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論文發布,輿論炸了!
字數:5754 加入書籤
實驗間裏。
驗收小組的三名專家,袁輝、周鐵軍以及崔濟,就近旁觀起著實驗準備過程。
陳明珍、王希國站在外間等待。
薛坤擅長實驗操作,大部分準備工作都是由他來完成。
朱炳坤也跟著一起忙碌著。
張明浩沒有參與實驗工作,他的實驗操作經驗不多,肯定趕不上兩個專業人士。
他負責給驗收組專家做講解,“薛坤教授手上的材料就是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
“材料是鎳和三氧化二鋁的粉末混合燒結而成,是由非均質材料物理實驗室的韓曉旭教授幫忙製備出來的……”
三個專家邊聽邊看。
袁輝、周鐵軍都是科學院院士。
袁輝研究的是量子物理,超材料領域就是個外行了。
周鐵軍從事超材料理論以及計算結合人工智能相關研究,也隻能算是電磁超材料實驗領域半個內行人。
崔濟才是最專業的,他做的是同領域的研究,手下有好幾個超材料項目。
不為人知的是,他還是參與過新一代戰鬥機超材料隱形塗層的設計研究工作。
他也是三人中最權威的。
周鐵軍、袁輝不相信所謂的‘新物理發現’,實驗室規模又推翻了崔濟的推斷,他們下意識認為實驗存在問題。
他們都想著找出問題,體現一下驗收組專家的水平。
張明浩介紹到‘材料是由非均質材料物理實驗室的韓曉旭教授幫忙製備’時,袁輝頓時凝住了眉頭開口問道,“為什麽材料要找其他實驗室製備?”
“韓曉旭教授是材料專家,實驗室製備材料的水平很高。”
張明浩瞄了袁輝一眼,耐心解釋道,“另外,相比我們實驗室,材料實驗室的設備更專業,所製備出的材料質量更高……”
袁輝張了張嘴,什麽也沒說,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傻問題。
周鐵軍暗道慶幸。
他剛才也有同樣的疑問,好在袁輝搶先開了口。
袁輝是外行,說錯了也沒什麽。
他問出來就丟人了。
在材料進行處理以後,下一步就準備正式實驗了。
薛坤繼續留在實驗間。
其他人都走出來隔著玻璃窗光看。
張明浩已經介紹的很詳細,到此也就不用再多說了。
現在就是等著看波動數值。
周鐵軍一直沒開口,他也確實找不到問題,因為實驗太過簡單了,簡單到‘根本不會有環節有問題’。
那就像是測定導體的電阻,隻要把導體放置在電路中,看下儀器的度數就可以了,最多加上一步計算。
這中間能有什麽問題?
他小聲嘟囔一句,“真是研究生都可以做的實驗……”
周圍為之一靜。
其他人不約而同的看向張明浩。
張明浩則看向周鐵軍,還接著話茬回了句,“這確實是我的實驗。”
其他人也都忍俊不住,紛紛按住了嘴角盡量不發出聲音。
袁輝則笑了出來,心裏一下子就平衡了。
他問了個傻問題,而現在周鐵軍也說了句傻話。
大家也都會忘掉他的事了吧?
崔濟也笑了笑,旋即扭過頭盯著測定儀的屏幕,他沒研究過鎳/三氧化二鋁金屬陶瓷,但類似的材料測定實驗做過很多。
實驗過程,也沒什麽好說的了。
現在也等結果了。
測定儀的屏幕數值,一直都在‘0、1’之間波動。
當實驗正式開始以後,隻等了十秒鍾左右,就見到個‘44’的數字。
隨後,繼續跳轉。
過了二十幾秒,又是一次波動,最高數值達到了‘46’。
崔濟麵色凝重,“是這樣的波動,對吧?”
“對!”
朱炳坤道,“固定時長間隔,跳轉數值高點40到50,時長2秒左右。”
“我們的實驗控製並不嚴謹,波動持續性差一些,相信更嚴謹的實驗,間隔波動會更加穩定,”持續時間也更長。”
眾人都目不轉睛的看著。
數值波動持續了兩分鍾左右,再之後就一直都是‘0、1’了。
實驗到此結束。
驗收組一行人出了實驗室,並朝著前麵辦公樓的走去。
路上,陳明珍問向三位專家,“怎麽樣?看出什麽問題了嗎?”
王希國也看過去。
袁輝沒說話,他是外行人,也不可能看出什麽。
周鐵軍的眉頭一直鎖著,他分析著回道,“實驗太簡單了,簡單到根本不能找問題,但怎麽可能沒問題呢?”
“不應該啊?”
一行人沉默的繼續走。
王希國忽然抬起頭說了句,“有沒有可能,實驗本來就沒有問題,他們的發現就是一種新的物理現象?”
周鐵軍頓時憋紅了臉,他說了那麽多專業的東西,明確做了好幾次判斷。
沒問題?
他心裏有點不能接受。
崔濟開口道,“應該是沒問題的,而且可能是很重要的發現。”
“實驗簡單,也就代表很容易複刻出來,我回去就試著複刻一下。”
其他人也不說什麽了。
學校對驗收組的到來很重視,他們準備了接待餐,也是想旁敲側擊下驗收結果。
驗收組的人,則是招呼一聲匆忙走了。
袁輝、周鐵軍都很尷尬,他們小聲討論‘實驗有問題’,肯定被其他人聽到了,再留下來也很沒麵子。
崔濟則是忙著回去複刻實驗。
陳明珍、王希國代表科技部來的,倒是有心留下來溝通一下,但三位專家已經走了,他們多留一天連理由都找不到。
最終,驗收組的人都走了。
……
四天,彈指而過。
這天下午,鄧寶山特別來到應用電磁學實驗室,找到朱炳坤、薛坤和張明浩,宣布了一個好消息。
“恭喜你們!”
“科技部那邊已經把成果歸檔,你們的實驗成果驗收通過了!”
“通過了?”
“真是太好了!”
朱炳坤、薛坤都是一陣激動。
即便是有心理準備,但真知道消息的時候,還是激動的有些不能自已。
張明浩也輕呼了口氣,臉上的笑容也同樣繃不住。
雖然複刻實驗隻成功了一半,還沒能製造出類似於前身在東港大學時的‘持續性的空氣流動’,但兩者肯定是同一現象。
實驗驗收通過,也就代表科技部認可實驗幹擾空氣流動性現象是存在的。
他的論文,自然也不是錯的了!
這一刻,他甚至有種‘沉冤昭雪’的感覺,即便是第二次登上輿論,多數人並不認為他是故意作假,但也依舊認為實驗本身是錯誤的,論文數據也沒有意義。
以後,就不一樣了吧。
半個月後,《中國物理快報》英文版發布新一期。
第一篇快訊的標題為——《實驗重大發現:新物理現象!》
《中國物理快報》英文版是國內排名前三的物理類學術期刊,被全世界各大學術期刊搜索庫收錄。
國際物理期刊排名前二十,是Q1級別的頂級期刊。
正因為是頂級期刊,快訊標題用詞也會非常嚴謹,極少會出現類似於網絡自媒體吸引眼球的標題。
新一期第一篇的標題,就是‘實驗重大發現’,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當仔細閱讀快訊內容時,才發現內容和標題對應,確實是物理學的重大發現,是前所未有的物理現象。
在短短一個小時後,就已經有了大量的相關報道。
各個標題都非常吸引眼球——
《國內團隊發現新物理現象:前所未有》。
《江州大學團隊發現疑似飛碟原理的特殊現象》。
《物理學重大突破:電磁幹擾空氣流動性》。
《震撼!新現象將引領物理學邁向騰飛!》。
《外星科技被攻破一角,未來飛船或會無視空氣阻力》。
《重磅突破……》
《……》
一時間,輿論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