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簡單!老本行了!
字數:5487 加入書籤
“流動性測定儀的數據是有記錄的吧?”
“會傳到電腦上!”
“數據絕對是跳了,最高15,又快速下降,一定是發生了什麽!”
“這是成功了吧?”
“都檢測到了數據,肯定成功了,張明浩,怪不得你那麽肯定實驗是真的,現在我也相信了!”
“所以我們複刻實驗沒成功,是因為沒有高精度檢測設備……”
朱炳坤和薛坤一人一句的說著,都激動快跳起舞了。
張明浩凝著眉頭,小聲嘀咕了句,“問題是,真沒成功啊!”
他說什麽似乎不重要了。
朱炳坤激動的推開門,馬上去查看電腦上的記錄,還一邊道,“這個發現非常重大,一定要保密!”
“對,保密!”
“誰也不能說出去!”薛坤堅定的話音,鏗鏘有力。
張明浩撓了撓頭,“我早就發論文了,識網上的下載量都有幾千……”
“那有什麽?”
朱炳坤根本不在意,“那個論文根本沒人信,都覺得是假的。”
“我們不說,就不會有人知道!”
“等我們把發現確定下來,發表出來,想想,前所未有的物理發現,該是多麽震撼……”
“這個發現能拿國際物理大獎,國內也能拿獎……”
“憑借這個研究,以後評個院士都夠了……”
朱炳坤和薛坤一起暢想起來。
研究的發現人肯定是張明浩,他發的論文都鬧上了輿論,成果歸屬是搶也搶不走的,作為第二發現人、第三發現人,或者是合作參與人,也很了不起。
一項前所未有的物理現象,太重大了!
重大,也要慎重。
實驗中出現的數值波動非常短暫,而且數值並不高。
朱炳坤馬上去了力學實驗室,去找黃海濤教授問了一下。
黃海濤對流動性測定儀非常了解,他說起了外在環境對數值跳動的影響,“突然性的數值跳動,受到外在環境影響的可能性很高。”
“比如,人走動引起的震顫,也會讓數值在低區間波動。”
“常規來講,‘50’以下都是低波動區間,檢測到的數據隻能做參考,無法用來說明什麽。”
這個回答讓朱炳坤有些失望,但他並沒有被打消積極性。
等回到實驗室,和薛坤、張明浩說了黃海濤的解釋,又繼續道,“15的數值偏低,但我們還要繼續實驗,也許就能製造出超過50的波動數值。”
“我也這麽想!”
薛坤的語氣非常堅定,“後續還要繼續實驗,多做幾次,就能進行對比分析。”
“要當個項目來做!”
“對!”
朱炳坤也堅定的點頭。
張明浩站在一邊,默然無語,他忽然感覺非常怪異。
怎麽好像顛倒過來了?
本來是他堅信實驗是正確的,現在換成了朱炳坤和薛坤,他們展露出的信心和鬥誌,似乎比自己還要充足的多。
他判斷實驗沒成功,朱炳坤和薛坤卻認為已經成功。
“……但是,真沒成功啊!”
記憶中,他所做的時間,空氣分子的流動是一直持續的。
當時用的檢測設備精度不高,但數值卻是一直在跳動,正因為如此,前身才會一直堅信實驗的正確性。
現在隻是數據出現小波動而已。
在實驗準備的過程中,他一直在使用《正確感知》,確信每一個步驟都是正確的。
可當整體使用《正確感知》,卻得到了錯誤的結論。
步驟都正確,整體卻是錯誤的。
從邏輯上來分析,肯定是實驗過程缺了某個關鍵步驟。
至於檢測到的數據……
或許是外在環境影響的波動?又或者是,即便缺少了某個步驟,特殊情況下,也能產生對空氣分子的幹擾?
張明浩想了很久也沒有頭緒。
他覺得問題可能出在‘未知’上。
未知,超出了掌握知識的領域範疇,大腦根本就沒接觸過,而思考是對已有知識的梳理、排列、組合。
所以,再怎麽想也不可能有結果。
他幹脆把注意轉向其他方麵,也適當休息一下大腦——
助教!
當天有《原子與分子物理》課,上周的課上有學生拍照,還發到網絡上當成了‘證明他在江州大學的證據’。
這還了得!
反天了!
“本科生還是太閑了,課程對他們根本沒有壓力。”
“有些人還逃課……”
“看來是要狠狠地抓一下了!”
不過,怎麽辦呢?
《原子與分子物理》是專業大課,上課的學生有近兩百人。
所有人都點名就太浪費時間了。
“想什麽呢?”
陳蘭君忽然湊過來,笑問了句,“你都愣了半天了。”
“我在想,怎麽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所有學生的點名工作。”
張明浩說著補充了條件,“兩百人的大課。”
“很容易!”
陳蘭君笑道,“現在都是高科技,有什麽點名神器之類的軟件。”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什麽都有。”
張明浩輕輕搖頭,“那是學校才能做的。大軟件,還要調取個人信息,我可沒有這個權限。”
“你自己來的話……”
陳蘭君想了想,眼前一亮,“對了,我記得看過一個,二維碼簽到。”
“就是利用定位測距功能,讓學生掃二維碼進行簽到!”
張明浩繼續搖頭,“我想到這個了。”
“這種定位簽到不是那麽準確,學生在走廊裏或者樓下簽到,也沒辦法。”
“也有時候,在教室裏簽到反而不行,完全依靠定位係統,出現BUG也解決不了。”
“那就沒辦法了。”
陳蘭君嘟起了嘴,翻了個大大的白眼,“要求這麽高,要不自己做一個人臉識別、指紋識別之類的軟件?”
她是在開玩笑。
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可不是一個人編寫代碼能做出來的。
張明浩卻聽的眼前一亮,“有道理啊!”
他打開電腦做起了規劃。
陳蘭君剛開始沒在意,後來發現張明浩好像敲起了代碼?
他真要做!
“不是來真的吧!”她湊過去盯著電腦屏幕,臉上寫滿了震驚,“你要為了給學生點名,做個軟件?”
“是啊,簡單!”
“簡單?”
張明浩點頭,解釋道,“我要做個人臉識別程序。”
“這種程序是識別度要求高才會複雜,如果要求不高就非常簡單了。”
“我隻針對上課的兩百個學生,給他們每個人拍照,程序會進行麵部特征的信息采集並錄入到數據庫中。”
“信息采集也很簡單,最基本的臉型、五官,外在的眼鏡、發型等等,都可以當做直接特征。”
“隻針對200個學生,目標單一,數據簡單,不需要複雜的算法,因為簡單,漏洞就會非常小。”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長相相似再注意下打扮就識別不出,但沒關係,出現找雙胞胎替課的情況,也算是厲害了……”
“等他們下次上課的時候,可以到‘簽到鏡頭’再拍一張,程序再進行分析並拿去和數據庫信息對比,達到一定數值,比如百分之八十相似就通過。”
“隻有兩百個數據樣本,不管是做采集信息還是做信息對比,計算量都不高……”
陳蘭君愣愣的聽著。
等張明浩全部說完,她輕點了下頭隨後道,“你說的我聽懂了。”
“問題是,涉及圖像分析、數據對比、程序設計……計算機專業人士才做得了吧?”
張明浩拍了拍胸脯,不在意的一笑,“老本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