    最終計算結果也會存在一定的波動。
    有關模型完善工作,張明浩沒有給出準確答案,就像是在紙上劃線,也許某一條線就能讓劃定範圍大大縮小。
    他主要還是強調難度高。
    新創科技的三人組小聲討論幾句,隨後就準備離開了。
    李嘉鑫對薛坤、朱炳坤招呼一聲,“我們要回去討論一下。”
    “今天先這樣吧……”
    實驗室的人把他們送到了門口。
    等三人的背影消失,薛坤頓時把張明浩拉到一邊,不解的問道,“你最後說什麽用大型計算機,還耗費精力什麽的……”
    “有這麽難嗎?”
    他很不理解。
    模型研究不知道花費多久,但肯定沒超過一個月!
    一個人,研究一個月……
    有什麽難的?
    再繼續縮小參數範圍,就突然變得這麽難了?
    張明浩頓時有些哭笑不得,“薛老師,您為人還是……”
    他憋了一下,想了詞,“太老實了!”
    “什麽意思?”薛坤很是不解。
    張明浩好笑道,“薛老師,您仔細想想,他們是來幹什麽的?”
    “不是對模型感興趣嗎?”
    “對啊!”
    張明浩用力點頭,“他們是半導體公司,研究的是半導體製造,當然會對能計算襯底的模型感興趣。”
    “這樣一個模型,他們的研發會變得更容易,能省下更多的經費和時間,甚至還能幫助取得技術突破……”
    “價值有多高?”
    “我實話實說,研究不難,給數據就能縮小範圍,到時候,合作怎麽談?”
    “他們拿出十萬資助,我做還是不做?”
    “額~~~”
    薛坤愣了好半天,忽然笑罵一句,“還說我老實了?”
    “張明浩啊!”
    “以前怎麽沒發現,你竟然這麽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