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線下直營店

字數:3984   加入書籤

A+A-


    裝修成本按照李言製定的極高標準,玻璃幕牆、定製燈具、進口環保塗料、特殊定製的展示家具,每平米的裝修造價高達2500元,單店裝修投入即為37.5萬元,20家店一次性裝修投入750萬元。
    設備投入包括收銀係統、監控安保、體驗台定製、LED顯示屏等,單店約15萬元,20家店合計300萬元。
    人力成本每店配置1名店長,4名店員,這還不包括前期招聘、培訓的投入。
    僅第一期20家“星辰空間”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就超過1000萬元,加上首期支付的租金和押金,以及每月高達近500萬元的固定運營成本,這對現金流的壓力是空前的。
    李言的野心,在這一連串令人窒息的數字中暴露無遺。
    他不僅要靠A1賺錢,更要靠它打響一場針對年輕心智的占領戰爭,並借此完成星辰科技從“製造”到“品牌”的驚險一躍。
    月銷百萬台?那隻是檢驗這場風暴是否及格的入門標準。
    壓力如同實質般籠罩在星辰科技總部的上空。
    但李言的辦公桌前,依舊秩序井然。
    因為他手中還握著兩張王牌。
    一是星辰S1和S2這兩個“現金奶牛”,依舊在廣闊的三四線市場和縣鄉鎮渠道裏,以其強大的實用性和品牌認知,持續不斷地輸送著穩定的、豐厚的利潤血液,為前線的激進擴張提供著最堅實的後勤保障;
    二是位於新安社區的新廠房擴建工程已進入最後的設備調試階段,設計月產能高達120萬台的全新自動化生產線即將投入使用,足以支撐起A1可能帶來的銷售海嘯。
    所有的環節,產品、營銷、渠道、生產,都被李言用他那超越時代的眼光和近乎偏執的執行力,強行擰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龐大、精密且充滿了風險與機遇的商業機器。
    如今的星辰科技,幾乎是相當於被李言拿著後世的答案來一步一步的抄襲即可殺出重圍。
    那麽激進一些,又何妨呢?
    此刻,這部機器的每一個齒輪都在瘋狂加速,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朝著那個既定目標——在2008年的夏天,刮起一場名為“星辰”的、席卷全國的青春風暴——轟鳴著衝刺而去。
    然而,光鮮的背後,是巨大的資金消耗。
    李言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手裏拿著財務總監張姨剛剛送來的資金流水匯總。
    收入方麵:四月份超過8549萬的稅前利潤,是這一切的基礎。
    支出方麵(不完全統計):
    周傑倫代言及相關廣告製作: 1000萬元。
    A1整體營銷廣告費用(電視、網絡、戶外): 1800萬元。
    首批20家“星辰空間”直營店:
    前期一次性投入(裝修、設備、首期租金押金):約 1200萬元。
    後續每月固定成本(租金440萬+人力48萬):488萬元。
    新廠房設備尾款及擴產相關費用:約500萬元。
    其他運營、研發及行政開支:每月約600萬元。
    粗略計算,四月份的利潤在支付了上述大部分一次性投入後,已所剩無幾。
    公司運營和後續擴張,極度依賴於S1/S2的持續輸血以及A1上市後的快速回款。
    現金流壓力巨大,但尚在可控範圍內。
    李言的指尖輕輕敲擊著玻璃,眼神依舊銳利而堅定。
    他知道,這是一場不能回頭的豪賭。
    所有的投入,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讓星辰A1,這台承載著品牌升級、渠道革命和年輕化戰略的先鋒,真正地刮起一股席卷全國的青春風暴。
    窗外,是東莞永不熄滅的燈火,而窗內,是一個年輕人用智慧和魄力,試圖撬動整個時代的野心。
    市場的狂熱反應、同行的震驚、巨頭的橄欖枝,都隻是這場風暴來臨前,最動聽的序曲。
    真正的考驗,在於A1正式上市後,能否將這份期待,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橫掃一切的市場銷量。
    清晨六點一刻,鬧鍾還未響起,李言便已自然醒來。
    窗簾的縫隙間透出五月嶺南熹微的晨光,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潮濕的、屬於夏季的悶熱氣息。
    他花了半秒鍾的時間,才從那種熟悉的恍惚感中掙脫出來,確認自己身處的時空——2008年,東莞,助理蘇晴的公寓。
    客廳外傳來細微的、刻意放輕的響動,那是蘇晴在準備早餐。
    李言揉了揉眉心,掀開薄被起身。
    房間陳設簡潔,帶著女性獨居的幹淨與溫馨。
    他換上放在床腳凳上的運動服——是蘇晴提前準備好的,尺碼完全合適。
    推開臥室門,廚房裏飄來小米粥溫潤的香氣和煎蛋的油香。
    “醒了?”蘇晴係著一條素色的圍裙,正將煎得恰到好處的荷包蛋從平底鍋裏鏟出來,聽到動靜回過頭,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早餐馬上好,你是先跑步還是先吃?”
    “先去跑步。”李言深吸一口食物的香氣,感覺胃裏被勾起了饞蟲,但還是堅持了鍛煉的習慣。
    沒再多說,套上運動鞋便出了門。
    初夏清晨的空氣還算涼爽,帶著一絲植物蒸騰特有的青草味。
    李言沿著小區外圍的柏油路開始慢跑,汗水很快便浸濕了運動服的背部。
    路旁,賣早餐的攤販已經支起了爐灶,油條在翻滾的油鍋裏膨脹成金黃,腸粉蒸籠冒著騰騰的熱氣。
    幾個早起遛狗的老人對他投來友善的目光,他們或許不知道這個最近每天雷打不動晨跑的年輕人是誰,但早已眼熟。
    這種充滿煙火氣的平凡,是李言刻意保留的與前世記憶的連接點。
    他放慢腳步,在常光顧的豆漿攤前停下。
    “後生仔,還是老樣子?一杯豆漿,今日的油條剛炸好,脆得很!”賣豆漿的阿婆笑得滿臉褶子,用帶著濃重粵語口音的普通話招呼他。
    “好啊,阿婆,來兩根。”
    李言擦著汗,從運動褲口袋裏掏出零錢。
    這種即時滿足的、溫熱的口感,是坐在五星級酒店餐廳裏享用精致早餐無法替代的。
    提著簡單的早餐回到蘇晴的公寓,她已經將一切收拾妥當,自己也換上了一身得體的職業套裝,淡妝勾勒出她清秀幹練的氣質。
    餐桌上,給他留的那份早餐還冒著熱氣。
    “先衝個涼,吃完我們差不多就該出發了。”蘇晴接過他手裏的油條,重新放進烤箱加熱了一下,以恢複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