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他竟然真想賣!
字數:5490 加入書籤
李嘉鑫三人根本沒走。
他們隻是回了酒店休息,跨越上千公裏來到江州,也不可能當天就走,最好是能把事情一次性解決。
三人一路也在討論著。
“聽起來沒什麽問題,研究方法不說,但模型肯定是真的。”
“那個博士生是真有水平,講解的很細致,每個參數的分析、結果分析,也包括微觀上的一些關聯都說的很清楚。”
“他對半導體製造的基礎理論、技術,也非常了解啊。”
王長江忽然來了一句,“公司每年不都在江州大學進行校園招聘嗎?這樣的人才要提前預定。”
李嘉鑫笑罵道,“想的太遠了吧。”
杜城錯開話題,思索著問道,“那個博士生水平高是真的,他說模型有數據就能完善,是真的嗎?”
“這應該沒問題吧?”
王長江道,“能研究出來,那肯定是能縮小範圍的。問題在於完善的難度,還有,究竟能夠完善到什麽程度……”
“所以,模型能完善是肯定的。他說的難度有多少水分不清楚,但是研究對我們來說確實很重要。”
李嘉鑫進行了總結。
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激烈,常規的半導體,需要盡量去降低製造成本,尖端技術的突破要求就更高。
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單位都是以‘億’來計算的。
如果有一種模型可以精準計算襯底的特性,即便隻是範圍性的,也能夠為研發指明方向,會幫助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經費。
三人回到了酒店,就向材料部組長、副總監石耀坤說明一下情況。
石耀坤總結性的問道,“也就是說,模型能夠通過填充數據來完善,隻是完善過程難度高,對不對?”
“對方就是這個意思。”
李嘉鑫點頭。
石耀坤思索了一會兒,開口道,“你們明天再去,問問能不能買一下對方的成果和研究方法。”
“我們把成果和方法拿過來,直接自己來研究。”
李嘉鑫、王長江以及杜誠都愣住了。
李嘉鑫猶豫著開口道,“石組長,這不太好吧?”
王長江和杜誠也跟著點頭。
當發現高校有好的研究方向時,常規的做法都是進行校企合作。
買成果還正常,研究方法也買過來?
這就有點欺負人了。
石耀坤直白道,“我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對方隻是博士生,能力有限。”
“模型完善難度這麽高,又要超高運算量,又要高水平人員來進行分析,我們把研究方法買下來,到研發基地組織人手做研究,不是更方便嗎?”
“我們也不是強買強賣,就去問一下,具體賣不賣,你情我願!”
“也許對方就同意了呢?”
李嘉鑫三人對視一眼,覺得石耀坤說的倒是有道理。
對方一個博士生,能力有限。
把成果和研發方法買過來,到研究基地直接組織人手進行研究,研發速度會更快、結果也會更加準確。
隻是,事情說出去不好聽啊!
李嘉鑫深深的歎了口氣,“看來這次是要得罪老同學了……”
……
新創科技的人離開,周奇並沒有跟著一起走。
他是理學部的行政助理,專門負責校企合作業務。
張明浩講的太專業了,半導體襯底、器件,複雜的數學模型,他根本就聽不懂,全程直愣愣的坐著。
等李嘉鑫三人離開,他才有機會打聽下具體情況。
“博士生的研究?”
“模型、完善……新創科技感興趣?半導體的研究啊?”
周奇大致是明白了。
等回看到了理學部行政樓,都已經快到了下班點。
行政主任王貴元正收拾東西,見到周奇回來頓時問了句,“怎麽樣?”
“新創科技的人是來幹什麽的?”
他的語氣明顯不在意。
新創科技是大型半導體公司,能排在國內半導體行業前五,總市值在兩千億以上,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都有幾十個億。
這樣的半導體公司,必定擁有自己的大型研發基地。
即便是進行校企合作,也和江州大學沒什麽關係,大學和‘半導體’沾邊的就隻有應用電磁實驗室。
應用電磁實驗室是個小型科研機構,正研究員人數才隻有三個,平均年經費數額兩百萬以下,有什麽能被大型半導體公司看重?
周奇道,“一個博士生的研究,是什麽數學模型之類,牽扯到半導體製造。”
“我也沒聽懂,什麽襯底、器件之類,都是數學。”
“新創科技的人走了,可能還會來吧。”
“博士生?”
王貴元驚訝道,“哪個博士生的研究,還能引起大公司注意?”
“薛坤的學生,叫張明浩。”周奇記下了名字。
“薛坤?張明浩?”
王貴元一愣,頓時道,“這個學生我還真知道!”
“他是薛坤點名要的學生,但入學的時候,資料審核還是卡了一下,提交上去,譚院長說給過。”
“為什麽?”周奇不解。
“上過新聞!”
王貴元道,“東港大學讀博,因為實驗問題被清退了。”
“現在看來還真是有能力,博士生的研究都能吸引大公司關注,怪不得薛坤點名要他……”
……
第二天上午,李嘉鑫三人組再次來到應用電磁實驗室。
周奇又跟來了。
他就是過來走個形式,是否能談成合作很難說,但態度還是要表現出來的。
一行人直奔會議室。
李嘉鑫坐下來,連著掃了好幾眼薛坤,好半天才開了口,“我們回去討論了一下。”
“模型完善,需要大量的運算、大量高難度的分析,對吧?”
張明浩不明白對方什麽意思,還是肯定的點頭,“是這樣。”
“模型完善很複雜、很麻煩,肯定也很耗時,而我們希望能盡快的完善。”
“新創微電子科研基地擁有龐大的科研團隊,尖端的人才規模,同時,也擁有國際最頂尖的科研環境,再加上擁有足夠多的半導體實驗數據……”
“在新創微電子科研基地進行研究,相信模型完善的速度也會更快、更準確!”
李嘉鑫說了一大通,饒了好半天,在場的人都聽的雲山霧罩。
他終於說到了關鍵,“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希望能出資購買模型以及底層的研究分析方法。”
簡單來說,是要買成果和研究方法!
李嘉鑫說完,包括他自己,也包括王長江、杜誠都有點不好意思。
別人有了好的想法、有了好的研究方向,就直接過來掏錢買……
過份了!
企業和高校之間,大多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共同研發。
研究才有了小成果,就要連研究方法一起打包買走,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你們想買研究方法?!”
薛坤的語調當即變了,其他人的臉色也不太好。
買成果還說的過去,買研究方法?
這不明顯是欺負人麽!
要合作就合作,買研究方法自己去研究,企業怎麽能做出這種事?!
其他人都看向張明浩。
張明浩也愣了一下,他還以為對方是要談合作,沒想到是打包買方法?
這,可以啊!
別以為研究沒有難度,研究難度實際上非常高,他之所以能這麽快出結果,是因為過程中頻繁運用《正確感知》。
其他人用同樣的方法,真能做的出來嗎?
他眼睛一亮,抿抿嘴帶著遲疑問了句,“你們開價多少?”
李嘉鑫頓時愣住了。
不應該是嚴厲斥責,直接拒絕嗎?怎麽是這個反應?
其他人也全都愣住了。
他竟然真想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