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朱棣奪權
字數:14201 加入書籤
大殿之內,死寂如墳。
那卷寫滿了屈辱的詔書,就那麽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地磚上,明黃的絲帛,此刻看來卻一塊肮髒的裹屍布。
朱元璋的身影在禦座的陰影裏搖搖欲墜,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
他那雙曾經洞察世事、殺伐果決的眼睛,此刻渾濁不堪,隻剩下無盡的空洞與死寂。
癱在地上的朱允炆還在低聲啜泣,那聲音細弱得像一隻被踩斷了腿的雛雞,徒勞地發出哀鳴。
沒有人去理會他。
也沒有人敢去看禦座上的那個老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或敬畏、或恐懼、或諂媚地,聚焦在一個人身上。
朱栢。
他站在大殿中央,玄色的甲胄上還殘留著淡淡的血腥氣,與這富麗堂皇的奉天殿格格不入。
他就像一柄剛剛飲過血的絕世凶刃,兀自散發著令人心悸的寒氣。
他動了。
腳步聲在死寂中格外清晰,不疾不徐,每一步都踩在所有人的心髒上。
他沒有去看地上的朱允炆,那隻是一灘無足輕重的汙泥。
他徑直走上禦階,一步,兩步……
最終停在了禦座之前。
但他沒有坐下。
他隻是緩緩轉身,那雙深邃的眼眸,冷漠地掃過殿下百官。
被他目光掃過的人,無不心頭一緊,下意識地垂下頭,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他們感覺自己被剝光了衣服,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算計,都在那道目光下無所遁形。
“賈詡。”
朱栢的聲音響起,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
“臣在。”
賈詡從隊列中走出,躬身應道。
“傳我將令。”
“一,父皇勞碌一生,當享清福。自今日起,尊為太上皇,移駕西苑,靜心頤養天年,一應供給,皆按最高規製。任何人,無我手諭,不得擅自探視。”
“頤養天年”四個字,說得輕描淡寫,卻像四座無形的大山,將朱元璋死死釘在了那張龍椅化作的囚籠裏。
“二,”
朱栢的目光終於落在了那團還在蠕動的爛肉上,“廢皇太孫朱允炆為庶人,即刻送往鳳陽高牆,終身圈禁。呂氏……一並送去。”
此言一出,朱允炆的哭聲戛然而止,他猛地抬起頭,滿臉淚水和鼻涕,不敢置信地看著朱栢。
他想求饒,想嘶吼,可喉嚨裏卻被堵了一團棉花,隻能發出“嗬嗬”的絕望氣音。
而呂氏,那個曾經的太子妃,未來的皇後,此刻則徹底癱軟在地,直接昏死過去。
沒有人同情他們。
在權力的角鬥場上,敗者的下場,從來都隻有這一個。
“三,”
朱栢的聲音依舊冰冷,“項羽,冉閔。”
“末將在!”
兩尊殺神的身影出列,甲胄碰撞,發出沉悶的金屬聲。
“接管皇城防務,清查宮禁,所有當值禁軍,全部繳械,聽候整編。凡有反抗,或言語不敬者,就地格殺。”
“遵命!”
冰冷的命令一條接著一條,如同一柄柄重錘,砸碎了舊日的秩序,也砸碎了某些人心中最後一絲僥幸。
終於,朱栢的目光落在了文官隊列的最前方,那個從始至終都挺直了脊梁,卻也臉色煞白的老臣身上。
“禮部尚書,張顯。”
張顯身體一顫,從隊列中走出,嘴唇哆嗦著,卻還是強撐著行了一禮:“臣……在。”
“登基大典,太上皇陵寢選址,兩件事,你負責。”
朱栢淡淡道,“朕給你三天時間,拿出章程來。朕不喜歡鋪張,但也不能失了體麵,你懂嗎?”
張顯心中一凜,他聽出了那“體麵”二字下的潛台詞。
這是新君在敲打他,也是在給他機會。
“臣……臣遵旨!臣必不負殿下……不,不負陛下所托!”
張顯的聲音帶著一絲劫後餘生的顫抖。
朱栢不再看他,目光轉向了另一人。
“吏部尚書。”
“臣在!”
“重修官吏名冊。金陵城內,凡六部九卿,但凡與東宮過從甚密者,在其位而不謀其政者,結黨營私者,一律……革職,查辦。”
“至於空缺,”
朱栢的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弧度,“我楚地,多的是有才幹的讀書人。”
話音落下,殿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員麵如死灰,身體搖搖欲墜。
這一天,終究是來了。
奉天殿的殿門被緩緩推開,刺目的陽光湧入,照亮了殿內的塵埃。
十幾名身負令旗的傳令兵早已在殿外等候,他們接過賈詡親手遞出的、用楚王府印璽加蓋過的詔書副本,翻身上馬,朝著金陵城的四麵八方疾馳而去。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退位為太上皇,皇位由湘王朱栢繼承!新君即位,改元‘開武’!”
馬蹄聲伴隨著高亢的呼喊,如同一道道驚雷,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炸響。
城牆上的守軍們麵麵相覷?
仗打完了?
街道上,原本緊閉門窗的百姓們,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
他們看到了那些疾馳而過的騎士,聽到了那改變天下的宣告。
沒有歡呼,也沒有騷亂。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詭異的寂靜,一種混雜著茫然、驚恐和一絲解脫的複雜情緒。
皇帝換人了。
那個傳說中嗜血好殺的湘王,成了這天下新的主人。
這對於他們這些螻蟻升鬥小民來說,究竟是福是禍?
沒人知道。
他們隻知道,天,真的變了。
金陵城一瞬間從一個瀕死的病人,變成了一個被強行注入了興奮劑的瘋子。
整個官僚體係,都開始瘋狂地運轉起來。
禮部衙門內,燈火通明。
禮部尚書張顯一回到衙門,就扯著嗓子吼道:“都死哪去了!快!快把所有人都給老夫叫來!”
“之前為皇太孫準備壽宴的那些卷宗,全給老夫燒了!燒幹淨!一點灰都別留!”
“登基大典的禮製!快去翻!《大明集禮》,《洪武禮製》,全都給老夫搬過來!還有,派人去楚王府,不,是去宮裏問問,新君……陛下,他喜歡什麽顏色?喜歡什麽紋樣?快去!”
“還有太上皇的陵寢!這是重中之重!立即組織堪輿大家,去鍾山附近,不,把金陵周邊所有的風水寶地都給老夫看一遍!記住,要快!但更要穩!這件事辦不好,我們所有人都得提著腦袋去見陛下!”
一群禮部的官員手忙腳亂,有的在焚燒文書,黑煙從院子裏衝天而起,帶著紙張燒焦的怪味;有的在汗流浹背地翻閱浩如煙海的典籍,尋找著合適的禮儀規製。
前幾天,他們還在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將朱允炆的壽宴辦得風光體麵,如何用華麗的辭藻去吹捧那位“仁德”的皇太孫。
而現在,他們卻要以百倍的熱情,去為那個親手將皇太孫踩在腳下的人,籌備一場更加盛大的登基典禮。
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麽不對。
舊主已死,新主當立。
搖尾乞憐,本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相比於禮部的喧鬧,吏部衙門內的氣氛則要壓抑得多,甚至稱得上是陰森。
吏部尚書坐在堂上,額頭上全是冷汗。
他的麵前,鋪著一卷長長的官員名冊。
一名來自楚王府的長史,正站在他的身側,手中握著一支飽蘸了濃墨的朱筆。
“兵部右侍郎,齊泰黨羽,革職。”
長史的聲音不帶一絲感情。
尚書顫抖著手,在名冊上找到了那個名字,用筆劃掉。
“翰林院侍講,黃子澄門生,革職。”
又一個名字被劃掉。
“通政司參議,前日曾上書彈劾湘……彈劾陛下,革職,下詔獄。”
“大理寺少卿……”
朱筆每一次落下,都意味著一個官員政治生命的終結,甚至是一個家族的覆滅。
衙門外,擠滿了前來打探消息的官員。
他們一個個伸長了脖子,臉色蒼白,眼中充滿了恐懼。
突然,一個穿著四品官服的中年人從人群中擠了出來,跌跌撞撞地衝到衙門門口的石獅子前,看著那張剛剛貼出來的、蓋著吏部大印的告示。
他在告示上瘋狂地尋找著,當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現在罷黜名單的第一行時,他雙腿一軟,整個人癱倒在地,發出了野獸嚎哭。
“完了……全完了……”
沒人理會他。
更多的人,則是從告示上看到了自己升遷的希望。
那些曾經因為不肯依附東宮而被排擠的,那些在朱栢兵臨城下時保持沉默的,甚至是一些嗅覺靈敏、提前送上效忠信的,他們的名字,被用新的墨跡,寫在了更高的位置上。
金陵城,活了過來。
但又一具被重新縫合的屍體,在新的意誌操控下,開始了僵硬而忙碌的活動。
城門大開,楚軍的甲士取代了原來的禁軍,在城頭和街道上巡邏。
他們沉默而冷酷,目光如刀,讓每一個與他們對視的百姓都心頭發寒。
曾經的殺戮和圍困,隻是一場噩夢。
但城牆上尚未幹涸的血跡,和空氣中隱約飄散的鐵鏽味,都在提醒著所有人,那場噩夢,是真實的。
而現在,製造噩夢的人,成了這座城,這個天下的主宰。
名正言順。
這四個字,隨著禪讓詔書傳遍天下,成了朱栢登上九五之尊最堅實的基石。
無論過程如何血腥,手段如何酷烈,當朱元璋親口念出那份詔書時,一切便都成了定局。
他是朱元璋的兒子,他得到了朱元璋的“禪讓”。
這比朱棣那“靖難”的旗號,要正當一千倍,一萬倍。
天下,再無人能從法理上,對他提出任何質疑。
金陵城外,八十裏。
連營百裏,旌旗蔽日。
五十萬勤王大軍駐紮於此,本該是氣吞山河之勢,此刻卻彌漫著詭異的死氣。
糧草調度不暢,軍令自相矛盾,不同藩王的部隊之間,摩擦與日俱增。
怨氣如同潮濕的黴菌,在營地的每一個角落瘋狂滋生。
中軍大帳之內,氣氛更是凝重如鐵。
秦王朱樉一巴掌拍在案幾上,震得酒杯亂晃,滿臉的橫肉都在顫抖。
“他娘的!朱棣什麽意思?他的燕山兵馬吃香的喝辣的,老子的兵就隻能啃幹餅子?他當這聯軍是他家開的?”
晉王朱棡坐在他對麵,臉色陰沉,慢條斯理地擦拭著自己的佩劍:“二哥息怒。四弟畢竟手握北平精銳,又是第一個起兵響應的,多分一些糧草,也是……應有之義。”
話雖如此,他眼底的嫉恨卻幾乎要滿溢出來。
憑什麽?
論長幼,他朱樉是二,他朱棡是三。
這聯軍的主帥之位,怎麽也輪不到排行第四的朱棣來指手畫腳!
“應有之義?狗屁!”
朱樉破口大罵,“老子看他就是想吞了咱們的兵馬,自己去跟老十二搶那張龍椅!他做夢!今天這糧草要是不給個說法,老子就帶兵去他的大營裏‘借’!”
正在此時,一名親兵神色慌張地闖了進來,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王爺!不好了!咱們……咱們運糧的隊伍,被代王的人給劫了!”
“什麽?!”
朱樉霍然起身,雙目赤紅,一把揪住那親兵的衣領,“朱桂那小子敢劫老子的糧?!”
“千真萬確!他們說……說我們秦軍私藏了聯軍的軍餉,要……要搜查……”
親兵話音未落,朱樉已經一腳將他踹開,怒吼震天:“反了!都他媽反了!朱桂也敢在老子頭上動土!來人,點齊兵馬,跟老子去把糧搶回來!誰敢攔,就地格殺!”
朱棡眼神一動,立刻起身道:“二哥,此事蹊蹺,怕是有人從中作梗!你我當一同前往,先問個清楚!”
他嘴上說著勸解,腳下卻已經跟著朱樉衝出了大帳。
一場精心策劃的混亂,就此拉開序幕。……
燕王大營。
朱棣站在高高的望樓之上,手持千裏鏡,冷漠地注視著遠處那兩個已經亂成一鍋粥的營盤。
喊殺聲、兵刃碰撞聲、慘叫聲,隔著數裏地,依舊清晰可聞。
火光衝天,濃煙滾滾。
秦軍的旗幟和代王的旗幟攪合在一起,分不清敵我。
很快,晉王、齊王、魯王的兵馬也先後被卷入這場莫名其妙的混戰。
猜忌和憤怒是最好的引火索。
隻需要一點火星——比如一則“秦王私吞軍餉”的謠言,再配上一場被刻意安排的“劫糧”衝突——就能引爆整個火藥桶。
這些所謂的兄弟,在皇位這塊肥肉麵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王爺,該我們了。”
身披黑袍的姚廣孝不知何時出現在他身後,聲音沙啞,如同夜梟。
朱棣,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隻是緩緩點了點頭。
他轉過身,走下望樓。
望樓之下,三千燕山鐵騎,早已披甲執銳,人馬俱寂,隻等他一聲令下。
“傳令下去,”
朱棣的聲音冰冷而沉穩,響徹在每一個士兵的耳邊,“諸王內訌,有負皇恩!我等身為大明藩王,當以社稷為重,即刻前去平息幹戈!”
“凡持械頑抗者,不論是誰的兵馬,一律視為叛逆!”
“殺無赦!”
“遵命!”
三千鐵騎齊聲怒吼,聲震四野。
朱棣翻身上馬,抽出腰間佩刀,刀鋒直指那片混亂的中心。
“出發!”
馬蹄如雷,大地顫抖。
燕山鐵騎如同一柄黑色的利劍,撕開了混亂的帷幕,精準地插入了戰場的腹心。
“燕王令!放下武器,平息幹戈!違令者斬!”
“燕王令!……”
傳令兵的嘶吼聲在戰場上回蕩,但早已殺紅了眼的亂軍哪裏還聽得進去。
朱樉一刀砍翻一個代王的士兵,滿身是血,狀若瘋魔:“朱棣!你他媽少在這裏假惺惺!老子的糧被劫了,你不幫我也就罷了,還敢帶兵來壓老子?”
朱棡也提著劍,護在朱樉身側,警惕地看著朱棣:“四弟,你這是何意?難道你要幫著外人,對付自家兄長?”
朱棣端坐馬上,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們,眼神裏沒有絲毫兄弟情誼,隻有一片徹骨的寒意。
“二哥,三哥,你們被小人蒙蔽了。”
他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代王根本沒有劫你們的糧,劫糧的是一群穿著代王軍服的山匪。而散播謠言,說你私吞軍餉的,也另有其人。”
朱棣說著,對身後一揮手。
兩名燕山衛士拖著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扔在地上。
“這個人,你們可認得?”
朱樉和朱棡定睛一看,臉色同時劇變。
那是晉王朱棡帳下的一名參軍。
那參軍看到朱棡,立刻哭喊起來:“王爺救我!是燕王!是燕王他屈打成招,逼我誣陷您啊!”
朱棡的腦子“嗡”的一聲,一片空白。
他還沒來得及辯解,一旁的秦王朱樉已經反應過來,他那本就不多的理智被怒火徹底燒光。
“好啊!朱棡!原來是你小子在背後搞鬼!!”
朱樉怒吼一聲,手中的刀毫不猶豫地就向朱棡砍了過去,“老子先宰了你這個陰險小人!”
“二哥!不是我!你聽我解釋!”
朱棡又驚又怒,慌忙舉劍格擋。
一場剛剛有平息跡象的混戰,因為這突如其來的“真相”,再次升級!
秦軍和晉軍,這兩個剛剛還在並肩作戰的“盟友”,瞬間反目成仇,瘋狂地廝殺在一起。
其他幾位藩王徹底看傻了眼。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朱棣冷冷地看著眼前這出兄弟相殘的鬧劇,嘴角勾起一抹無人察覺的弧度。
計劃,進行得很順利。
他要的,從來都不是平息幹戈。
他要的,是徹底的混亂,是讓他們自相殘殺,是讓他自己,成為唯一能夠收拾殘局的人。
“冥頑不靈!”
朱棣發出一聲痛心疾首的怒喝,對眼前的局麵失望透頂,“你們……太讓父皇失望了!為了區區一點糧草,為了一點捕風捉影的謠言,竟敢在勤王大軍陣前拔刀相向!”
“既然你們已經不配為大明的藩王,那這支軍隊,就由我來接管!”
話音落下的瞬間,他眼中殺機暴漲!
“動手!”
一聲令下,一直侍立在他身後的親衛們如同鬼魅般撲出。
他們的目標,不是那些混戰的士兵,而是那幾位依舊在觀望的藩王!
齊王朱榑最先反應過來,驚駭欲絕地大叫:“朱棣!你敢!”
回答他的,是一杆從背後捅穿他胸膛的長槍。
他不敢置信地低下頭,看著胸前冒出的血色槍尖,身體軟軟地倒了下去。
魯王朱肇、代王朱桂、遼王朱植……
這些朱元璋的兒子們,在親侄子朱栢兵臨城下的時候沒有流一滴血,此刻,卻在自己親兄弟的屠刀下,一個接一個地倒在了泥濘的血泊之中。
他們的護衛想要上前,卻被如狼似虎的燕山鐵騎瞬間淹沒。
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
朱棣的目標,從來就不是調解,而是清洗。
他要用最血腥、最直接的方式,將所有可能威脅到他主帥地位的人,全部從肉體上消滅。
朱樉和朱棡還在瘋狂地對砍,渾然不覺身邊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
當朱棡一劍刺穿朱樉小腹的時候,朱棣的馬已經走到了他的麵前。
“三哥,你輸了。”
朱棣的聲音平靜得可怕。
朱棡猛地抬頭,這才看到四周屍橫遍野,那些平日裏與他稱兄道弟的王爺們,全都成了冰冷的屍體。
寒氣從腳底直衝天靈蓋。
“你……你……”
他指著朱棣,嘴唇哆嗦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噗嗤!
朱棣手中的長刀幹淨利落地劃過他的脖頸。
一顆大好頭顱衝天而起,臉上還凝固著驚恐和不解。
鮮血噴了朱棣一身。
他毫不在意,用刀尖挑起朱棡的頭顱,高高舉起,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了石破天驚的咆哮:“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齊王朱榑……諸王內鬥,罔顧國法,已被本王就地正法!”
“從此刻起,勤王聯軍,由我燕王朱棣,一人統帥!”
“但有不從者,如此獠!”
他的聲音如同驚雷,炸響在每一個人的耳邊。
整個戰場,瞬間死寂。
所有正在廝殺的士兵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呆呆地看著那個沐浴在血泊中,恍如魔神的男人。
他們的王,死了。
被燕王,殺了。
恐懼,像瘟疫一樣在五十萬大軍中蔓延。
朱棣冰冷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
“你們的敵人,不是身邊的袍澤!而是金陵城裏的朱栢!”
“放下你們的武器!回到各自的營帳!願意奉我為主帥,隨我清君側,誅國賊的,我既往不咎!”
“若有不從……”
他將手中的頭顱狠狠擲在地上,砰的一聲悶響,砸在每個人的心上。
“殺!”
沉默。
死的沉默。
片刻之後,不知是誰第一個扔掉了手中的兵器。
“當啷!”
清脆的響聲,點燃了引線。
當啷!
當啷!
當啷!
成千上萬的兵器被扔在地上,匯成一片金屬的河流。
士兵們跪了下來,朝著朱棣的方向,低下了他們高傲的頭顱。
“願遵燕王號令!”
“願遵燕王號令!”
山呼海嘯聲音,宣告著一個新主帥的誕生,也宣告著一場血腥奪權的完美落幕。
五十萬大軍,自此,隻聽一個人的號令。……
夜深了。
中軍大帳之內,血腥味依舊濃得化不開。
被斬殺的六位藩王的頭顱,就擺在帥案之上,在無聲地控訴著白日的血腥。
朱棣獨自一人坐在帥位上,親手擦拭著自己的佩刀。
刀身上的血跡早已凝固,變成了暗紅色,他卻一遍又一遍,擦得一絲不苟。
“這是你們逼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