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抵達襄陽,鼎州解元

字數:5435   加入書籤

A+A-


    二十裏的路程不遠,曹正騎馬進了京師,到了武鬆府邸。
    盧俊義、魯智深、史進、徐寧、朱武和張青、孫二娘都在。
    李二寶和燕青兩人在玩弩機,扈三娘和扈成在收拾東西。
    戴宗和時遷正在喝茶,歐陽雄對坐,說著修道的事情。
    曹正下馬,眾人見過後,卻沒見到武鬆。
    曹正好奇,問武鬆哪去了?
    史進笑嘻嘻說武鬆被茂德帝姬請走了,要等武鬆回來。
    曹正看了一眼扈三娘,笑了笑不說話。
    等了會兒,武鬆回來了。
    史進笑嘻嘻勾住武鬆肩膀,問道:
    “帝姬有甚麽吩咐?”
    “便是說些別離的話,我等可以啟程了。”
    東西已經準備好,武鬆換了一身衣服,騎上黑鬃馬。
    玉蘭、李馨、舌姬三人到了門口,看著武鬆離開。
    走過京師的街道,百姓見了這陣仗,知道武鬆又要出征了。
    出了南城門,淩振帶著一千霹靂營的兵馬等候,馬車上還有許多輕型火炮。
    破陣營四百人也在城外等候,他們是武鬆的親衛,自然要隨行。
    過年的時候,武鬆專門派人給他們的家人送了銀子,每人五百兩送到家。
    想讓部下賣命,必須給足賣命的錢。
    主將舍不得給錢,士兵就舍不得賣命。
    一行人會合,武鬆帶著軍馬緩緩往南邊走。
    北宋的江陵府在如今的荊州市附近。
    離開京師後,武鬆沿著官道,一路往南走。
    路上曉行夜宿,各地官府都有驛館,倒也不辛苦。
    走了十幾天,武鬆一行抵達襄陽。
    襄陽城北麵是南陽盆地,東南麵是江漢平原,西北方是關中平原。
    控製襄陽城,可以同時遏製住三大平原,居於農業、人口的中心位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曆史上,這個地方發生過多次大戰。
    武鬆騎馬走在前方,前方是漢江。
    正走著,前麵江邊站著一個身穿直裰的書生,對著天空嘴巴動了動,然後縱身一躍,跳進漢江。
    李二寶見了,驚呼道:
    “有人投江了。”
    武鬆水性不好,其他人也都是北方人旱鴨子,都不敢下水救人。
    卻見戴宗從馬上跳下來,將外套脫了,一頭紮進冰冷的水中。
    不多時,戴宗拖著一個年輕的書生上岸來。
    此時還在冬月,江水冰冷刺骨。
    上岸後,時遷趕忙給戴宗換了一身衣服。
    李二寶拿了一套衣服過去,把書生的也給換了。
    歐陽雄上前問道:
    “這位兄台,你年紀輕輕,見你穿的直裰,也該是個讀書人,為何自尋短見?”
    書生見武鬆一行人是官,低頭不肯說。
    “莫非科場不利?如今省試尚未開始,你便自認不中麽?”
    不論歐陽雄怎麽問,書生就是不說,卻也不走,就是坐在地上,望著漢江出神。
    時遷笑嘻嘻走過去,說道:
    “依我看,無關甚麽科場,定是被小娘子騙了,才這等失魂落魄。”
    時遷一句話,說得書生低頭歎息。
    李二寶聽了這話,問道:
    “你也是被女子騙了麽?我家主人說過,大丈夫當建功立業,何愁沒有女子?”
    書生歎息,起身對著眾人拜道:
    “謝過各位相公救命之恩,小生自有難言之隱,告辭了。”
    說罷,書生轉身離開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提及的事情,既然不肯說,也就作罷。
    武鬆一行人繼續往前走,很快到了襄陽城。
    知州吳宣文慌忙帶著僚屬出迎。
    武鬆是樞密使,來的都是朝廷大員,吳宣文不敢怠慢。
    軍隊在城外駐紮,武鬆一行人進了城內。
    襄陽城附近已經有五千多禁軍駐紮,這些禁軍是從光化軍調來的。
    江陵府賊勢浩大,已經威脅到了襄陽城。
    除了禁軍,地方的廂軍也調動了。
    進了知州衙門,武鬆坐在正首,其他人依次落座。
    武鬆問江陵府的情況,吳宣文搖頭說很不妙。
    江陵府附近的州縣都被賊寇攻陷,隻剩下江陵城和北麵的州縣。
    因為江陵城北麵有荊門軍,守住了周圍的城池。
    歐陽雄問道:
    “那羅龜年手裏也有一萬多兵馬,為何攔不住賊寇?”
    吳宣文有些為難,說道:
    “那賊匪聲勢浩大,著實難以剿滅。”
    武鬆問道:
    “江陵府的百姓為何造反?”
    吳宣文支支吾吾不敢說。
    武鬆不再問這個,又問道:
    “你襄陽城有多少糧米可用?”
    “不多,江陵府去年水災,稻子歉收,襄陽也遭了災。”
    “江陵府的災民有多少?”
    “這個...下官是襄陽的知州,不曉得江陵府的情狀。”
    所謂履職不越權,吳宣文作為襄陽府的知州,不該過問江陵府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江陵府的情況實在太差了。
    而且,江陵府的知州羅龜年是蔡京的人,武鬆和蔡京是對頭,吳宣文越發不好說。
    正說著,都頭來報,說襄陽城內的客店主人家來報官,有個客人不給錢就要走。
    吳宣文聽了,有些不悅,說道:
    “這等小事,你讓錄事參軍處置便可,何必稟報我?”
    在北宋州府一級,有兩個人負責審判:
    一個是司理參軍,這是州級政府中最主要的審判官,負責審理刑事案件,由科舉出身的文官擔任,不得由武將或胥吏兼任。
    一個是錄事參軍,主要負責審理民事案件,如田宅、婚姻、錢債等糾紛,也必須有科舉出身。
    都頭稟報的事情,明顯屬於民事糾紛。
    這種案子應該由錄事參軍負責審訊,不應該驚動他一個知州。
    都頭回道:
    “那客人是鼎州的解元錢文。”
    鼎州在如今的嶽陽、武陵、桃園一帶,屬於荊湖北路。
    吳宣文聽了,詫異道:
    “是他,他家境殷實,為何不給房錢?”
    武鬆聽著稀奇,堂堂一個解元,怎麽會付不起房錢?
    歐陽雄也覺得奇怪,他之前是吉州的解元。
    考上解元的那一刻,就有很多人送錢。
    特別是進京趕考的時候,送錢資助的人更多,路上不可能缺少路費的。
    歐陽雄問道:
    “他一個解元,怎會缺錢?”
    都頭臉色有些尷尬,說道:
    “那錢解元有些...小的不好說。”
    武鬆聽著也覺得稀奇,說道:
    “我們便去看看,解元賴賬,倒是稀奇。”
    “遵命。”
    吳宣文起身,帶著武鬆一幹人往前,到了正堂。
    因為武鬆是樞密使,吳宣文不敢坐堂,主位讓給了武鬆,吳宣文隻在側麵坐下審案。
    盧俊義、扈三娘一眾人在旁邊或站著或坐著,等著看審案。
    “將人帶進來。”
    吳宣文發話,公人傳令,兩個人走進來。
    武鬆一見此人,立即認出,便是方才在城外投江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