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龍舟記:送禮2

字數:3669   加入書籤

A+A-


    江斯南不動聲色道:“司大人若真想在太師那裏留下印象,單在物件上出彩終究有限。除非你能送上稀世珍寶。”
    “稀世珍寶?”司淮麵露難色,“不瞞江公子,我送這些東西已是不容易,再難尋什麽稀世珍寶。”
    江斯南輕輕撥動茶盞,眸光微閃:“我還有一個法子,就算無需珍寶,也能讓太師記你三分。”
    司淮激動道:“江公子快說,若能得此良策,必不忘大恩!”
    江斯南徐徐道:“你可以向太師夫人表示誠意,通過她吹枕邊風,把你想表達的讚譽與忠心,借夫人之口傳遞給太師。她若在閑談間提及司大人不僅辦事穩妥,且為人謙遜知禮,懂得分寸,太師必會另眼相待,讓你得到重用。”
    司淮恍然大悟,當即拱手道:“江公子一語點醒夢中人!此計甚妙,我竟從未想過從太師夫人處著手!隻是聽管家說,太師對正夫人恭敬有加,倒是對兩房側室頗為偏愛,日常起居多由側夫人服侍,正夫人甚少露麵。”
    “你可知太師偏愛哪房夫人?”
    “管家說都差不多,不敢貿然詢問太師,也猜不透太師的心思。何況府內眾人吃穿用度,都按規製供給,不能逾越。”
    江斯南垂眸想了想,說道:“同時打點兩房不妥,容易讓太師心生疑慮。她們之間必定有細微的差別。我有一個法子,可以讓你探知太師真正偏愛之人。”
    江斯南把江允安叫進來,讓他到庫房取出三支精美的金簪,放到司淮麵前,“這三支簪子樣式相近,中間這支鑲嵌紅寶石的,尾端雕花工藝更精湛,你將三支簪子連同方才的壽禮,一同送到太師府,請管家暗中觀察哪房夫人佩戴紅寶石金簪,就是太師真正偏愛之人。此後你隻需暗中以禮物相贈,不必張揚,自能通過她影響太師的心意。”
    司淮大喜:“果然是妙計!江公子思慮縝密,令人佩服。我即刻依計而行,若能得夫人助力,必不忘今日恩情。不知這幾支釵價格幾何,我這就回去拿銀子。”
    江斯南擺手笑道:“區區幾件飾物,何必客氣?我和司大人這麽有緣,今日你選的所有物件,都算小弟的薄禮,咱們交個朋友,你若瞧得起我,就收下。若司大人他日夙願得償,還記得我這個朋友,我便心滿意足了。”
    司淮笑得眉眼舒展,連聲道:“江公子如此慷慨仗義,司某豈能無動於衷?他日你若有所求,我必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說罷鄭重收下禮盒,又寒暄數語,便匆匆告辭離去。
    江斯南立於窗前,望著司淮身影消失在巷口,眸色漸深。
    一個月後,司淮來星輝樓找江斯南,神采奕奕。他告訴江斯南,金簪送出後果然察得端倪,是東院側夫人在壽宴之夜佩戴紅寶石簪,魏太師的目光屢屢盯著她的發簪,麵露悅色。
    他之後又向這位側夫人送去厚禮,對方歡喜收下,在魏太師麵前說了幾次好話,稱讚司淮辦事如何妥帖細致。不出一個月,魏太師便召他問話,言談間頗為欣賞,然後讓他協辦漕運事宜。
    司淮激動道:“若非江公子妙計,我司某人怎會有今日?”
    江斯南笑道:“君子成人之美,主要還是司大人能幹,何況機遇隻垂青有準備之人。你把握得當,自然水到渠成。”
    司淮連連點頭,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這是太師親筆手諭,準我掌管舜東兩省漕糧調度,權柄頗重。江公子若不嫌棄,可願與我共謀大業?太師府中還需你這樣的英才,我願為你引薦。”
    江斯南在他信封上瞄了一眼:“司大人盛情,本該從命,但我遵從江家祖訓,誌在經商,無意仕宦。不過你我既然成為摯友,日後但凡有用得著的地方,隻需一紙傳書,星輝樓上下必傾力相助。”
    司淮凝視江斯南良久,終是長歎一聲:“江公子胸懷大略,不戀權位,真乃高士也。他日若有變局,我必負重前行,不負今日之托。”
    司淮告辭後,江斯南送至樓外,目送司淮登轎而去。江允安在旁邊輕聲道:“公子,此人可信嗎?”
    江斯南說道:“此人不可全信。他日若有利害衝突,未必會顧念今日情誼。但此刻,他需要借力攀高,我也需要消息渠道,彼此利用罷了。”
    江允安點頭道:“明白了。我今後會暗中留意司淮動向,同時在漕運沿線安插人手,確保消息靈通、進退有據。”
    江斯南說道:“允安辦事,我放心!”
    ......
    崔一渡坐著馬車,在侍衛前擁後簇之下,抵達恒王府。
    恒王衛熙寧樂嗬嗬地拉著崔一渡喝茶。
    茶香嫋嫋,衛熙寧笑語盈盈:“三皇子回京快兩年了,到皇叔府上來的次數屈指可數,怎麽,是嫌棄皇叔這裏的茶不香,還是嫌皇叔不夠熱情?”
    “皇叔言重了,侄兒豈敢。侄兒隻是政務繁忙,不敢輕易叨擾皇叔清靜。這茶清冽回甘,正是昆侖雪芽,唯有皇叔這般身份才配得上此等佳品。”
    恒王輕笑道:“政務繁忙?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忙的時候就一陣子,大部分的時日都耗在遊山玩水上,還有,你還常常去市井聽曲,我沒冤枉你吧?”
    崔一渡聞言也不否認,隻含笑放下茶盞:“皇叔明察秋毫。侄兒出自民間,確是喜歡街巷的煙火之趣,聽一曲小調,看百姓嬉鬧,反倒覺得賞心悅目。”
    恒王歎了一口氣:“民間煙火雖好,卻也難登大雅之堂。如今朝局不穩,你作為皇子,應當以社稷為重,步步為營。你若再這般閑雲野鶴,遲早會被卷入漩渦之中,到時身不由己,悔之晚矣。”
    “皇叔教誨,侄兒銘記於心。”
    “口是心非,別以為本王不知道你在想什麽。你看你,模樣長得像你母妃,連性子也隨了她。要是她還在世,或許本王還能放心幾分。可如今你沒有根基,若不早作籌謀,他日宮牆之內,誰人肯為你說話?其他的皇子,個個虎視眈眈,豈會容你逍遙自在?”
    “有皇叔在,侄兒怕什麽!聽說雲昭坊的元蝶姑娘近日在城南梨園獻藝,一曲《折柳》傾倒眾人,連宮中樂師都專程前往聆聽。怎麽樣,要不要出去透透氣?”
    “你看你,我和你說正事,你就想拉我下水!”恒王忽然一頓,“你說元蝶姑娘什麽曲子?”
    “折柳!”
    “好聽嗎?”
    “過去聽聽就知道了。”
    “你我皆是王爺身份,眾目睽睽之下,不大好吧。”
    “我們換身便裝,從後門出去,甩掉那些侍衛,步行前往如何?”
    “這......”
    “別猶豫了,晚了就怕那邊散場了。”
    “好,動作快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