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搶奪功勞,蔡絛主使

字數:5712   加入書籤

A+A-


    王厚是童貫的黨羽,現任樞密院副使。
    趙楷和武鬆交好,趙桓感覺到了威脅,和童貫勾結。
    所以,趙桓舉薦王厚。
    “王厚敗軍之將,不可去。”
    宿元景反對。
    王厚曾經是西北名將,曾在童貫麾下效力,也曾經打勝仗。
    但後來戰敗了,跟著童貫回京師,又做了樞密副使。
    蔡京說道:
    “王厚雖然戰敗,但經營西北多年,知曉西夏底細。”
    “派王厚前去,正是妥當。”
    蔡京發話,宿元景不好再爭執,隻得同意。
    蔡攸聽著,很想反對,可是他膽小,不敢自己去,隻能作罷。
    徽宗點頭,說道:
    “蔡絛為左副使、王厚為右副使,同去西夏。”
    徽宗同意了,定了出使的事情。
    徽宗正想散朝,香都突然說道:
    “既然要和談,請皇帝下旨,命武鬆停戰,不得進攻我大夏。”
    蔡京立即說道:
    “請聖上派人接替武鬆,暫且停戰。”
    宿元景馬上說道:
    “西夏尚未答應,豈能就奪了武鬆兵權?”
    蔡京眯著眼睛,慢條斯理地說道:
    “武鬆那廝好戰,既然要和談,就該先奪了武鬆兵權。”
    “若是西夏反複,又當如何?”
    “既已說好,豈會反複?”
    “太師忘了神宗朝麽?那時西夏也說稱臣,後來如何?”
    蔡京沉默片刻,說道:
    “不奪武鬆兵權亦可,須給武鬆一道聖旨,命他停戰。”
    禮部尚書張叔夜不滿道:
    “太師為何處處向著西夏?”
    “張尚書這是何意?老夫自然是為了大宋!”
    “條件尚未答應,就要停戰,若是西夏積蓄兵力反撲,到那時候,還有和談麽?”
    “西夏誠心和談,斷無可能。”
    香都馬上說道:
    “我大夏素來講信義,豈會如此。”
    張叔夜嘲諷道:
    “你西夏反複無常,不是一回兩回。”
    徽宗抬手道:
    “好了,使團走渭州,命武鬆停戰。”
    太尉宿元景心中暗暗歎息。
    計議已定,徽宗退朝,回禁中踢球去。
    香都出了垂拱殿,心中暗暗慶幸,蔡京的東西沒有白給。
    如果不是蔡京領頭,停戰很難,停戰的條件也會變得非常苛刻。
    現在說割讓夏州、銀州,西夏可以接受。
    而且,等和談後,蔡京奪走武鬆兵權,再讓蔡京調一些無能的將領接替。
    等緩過來,就可以出兵奪回銀州、夏州。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暫且忍耐。
    回到驛館,其他人聽到消息,都很高興。
    蔡京回到家裏,蔡絛、秦檜正在等消息。
    進門後,蔡京說了朝堂的計議,蔡絛聽完大喜。
    被武鬆害得丟掉功名,蔡絛賦閑很久了。
    終於找到出山的機會。
    等以後掌權,必定要對付武鬆。
    秦檜在一旁聽著,說道:
    “太師,小的願意跟隨三公子同往。”
    “此去西夏,隻怕要耽誤時日,過了年就是科舉,你好生準備省試。”
    “科舉雖然是大事,但三公子身邊須體己人,小的願意跟隨。”
    “難得你願意放下舉業,那你便去。”
    “謝恩相提點,小的一定照顧好三公子。”
    當即,蔡家準備前往西夏議和。
    蔡攸回到府裏,越想越不對勁,又不知道怎麽破局。
    沒法子,蔡攸寫了一封信,派人星夜送給武鬆。
    戶部右侍郎王回從垂拱殿出來,回到家裏,說要去西夏做使者和談。
    王回興致很高,嘲諷道:
    “可笑那武鬆,在前線身經百戰,最後的功勞卻落在我等頭上。”
    “身在朝堂,不僅要有才幹,還需有謀略。”
    “你看那太師,未出分毫氣力,最後卻得了大功勞。”
    兒子王祿聽聞後,說道:
    “武鬆我與他也算相交,此人心機深沉,絕非有勇無謀。”
    “太師如此算計他,武鬆必定有後手。”
    王回哈哈笑道:
    “有甚麽後手,不奪他兵權,便是好的了。”
    “他終究閱曆淺了,不懂得朝堂的事情。”
    王祿沉思許久,還是說道:
    “父親此去,先過渭州,要見武鬆的。”
    “到了那裏,先問問武鬆是何打算。”
    王回搖頭道:
    “無須,我是太師的人,武鬆和太師有過節,我再去見那武鬆,倒讓太師生出嫌隙來。”
    王回已經決定,王祿無奈,隻得準備東西。
    香都很著急,怕武鬆又破了靜塞軍司,真把西夏滅了。
    第二天一早,香都便親自到太師府催促。
    蔡絛準備好東西,帶著家丁和秦檜到了鴻臚寺。
    樞密副使王厚、戶部右侍郎王回都在,他們也都帶了隨從。
    鴻臚寺作為外交機構,自然也派了官員跟隨。
    總共兩百多人,從鴻臚寺出發,拿著大宋的外交旗幟出發。
    香都帶著人,跟著使團往西進發。
    因為擔憂西夏,香都不斷催促快些趕路。
    ...
    鎮西關。
    蔡攸的信使匆匆跑進軍寨,信送到了武鬆手裏。
    此時的武鬆正在校場練兵,楊誌帶著李吉、李二寶,白石子、劉二和李成龍三個也參與訓練。
    五千騎兵練習騎射、刺擊、砍殺,還有翻越城牆障礙物。
    扈三娘接了信,遞給武鬆。
    “蔡攸送來的信。”
    武鬆打開看了,信的內容顛三倒四,字也很醜,但是意思看明白了。
    “京師有事麽?”
    “嗯。”
    武鬆把楊誌叫過來,又派人請趙楷、何運貞幾個人找來,到武鬆住處議事。
    武鬆帶著扈三娘進了房間等候。
    很快,趙楷、何運貞帶著歐陽雄進門。
    “二郎,出了甚麽事情?”
    “且等人齊了再說。”
    過了會兒,盧俊義、魯智深、曹正、史進、朱武、戴宗、時遷一眾人進來。
    扈三娘把門關上,武鬆把蔡攸的信遞給趙楷。
    “蔡攸來信,說西夏悄悄派樞密使香都為使者,走太原府,到了京師。”
    “蔡京那廝得了好處,同意停戰,還要奪我兵權。”
    聽了這話,魯智深撓頭罵道:
    “蔡京那鳥廝便是個奸臣,灑家一禪杖戳死他!”
    朱武皺眉道:
    “奸臣當道啊,我等屢戰屢勝,西夏舉國征兵,眼看不可持久,滅國可望。”
    “此時卻答應議和停戰,何其不智也!”
    歐陽雄冷笑道:
    “恐怕還要搶功勞吧,我等拚死血戰,到頭來卻是蔡京議和停戰。”
    “我等隻在此處幹看著,不許再出兵。”
    趙楷臉色最難看,他已經看到了成為太子的希望。
    如果議和停戰,他的功勞不足以壓過大皇子趙桓。
    “二郎,你如何想的?”
    趙楷看向武鬆,所有人都看向武鬆,等著武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