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戰神李景隆對決項羽,霍去病,冉閔……

字數:6759   加入書籤

A+A-


    方孝孺的身子,搖搖欲墜。
    朱允炆伸出的手,停在半空,尷尬無比。
    他那張原本欣喜的臉上,此刻寫滿了錯愕和被冒犯的薄怒。
    他想不明白,自己貴為儲君,屈尊降貴去攙扶一個臣子,對方為何敢如此不識抬舉?
    方孝孺沒有理會他,甚至連一個眼神都吝於施舍。
    他隻是用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最後看了一眼這座輝煌而冰冷的奉天殿。
    這裏是權力的中心,是文官的聖堂,也是埋葬他所有理想和尊嚴的墳墓。
    他轉過身,拖著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向殿外。
    每一步都踩在光滑如鏡的金磚上,卻發出悶雷般的巨響,不是踩在地上,而是踏在所有人的心髒上。
    大殿裏的文武百官,紛紛向兩側退開,為他讓出一條寬闊的通道。
    沒有人敢直視他的眼睛,那裏麵翻湧的怨毒和死氣,濃鬱得幾乎要化為實質,看一眼都覺得渾身發冷。
    方孝孺就這麽走著,走過齊泰,走過黃子澄。
    那兩個曾經和他並肩而立,高談闊論削藩國策的同僚,此刻頭垂得比誰都低,身體縮成一團,恨不得把自己變成殿內的一根柱子。
    廢物。
    兩個隻會搖唇鼓舌的廢物。
    方孝孺心中冷笑,嘴唇卻抿成一條僵硬的直線。
    他走出了奉天殿,刺目的陽光照在他臉上,他卻感覺不到絲毫暖意。
    隻有無盡的冰冷,從頭頂的官帽,一直灌到腳底。
    金陵城的天,要變了。
    而他,將是這場風暴中,第一個被撕碎的祭品。
    奉天殿內的死寂,在方孝孺的身影消失後,才被打破。
    朱元璋那慵懶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卻帶上了幾分金戈鐵馬的肅殺之氣。
    “李景隆何在?”
    話音剛落,一個身材高大,麵容英武的青年將領從武將隊列中跨步而出。
    他身穿一套華麗的鎖子甲,走動間甲葉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正是曹國公,李景隆。
    他大步走到殿中,單膝跪地,動作幹脆利落,聲音洪亮如鍾:“臣,李景隆,在此!”
    朱元璋看著他,眼神裏帶著審視。
    這是他外甥李文忠的兒子,是將門之後,也是他特意留給孫兒的武將班底。
    如今,是時候讓這柄年輕的刀,去見見血了。
    “朕命你為征虜大將軍,總領京營五十萬兵馬,即刻開赴前線,迎擊逆賊朱栢!”
    “另,方孝孺為監軍,參讚軍務。凡軍需糧草,一應事務,皆由他節製。你要與他通力配合,不得有誤。”
    李景隆聞言,臉上非但沒有絲毫凝重,反而迸發出一陣狂喜的光芒。
    征虜大將軍!
    五十萬大軍!
    這是何等的榮耀!
    他做夢都想領兵出征,建功立業,重現他父親當年的輝煌!
    至於那個什麽監軍方孝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能節製什麽?
    不過是太上皇安插在軍中,用來安撫文官集團的一個擺設罷了。
    到了戰場上,還不是他李景隆一個人說了算!
    “臣,李景隆,領旨!”
    他重重叩首,聲音裏充滿了難以抑製的興奮和傲慢,“太上皇,皇上,請放心!區區湘地叛匪,一群烏合之眾,何足掛齒!臣此去,定將逆賊朱栢的人頭,取來獻於駕前!”
    他抬起頭,臉上洋溢著絕對的自信,那湘王朱栢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
    朱允炆看著意氣風發的李景隆,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他激動地走下禦階,親自扶起李景隆:“曹國公果然是我大明的擎天玉柱!有你出馬,國朝無憂矣!”
    “為皇上分憂,乃臣之本分!”
    李景隆順勢起身,腰杆挺得筆直。
    朱元璋看著這一幕,渾濁的老眼中閃過不易察覺的輕蔑。
    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
    不過也好,就是要這份狂妄,才能一頭撞上去,才能把水攪得更混。
    他揮了揮手,驅趕一隻聒噪的蒼蠅:“去吧,兵貴神速。朕在金陵,等你的捷報。”
    “臣,遵旨!”
    李景lOng再次叩拜,隨後轉身,虎步龍行地走出了奉天殿。
    他一出殿門,立刻就有兵部的官員小跑著跟了上來,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
    “恭喜大將軍,賀喜大將軍!”
    “大將軍,京營三大營已在城外集結待命,隻等您一聲令下!”
    李景隆享受著眾人的吹捧,隻覺得通體舒暢。
    他大手一揮,聲音傳遍了整個廣場:“傳我將令!所有將士,飽餐一頓!三個時辰後,全軍開拔!目標,湘潭!”
    “是!”
    命令被迅速傳達下去。
    一時間,整個應天府變成了一台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
    兵部、戶部的官吏們跑得腳不沾地,調撥軍械,轉運糧草。
    城中各處的軍營裏,號角聲此起彼伏。
    一隊隊身穿鐵甲的士兵,手持長矛,匯成一道道鋼鐵的洪流,從城中穿過,向著城外的大營開去。
    整個金陵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街道上,百姓們驚恐地看著這副景象,家家戶戶大門緊閉。
    敏感的商人已經開始囤積米糧,物價一日三漲。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到快要爆炸的氣息。
    與城中的喧囂和緊張相比,方孝孺的府邸,卻死的沉寂。
    他回到家中,沒有對任何人說話,徑直走進了自己的書房。
    “砰”的一聲,他反鎖了房門,將所有關切的目光和聲音,都隔絕在外。
    書房裏,一排排的書架上,整齊地碼放著他窮盡一生心血收藏的經史子集。
    這些曾經讓他引以為傲的聖賢之言,此刻在他眼中,卻顯得無比刺眼和可笑。
    忠君?
    愛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哈……
    哈哈哈哈……
    方孝孺靠在門上,身體緩緩滑落,最終癱坐在地。
    他捂著臉,肩膀劇烈地聳動著,喉嚨裏發出一陣低吼。
    他笑了,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舌戰百萬軍。
    朱元璋,你可真是看得起我方孝孺!
    你是要我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去勸退朱栢那百萬虎狼之師嗎?
    你是要我用我的滿腹經綸,去感化那些隻認刀槍的丘八嗎?
    不,你不是。
    你隻是要我死。
    你要我死在朱栢的刀下,然後你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給朱栢扣上一頂“殘害忠良”的帽子,占據所有的大義名分。
    而我,方孝孺,一個被天下讀書人奉為圭臬的大儒,最終的價值,就是給你當一塊踏腳石,一塊磨刀布!
    “畜生……老畜生……”
    他從牙縫裏擠出這幾個字,額頭上青筋暴起,那雙握緊的拳頭,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掌心,鮮血順著指縫滴落在地上。
    他恨!
    他恨朱元璋的冷酷無情!
    他恨朱允炆的愚蠢無能!
    他更恨自己的天真和愚蠢!
    他掙紮著站起身,踉蹌地走到書案前。
    他沒有去拿那些聖賢書,而是從書案的暗格裏,取出了一把短劍。
    劍身寒光閃閃,映出他那張扭曲、猙獰、充滿絕望的臉。
    或許,這才是他唯一的歸宿。
    與其屈辱地死在亂軍之中,不如,就在這裏,給自己一個了斷!
    他握著劍柄,手抖得厲害。
    他將冰冷的劍刃,橫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隻要輕輕一劃……
    就在這時,“咚咚咚”的敲門聲響起。
    門外,傳來他妻子帶著哭腔的聲音:“老爺……老爺您開開門啊……您別嚇我……”
    方孝孺的動作,僵住了。
    他聽到了妻子的哭聲,想到了自己年幼的孩子。
    他死了,一了百了。
    可他們怎麽辦?
    謀逆藩王的監軍,畏罪自裁……
    這個罪名,足以讓他的家族,萬劫不複。
    朱元璋那個老畜生,連死,都不會讓他死得痛快!
    “啊——!”
    方孝孺發出一聲淒厲的嘶吼,猛地將手中的短劍擲了出去。
    “嗆啷”一聲,短劍深深地釘入了對麵的梁柱之中,劍柄兀自嗡嗡作響。
    他頹然地跌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一條被扔上岸的魚。
    不能死。
    至少,現在不能。
    他要活著,他要親眼看著!
    看著朱栢的大軍如何踏破金陵城!
    看著朱元璋和朱允炆這對爺孫,如何被拉下那張冰冷的龍椅!
    他要看著這大明的天,徹底翻過來!
    他的眼中,再也沒有了半點文人的清高和儒雅,隻剩下無盡的瘋狂和怨毒。
    他緩緩地鋪開一張宣紙,拿起那支浸透了他一生心血的毛筆。
    他要寫。
    他不是要去舌戰百萬軍嗎?
    好!
    那他就寫一篇驚天動地的檄文!
    但他不是要罵朱栢,他要罵的,是這禦座上的竊國之賊,是這滿朝的衣冠禽獸!
    他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這奉天殿裏坐著的,究竟是怎樣一副醜惡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