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春闈記:錦繡文章1

字數:3347   加入書籤

A+A-


    謄錄所位於貢院的西北角,是座兩層的木樓。樓下是謄錄官們工作的地方,樓上是存放考卷的庫房。林孝揚走到樓下的窗戶前,透過紙窗的縫隙往裏看,隻見裏麵點著幾根蠟燭,三名男子正坐在桌前,手裏拿著一支筆,在紙上寫著什麽。
    林孝揚點點頭,抬手敲了敲窗戶。裏麵的一個人嚇了一跳,筆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他站起身,走到窗戶前,掀開窗簾,看清外麵的人後,立刻躬身行禮:“林禦史,您怎麽來了?”
    其餘兩人亦慌忙起身,齊齊躬身施禮。
    “王謄錄,大晚上的,你們在這兒做什麽?”林孝揚質問道。
    王庸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笑著說:“回大人,今年放榜時間提前了,有部分考卷沒抄完,所以這幾日我們都在加點謄抄。”
    林孝揚說道:“你們勤勉,本官自是嘉許,但按例謄錄須在白日進行,夜間燈火易生疏漏,更恐有舞弊之嫌。”
    王庸低頭顫聲:“小的知錯,隻求盡早完工,不敢懈怠。”
    沈沉雁看著這幾個一臉疲憊的謄錄官,不禁心生同情。
    春闈出了問題,朝堂必然會組織重新考試,這一批即將作廢的考卷不過是徒增勞累的東西,可他們卻日夜加緊謄抄,仿佛手中所執還有千鈞重量。
    林孝揚順手拿起桌上一份謄抄工整的考卷細看,上麵所作是一篇策論,題為《徠民三策》。林孝揚凝神細讀,問道:“這就是第十名考生的答題?”
    “回大人,正是。”
    林孝揚微微點頭:“此人文章老辣,立論穩重,觀點切實,條理分明,層層推進,明顯出自飽學之士之手,把他的原卷調來。”
    片刻,原卷呈了上來,林孝揚拿起一張,不禁皺眉。原卷字跡潦草,歪七八拱,甚至有幾個錯字,這樣的書寫水平,哪裏像是能寫出《徠民三策》的人。
    林孝揚隻覺得胸口堵得難受,連呼吸都沉重起來,“把前三十名考生的原卷和謄抄件呈上來!”
    “是!”三名謄錄官連忙翻找,不一會兒便將考生原卷與謄抄件一一呈上。
    林孝揚逐一對比,發現這些文章從內容上看皆是上品,但有些考卷筆跡拙劣,與文采斐然的策論極不相稱。
    林孝揚指尖撫過紙麵,沉默良久,忽而輕歎:“多年寒窗,竟寫出這樣的字!”他將手中紙張輕輕放下,“你們還有多少未謄完的卷子?”
    王庸低聲回道:“回大人,還剩四五十份。”
    林孝揚目光冷峻掃過三人:“即刻停工,封存所有考卷與謄抄件,聽候刑部提審。從現在開始,你們就住在謄錄房隔壁,看護好這些卷宗,不得擅離,要是有任何閃失,唯你們是問!”
    “是!小人謹遵大人吩咐,不敢有絲毫懈怠。”王庸聲音發顫,額上冷汗涔涔,其他兩人亦是臉色蒼白。
    走出貢院,沈沉雁問:“林大人,接下來我們該當如何?”
    林孝揚望著天邊半輪月亮,低聲道:“你們立即到學子們下榻的驛館,通知前三十名舉子,明日午後,我在清雅茶樓請他們喝茶,不必多言,隻說是新科進士的接風宴,不得缺席。”
    “是,卑職立即去辦。”沈沉雁和兩名差役連夜出發,踏著月色直奔驛館。
    ……
    清雅茶樓內,舉子們正低聲交談,氣氛略顯拘謹。
    沈沉雁告訴林孝揚,有七名舉人已經在返鄉途中,暫時無法召回,其餘二十三人已盡數到齊。
    林孝揚緩步走入茶樓中央,環視眾人,聲音沉穩而清晰:“諸位皆是今科翹楚,才學出眾,實為國之棟梁。本官欽佩你們的才華,特設此茶會為諸位慶賀。”
    “多謝林大人!”“林大人客氣了!”眾人紛紛拱手稱謝,臉上神情卻透露出複雜。
    他們知道,前幾日其他學子正在鬧事,如今局勢未明,這接風宴來得蹊蹺,心中不免忐忑。
    林孝揚讓店小二端上來盛清水的杯子,紛紛置於舉子麵前,說道:“本官俸祿微薄,買不起好茶,隻能以清水代茶,敬諸位的才學與苦讀。這水取自城東玉泉,甘洌清澄,正如諸位的錦繡文章,一鳴驚人。請喝吧!”
    舉子們望著那杯清水,一時無人敢動。
    林孝揚端起自己麵前的清水,一飲而盡,水痕順著他的胡須滴落。舉子們見狀,隻得紛紛舉杯啜飲。
    林孝揚放下空杯,目光如寒冰掃過眾人:“喝了我的清水,便是承了我的人情。你們都知道,這幾日鴻臚寺外麵熱鬧得很呐!落榜的學生把朝廷和你們這些中舉者罵得體無完膚,你們說,該不該給他們一個交代?”
    一個舉人站起身,聲音微顫:“大人明鑒,科場之事,非我等所能左右。才學高低,自有公論,若因中榜而遭攻訐,實乃無辜受累。”
    另一人也起身拱手道:“大人,我等寒窗十餘載,隻為報效國家,公道自在人心,是非終有明辨之日。”
    “是啊,他們就是嫉妒我們罷了!憑什麽要我們給誰交代?”
    “對,不要理會他們,讓官兵去收拾他們!”
    眾人群情激憤,言辭激烈,茶樓內頓時炸開了鍋。
    “安靜!”沈沉雁一聲令下,茶樓內瞬間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孝揚身上。
    林孝揚冷笑一聲,袖袍輕拂:“諸位可知,前朝李侍郎曾因科舉不公,引發士子嘩變,最終滿門抄斬,相關學生全部獲罪。才學固然可貴,然而不知進退,便是取禍之道。”
    眾人聽聞,各自思量,堂中頓時鴉雀無聲。
    林孝揚緩緩起身,踱步至舉子麵前,目光逐一掃過每一張驚疑未定的臉:“你們中舉,是因為文章出眾,現在更當以文章教化眾人。本官已經備好紙筆,就在此時此刻,每人即興作文章一篇,勸誡同窗莫以私憤亂綱常,當念聖賢教誨,持身中正,以德服人。”
    話音剛落,兩名店小二迅速收起水杯,逐一擺開紙筆,以及研得濃淡適中的墨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