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願意追隨,到清河縣

字數:6331   加入書籤

A+A-


    武鬆看向魯智深和楊誌,說道:
    “師兄本是提轄官,因為殺了鄭屠,流落江湖。”
    “哥哥是殿帥府的製使,因受那高俅迫害,才在這裏落草。”
    “小弟想問兩位兄長,是否願意到邊關立功?”
    聽到這話,楊誌激動地說道:
    “我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曾應過武舉,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
    “不想那高俅歹毒,廢了我的前程,臉上刺了金印,才不得不落草。”
    “若是二郎有門路,可以到邊關立功,我必去的!”
    楊誌的祖上是北宋名將楊業,後世楊家將的傳說,就是這個。
    算起來,楊誌也是名門之後,可惜沒落了。
    從內心深處來說,楊誌是想立功、重振家門的。
    所以,武鬆問他的時候,楊誌很激動。
    “師兄,你呢?”
    魯智深拿起一碗酒幹了,說道:
    “我在小種經略相公府裏做提轄,想的也是一刀一槍殺個功名出來。”
    “可我在大相國寺見了高俅後,覺著這鳥朝廷也不怎地。”
    “就算我等想邊關立功,那高俅是殿帥府太尉、童貫是樞密使,還有那個蔡京,都不是甚麽好鳥,隻怕容不得我們!”
    相比於楊誌立功心切,魯智深顯然看得更通透。
    聽魯智深這麽說,楊誌的心也落下來。
    “師兄說得對,隻怕高俅不容我們。”
    武鬆說道:
    “這個無妨,我是狀元,那高俅奈何不得我。”
    “童貫那廝正在西夏打仗,算起來,也快兵敗了。”
    “待我回去,我便要領兵打仗,兄長都在我麾下,高俅伸不進手來。”
    聽武鬆這麽說,魯智深說道:
    “若是二郎能掌兵權,灑家沒話說。”
    楊誌也說道:“二郎領兵,我們都是兄弟,有甚麽不願意。”
    “隻是我等都是戴罪之身...”
    武鬆說道:“這也容易,我陪著皇帝讀書,隻需一句話,便能消了罪責。”
    孫二娘、張青這時才覺得武鬆真厲害。
    隻是對皇帝說一句話,就能抹平魯智深、楊誌的罪過。
    “如此,灑家也跟著二郎。”
    楊誌下了決心。
    說服了兩人,武鬆看向孫二娘、張青:
    “哥哥嫂嫂是快活人,本不該勞煩你們。”
    “隻是我想做大事,需要信得過的人,不知哥哥嫂嫂是否願意跟我去?”
    孫二娘看向張青,張青說道:
    “上次二郎便提過了,我們山野村夫,隻怕幫不上甚麽。”
    “二郎不嫌棄,師兄他們也去,我們夫妻也願意。”
    武鬆最後看向曹正,問道:
    “師侄在這裏有了家業,不知能否跟我去?”
    曹正馬上說道:
    “我早想歸家看看,隻是不得時機。”
    “家裏老婆和老丈人是在此處,但如果能跟著師叔立功,他們是不會說的。”
    武鬆點頭道:
    “如此,那便說定了,等我回來時,我先帶你和哥哥嫂嫂、時遷回去。”
    “兩位兄長且等一等,等朝廷赦令到了,再到汴京相會。”
    魯智深、楊誌點頭,同意了武鬆的話。
    “我給哥哥帶了一件禮物。”
    武鬆從身後的包袱裏翻出一口寶刀,遞給楊誌。
    見了寶刀,楊誌喜道:
    “這是我祖傳寶刀!當日我在開封府殺了牛二,寶刀被抄沒入庫。”
    “二郎好大的本事,能將寶刀拿出來。”
    武鬆笑道:“不是我本事大,這是時遷賢弟拿出來的。”
    楊誌驚奇地看向時遷,時遷嘿嘿笑道:
    “小弟別無長處,隻是擅長飛簷走壁,隻要我看中的,沒有偷不到的。”
    “著實好本事。”
    楊誌掣出寶刀,依舊寒光凜凜。
    “有了這口寶刀,定要跟著二郎幹一番功業出來!”
    事情說定了,眾人飲酒吃肉,好不自在。
    在二龍山盤桓數日,時遷留在山上,武鬆和孫二娘、張青下山。
    魯智深、楊誌送出十幾裏,看著武鬆分道往清河縣去。
    離開二龍山,武鬆騎馬獨自前行。
    一路曉行夜宿、饑餐渴飲,很快到了清河縣地界。
    重回故裏,武鬆心境大不相同。
    騎馬進了縣城,正好見到吳英傑父子 。
    抬頭看著身穿紫袍的武鬆,吳英傑呆愣愣地看了半晌,才回過神來,對著武鬆跪下磕頭:
    “兒子拜見幹爹!”
    站在旁邊的吳成秀也跟著跪下磕頭:
    “拜見幹爹...”
    紫色官袍,這是正四品以上的官員才能穿的。
    武鬆這才多久,就能穿著紫色官袍回來,父子兩個都被震撼到了。
    武鬆忍不住笑罵道:
    “你兒子拜我就算了,你拜我作甚?”
    周圍的百姓認出武鬆,驚喜道:
    “武二郎回來了。”
    “呀,真是武鬆回來了。”
    “他不是中了狀元麽?”
    “咱們清河縣的狀元公回來了。”
    百姓圍過來,吳成秀臉上掛不住,慌忙爬起來,鑽進人群跑了。
    武鬆在馬上對著眾人拱手道:
    “多謝各位鄉鄰照顧,僥幸得了狀元。”
    武鬆騎馬,眾人簇擁著武鬆回家。
    炊餅鋪子裏。
    武大郎正在收拾屜籠,一個挎著竹籃的少年衝進鋪子,喊道:
    “大郎、大郎,你家二郎回來了!”
    武大郎愣了一下,隨即驚喜道:
    “啥?二郎回來了!”
    丟下手裏的屜籠,武大郎邁著短腿拚命往家裏跑。
    武家大宅。
    潘金蓮坐在院子裏,心情煩躁。
    武鬆中狀元的消息到了很久,卻不見武鬆回來,心中思量,是不是在汴京被哪個狐媚子迷住了,不肯歸家。
    孟玉樓正在房間裏算賬,秀眉在一旁幫著。
    李姝急匆匆跑過來,喊道:
    “姐姐,官人回來了!”
    潘金蓮瞬時呆住了,問道:“回來了?”
    “回來了,在門口!”
    潘金蓮猛地跑到大門口,就看見武鬆身穿紫色官袍、腰係玉帶、掛著金魚袋,騎在高頭大馬上。
    “官人!”
    潘金蓮驚喜地衝過去。
    武鬆下馬,笑道:
    “讓你們苦等了。”
    潘金蓮瞬間忍不住,撲進武鬆懷裏哭得稀裏嘩啦。
    “金蓮娘子,你家官人中了狀元,該是高興才對。”
    “這是我們清河縣第一個狀元,得立碑紀念。”
    武鬆抱起潘金蓮進屋,眾人湧進院子裏恭賀。
    孟玉樓、秀眉聽到吵鬧聲,急忙出來,卻見武鬆抱著潘金蓮進來。
    “官人回來了!”
    兩人驚喜萬分。
    武鬆放下潘金蓮,抱住孟玉樓、秀眉,用力捏了捏兩人的臀兒,笑道:
    “可曾想我?”
    “日思夜想,官人再不回來,我等都要到汴京尋你了。”
    “姐姐說官人被狐狸精迷住了。”
    潘金蓮擦了擦眼淚,埋怨道:
    “一去半年有餘,奴家怎能不胡思亂想。”
    武大郎從外麵跑進來,驚喜道:
    “二郎,你回來了!”
    “哥哥,我回來了。”
    武大郎抹著眼淚道:
    “總算是回來了,一直擔心你在外麵闖禍。”
    婢女從外麵跑進來,說道:
    “老爺,知縣相公來了 。”
    武鬆回頭說道:
    “你們且在房中等我,我去外麵招呼。”
    武大郎跟著武鬆一起到了前院招呼客人。
    張知白領著縣丞李迪、縣尉吳中複、主簿、押司、都頭...幾十個人一起進來。
    “恭喜狀元郎!”
    張知白唱了個肥喏,武鬆扶著,笑道:
    “老師取笑了,裏麵坐。”
    聽聞武鬆稱呼自己“老師”,張知白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