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暫時奉承那跛子幾句又何妨!

字數:4254   加入書籤

A+A-


    李泰興奮地在書房內踱步,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喜色,他猛地停下,看向杜楚客。
    “太子舉薦受挫,西州黜陟使這等要職空懸,正是天賜良機!此等位置,豈能落入旁人之手?必須是我們的人!”
    “鄧州司馬崔敦禮!他是我們的人,其妹嫁與韋挺堂弟,這層關係雖不顯眼,卻足夠可靠。此人才能、資曆皆是上選,由他頂上,名正言順!”
    他越說越興奮,幾乎就要立刻下令去運作。
    “殿下稍安勿躁。”
    杜楚客適時上前一步,聲音沉穩,如同一盆冰冷的泉水,稍稍澆熄了李泰過於外露的急切。
    李泰微微皺眉,看向他這位心思縝密的幕僚。
    “先生覺得不妥?崔敦禮難道不是最佳人選?”
    “崔司馬自然是上佳人選,才學足備,通曉典章,地方任上頗有建樹,履曆無可指摘。”
    杜楚客先是肯定,隨即話鋒一轉。
    “隻是,正因他是我們的人,殿下才更需謹慎。若由殿下您親自出麵,急切舉薦,目標過於明顯,恐引陛下猜忌,反為不美。”
    李泰聞言,發熱的頭腦冷靜了些許。
    “先生的意思是……本王不宜親自下場?”
    “非但不能親自下場,還需將此舉表現出冠冕堂皇之味。”
    杜楚客嘴角噙著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
    “殿下何不入宮麵聖,向陛下陳情?”
    “陳情?陳什麽情?”李泰疑惑。
    “殿下隻需入宮麵聖,向陛下陳情,言說身為皇子,見太子兄長初涉政務,步履維艱,心中憂慮,故願為國舉賢,為兄分憂。”
    “特舉薦才德兼備之崔敦禮,出任西州黜陟使,助太子穩定西陲。”
    他稍作停頓,觀察著李泰的神色。
    “殿下要著重強調,此舉並不是為結黨營私,也不是覬覦儲位,純粹是出於兄弟之情,為朝廷考量。”
    “太子監國聽政,是朝廷大事,若能得兄弟臂助,朝野必稱頌陛下教子有方,皇室和睦,豈非美談?”
    李泰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肥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帶。
    “先生的意思是……讓本王以助力太子之名,行安插自己人之實?”
    “殿下英明。”杜楚客躬身。
    “陛下注重天家親情,尤其是見不得兄弟鬩牆。”
    “殿下主動示好,展現兄友弟恭之態,陛下心中必然欣慰。隻要陛下首肯,屆時,西州要地,便如同殿下囊中之物。”
    李泰在書房內踱了幾步,臉上神色變幻。
    他確實厭惡那個跛足的兄長,更覬覦其儲君之位。
    但若能借此機會,名正言順地將手伸向西州,掌握實權,暫時向那跛子低低頭,說幾句違心的好話,也不是不能接受。
    “好!”李泰停下腳步,下定決心。
    “隻要能拿下西州,暫時奉承那跛子幾句又何妨!便依先生之計!”
    他立刻吩咐備轎,他要即刻入宮麵聖。
    兩儀殿內,李世民剛剛批閱完一批來自河西的軍報,正揉著眉心稍事休息。
    聽聞魏王李泰求見,他有些意外,這個時辰,青雀通常應在文學館與學士們編修《括地誌》才是。
    “宣他進來。”
    李世民放下手,端正了坐姿。
    李泰肥胖的身影出現在殿門口,步伐略顯急促,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恭謹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憂色。
    他行至禦案前,規規矩矩地行了大禮。
    “兒臣參見父皇。”
    “免禮。”
    李世民語氣平和。
    “青雀此時入宮,所為何事?”
    李泰站起身,卻並未立刻回答,而是從袖中取出一卷書冊,雙手呈上。
    “父皇,這是《括地誌·河南道》部分新修訂的稿本,兒臣與諸位學士再三核對古籍、勘驗地圖,力求無誤,特呈父皇禦覽。”
    李世民接過,隨意翻看了幾頁,見其中山川河流、郡縣沿革記載詳實,考據嚴謹,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好,好。青雀用心了。編纂地誌,考據之功最是緊要,你能沉下心來,做這等紮實學問,朕心甚慰啊!”
    他放下書稿,溫和地看著李泰。
    “我兒近來辛苦了,瞧著似清減了些許。”
    感受到父皇語氣中的關懷,李泰心中一定。
    “為父皇分憂,為朝廷效力,兒臣不敢言苦。隻是近日閉門修書,偶聞朝中之事,心中……心中著實有些不安,故冒昧前來,想向父皇陳情。”
    “哦?何事讓你不安?”
    李世民端起茶盞,抿了一口。
    李泰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憂慮神色。
    “兒臣想到因為西州黜陟使人選之事,兄長所薦之人,遭眾臣質疑,最終…未能通過。”
    李世民放下茶盞,臉上的笑容淡去,目光平靜地看著李泰。
    “朝議紛紜,各執一詞,朕以為此事還需斟酌。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探究,想看看這個兒子會如何評價其兄長的挫敗。
    李泰連忙躬身,語氣顯得十分誠懇。
    “父皇明鑒,兒臣絕無妄議朝政、評價兄長之意。兒臣隻是深感憂慮。”
    “兄長剛獲聽政之權,便遇此挫折,心中定然難安。”
    “兒臣身為弟弟,見兄長步履維艱,既感心疼,又恐因此事,傷了兄長銳氣,亦或引得朝臣對東宮心生輕視,於國於家,皆非善事。”
    他偷眼覷了一下父皇的神色,見李世民聽得專注,並未露出不悅。
    “兒臣深知,儲君乃國本,兄長地位尊崇,非兒臣所能企及。”
    “兒臣平日隻知埋首書卷,於政務實是生疏,本不該在此事上多言。然,父子兄弟,血脈相連,見兄長有難處,兒臣若袖手旁觀,實在於心難安。”
    李世民微微動容。
    他素知青雀聰慧,也知其有爭勝之心,此刻能說出這番體恤兄長、顧全大局的話,著實讓他有些意外,也有些欣慰。
    他放緩了語氣。
    “你能有此心,朕心甚慰。天家子弟,首重和睦。隻是……此事朝議已決,暫且擱置,你又有何良策?”
    李泰知道關鍵的時候到了,他深吸一口氣,再次躬身,聲音更加懇切。
    “兒臣愚鈍,不敢妄言良策。”
    “隻是兒臣近日翻閱吏部銓選檔案,又結合《括地誌》編纂中所涉各地風土人情,覺有一人或可勝任西州黜陟使之職,或可解父皇與兄長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