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二寶納妾,高俅密謀

字數:5098   加入書籤

A+A-


    到了第二日大早。
    李二寶老娘找到黃秀秀,和黃秀秀說了,黃秀秀便找了武大郎。
    恰好武鬆過來看望,武大郎便對武鬆說了。
    武鬆笑道: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二寶如今也是正六品的官兒,該有個家室。”
    “那便先成親,隻是急切之間,哪裏去尋合適的女子?”
    武大郎也覺得是,婚姻大事,總不能路邊尋個女子便成親。
    黃秀秀聽了,轉頭去和李二寶老娘商議。
    聽了這話,老娘說道:
    “我們家出身貧寒,不敢要那富貴家的女兒,隻要府裏的紅雲。”
    紅雲是黃秀秀的一個婢女,人長得端正,身子好、屁股大,會做事。
    平日裏老娘最喜歡和紅雲說話,也時不時問一句,想不想嫁人,二寶怎樣?
    紅雲隻當老娘玩笑,她一個婢女,哪敢說嫁給李二寶。
    黃秀秀聽了,有些為難,說道:
    “阿娘,二寶如今不同了,他是知州一般大的官兒,你讓紅雲與他成親,隻怕二寶不願意。”
    “有甚麽不願意的,我去與二寶說,隻需紅雲願意。”
    “紅雲哪敢不願意,隻要二寶願意,我便做主了。”
    老娘聽了大喜,回房間裏找到李二寶說了。
    李二寶自從離開清河縣,和老娘相處時候少,老娘不知李二寶現在甚麽人。
    在京師的時候,李二寶在青樓豪擲千金,甚麽漂亮的娘子沒見過。
    紅雲那等婢女,李二寶決然看不上的。
    老娘說了,李二寶自然不願意。
    老娘見李二寶嫌棄紅雲,說道:
    “我的兒,我們甚麽人家,能娶紅雲已經是造化了。”
    “娘,孩兒如今是六品的官兒,又跟著主人,難不成不如一個知縣麽?”
    老娘左右為難,又覺得李二寶做了大官,又覺著自己出身不好...
    黃秀秀在門外聽了,找到武鬆商議。
    武鬆聽了,笑道:
    “二寶是六品的官階,紅雲著實出身低微,隻怕不合適。”
    “老娘心急,不過是想要個孫子,不如這等,嫂嫂問那紅雲,可願意做個妾室?”
    “若是願意了,先納妾生子,正妻慢慢選,如我一般。”
    黃秀秀聽了,喜道:
    “二郎是狀元,這想得好,我與老娘去說。”
    黃秀秀找到李二寶老娘,說了武鬆的意思。
    老娘覺得虧待了紅雲,卻又無可奈何。
    問了李二寶,李二寶覺得納妾無所謂,反正以後再娶正妻便是。
    當即,黃秀秀又去問了紅雲。
    紅雲聽了,當即答應了。
    她隻是一個婢女,能做李二寶的妾室,已經是造化,哪有不願意的。
    既然兩邊都同意了,黃秀秀便在宅子裏準備喜事。
    納妾不需要隆重的禮節,李二寶請武鬆、武大郎和盧俊義、魯智深、燕青等一眾熟人吃了一頓酒,晚上便洞房去了。
    因為李二寶成親,武鬆又在應天府多住了兩天。
    到了時候,武鬆收拾行裝,帶著眾將士出發。
    府尹董逸帶著一眾官僚送出到碼頭。
    汴渠可以水路直達江寧府,而坐船比較平順,比車馬顛簸要好,所以武鬆選擇坐船。
    李應、楊雄和石秀跟隨武鬆出征,打虎將李忠被武鬆留在了應天府,協助董逸守城。
    李忠此人武藝稀鬆平常,到了南邊也無多大用處,留在應天府卻可以協助董逸。
    “二郎放心去,一應糧草我這裏轉運過去,無須憂慮。”
    “多謝老師,我便去了。”
    武鬆上船,董逸站在岸邊,望著武鬆往南去。
    ...
    京師。
    楊戩、童貫兩人進了高俅家中。
    關上門,童貫說道:
    “武鬆那廝已經去了江寧府,我等也該往大名府去了。”
    武鬆的行程,他們一直盯著。
    見武鬆走了,他們才敢離開。
    高俅皺著眉頭,很是擔憂,說道:
    “我等都去了大名府,朝堂上便無人掌控了。”
    “武鬆那廝雖然走了,秦王、何運貞還在,這兩人都是奸猾之人,定王不是敵手。”
    楊戩有些不高興,說道:
    “太尉莫非忘了咱家?”
    高俅看著楊戩,說道:
    “不是不信公公,隻是秦王、何運貞詭計多端,隻怕難以對付。”
    “太尉放心去,若是戰場上贏了,自然壓那武鬆一頭;若是戰場輸了,你再有詭計頂個甚麽用處?”
    高俅想想也對,自己鬥不過武鬆,關鍵在於武鬆滅掉了西夏,從此風頭無二。
    如果自己能滅掉遼國,到時候自然可以壓過武鬆。
    想到這裏,高俅不再猶豫,說道:
    “那我等過幾日便去大名府。”
    童貫說道:
    “很快便是省試、殿試,我聽聞武鬆有個義子,喚作吳英傑的,絕不可讓他中了進士。”
    楊戩冷笑道:
    “此事容易,咱家與禮部尚書說說,定讓他名落孫山。”
    高俅知道楊戩有手段,憑借著徽宗的名號,他可以做到。
    “那今年的狀元是誰?”
    童貫開口,楊戩說道:
    “太師已經內定了,讓秦檜中狀元。”
    “秦檜?”
    高俅好奇問道:
    “便是那個跟隨蔡絛去了西夏的麽?”
    “正是他,此人對太師一片赤誠,又是個會讀書的,文章不錯,點他做狀元,也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大宋以文治國,對於科舉十分重視。
    如果狀元點了一個不學無術,或者才學不精的,難以服眾。
    所以,就算內定,也需要找一個還行的。
    而秦檜,就是合適人選。
    “定了便好,今年的狀元必須是我們的人。”
    密謀完畢,楊戩回宮,高俅、童貫則準備往大名府去。
    回到房裏,高堯輔躡手躡腳走進來,問道:
    “爹要去大名府麽?”
    看到這個成了太監的兒子,高俅一陣心煩意亂。
    他自己生不出來,高堯輔是從弟弟髙廉那裏過繼的侄子。
    如今髙廉死了,高堯輔成了太監,他高俅絕後了...
    “過幾日我便去大名府,你在家裏莫要出門,莫要再勾引良家女子。”
    “我如今成了閹人,如何還能勾引良家女子?”
    “若非你之前胡作非為,也不至於如此。”
    高衙內嘀咕道:
    “我作惡多,你也不曾做善事。”
    高俅怒道:
    “逆子,我做的惡事,不是為了你麽!”
    高衙內怕挨打,縮著脖子走了。
    高俅歎息一聲,命人收拾東西,準備去大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