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蘇家家宴
字數:11058 加入書籤
一場承載家族認同與溫情的接納儀式
在京城世家圈層中,蘇家的分量早已超越 “顯赫” 二字 ——
從曾任職七大常委的蘇定方,到現任北部戰區副司令員、中將軍銜的蘇振邦,再到覆蓋軍政商醫四大領域的後輩群體,
這個家族的每一代都以 “守正傳家” 為核心,在各自領域留下紮實印記。
蘇定方任內主導過三次重大民生政策修訂,惠及千萬基層群眾;蘇振邦曾牽頭完成邊境聯合防禦演習,推動區域軍事協作機製落地。
而蘇瑾瑜計劃籌辦的這場家宴,絕非普通親友聚餐,而是一場為林凡與笑笑量身打造的 “核心圈準入儀式”:
它要讓這對從南方小城遠道而來的親人,不僅獲得蘇家成員的身份認可,更能深度融入家族的情感聯結與資源網絡,真正成為 “蘇家根係” 的一部分。
這種以家宴為載體的接納方式,在注重根係與歸屬的大家族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象征意義。
回溯中國世家文化史,明清時期江南望族的 “認親宴” 便有類似傳統 ——
需在家族祠堂舉辦,由族長主持,族人全員到場,通過 “敬祖酒”“述家史” 等流程完成新成員的身份綁定。
蘇家雖不恪守古禮,卻延續了這種 “以儀式托溫情” 的內核。
蘇瑾瑜的提議剛在家族小群裏發出,秦淑慧便立刻接話,手機屏幕映著她眼底藏不住的期待。
這位從解放軍總政治部文職崗位退休的老人,平日裏最疼惜晚輩,尤其記掛外孫女蘇晚晴的孩子笑笑 ——
上次視頻時,笑笑奶聲奶氣說 “姥姥做的魚比幼兒園阿姨的香”,這句話她翻來覆去跟家裏保姆念叨了半個月。
“早該如此!”
秦淑慧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走到客廳角落的固定電話旁 ——
她不習慣用智能手機撥工作電話,總說 “按鍵聲聽得清楚,跟廚房溝通不跑偏”。
電話接通後,她的語氣瞬間多了幾分細致:
“張師傅,這次菜單可得上點心,晚晴的孩子笑笑要來,才四歲多,脾胃嫩得很。
她愛吃清淡的,就做南海野生清蒸石斑魚,我讓人早上從海鮮市場的特供渠道訂,保證新鮮,刺少還滋補;
兒童餐具別用之前那套陶瓷的,她現在正是愛摔東西的年紀,換成竹製的,我記得儲藏室裏有套浙江非遺竹編工藝的,你找出來消毒;
對了,你跟晚晴通個電話,問問笑笑有沒有忌口的蔬菜,上次視頻我好像聽見她不愛吃青椒,別放。
還有,準備點小米粥,熬得稠點,孩子萬一吃不慣硬菜,能墊墊肚子。”
掛了電話,她又轉身去儲物間翻找兒童圍嘴,嘴裏還念叨著 “得找個帶小熊圖案的,孩子喜歡”。
安頓好廚房的事,蘇瑾瑜轉身走向蘇老太爺的書房。
這座四合院的書房是蘇家的 “精神中樞”,屋頂的梁木是當年蘇定方搬進來時特意從皖南老宅運來的金絲楠木,曆經四十餘年仍散發著淡淡的木質香氣。
此時的蘇定方正坐在梨花木書桌後,手裏握著那把用了二十三年的紫砂壺 ——
壺身是宜興原礦紫泥,刻著的 “守正” 二字出自書法大家啟功之手,是他 2002 年卸任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老同事親自贈送的,
壺底還刻著兩人的名字縮寫,見證著一段跨越 decades 的摯友情誼。
老人麵前攤開一本泛黃的牛皮紙相冊,扉頁貼著蘇晚晴三歲時的照片:
小姑娘紮著兩個羊角辮,手裏舉著一串裹著糖霜的糖葫蘆,站在四合院的石榴樹下,旁邊是剛晉升為某集團軍參謀長的蘇振邦,穿著筆挺的軍裝,正彎腰給女兒整理衣領。
聽到蘇瑾瑜 “籌辦家宴接納林凡父女” 的來意,蘇定方翻相冊的指尖頓了頓,指腹輕輕摩挲著照片裏的石榴樹 ——
那棵樹現在還在院子裏,每年夏天都結滿紅燈籠似的果子。他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足足五秒,才緩緩抬起頭,聲音帶著歲月沉澱的厚重,隻吐出兩個字:“妥當。”
這兩個字,分量遠超千言萬語。
熟悉蘇定方的人都知道,這位曆經三屆領導班子、見證過無數重大決策的前最高領導層常委,向來不輕易表態。
當年蘇振邦申請去邊境軍區任職,他思考了三天才點頭;蘇瑾華競選華北軍區副司令時,他也隻說了句 “守住底線”。
但凡他開口說 “妥當”,便是經過通盤考量的最終決定。
對他而言,這場家宴不僅是接納林凡與笑笑,更是對蘇晚晴 “在外漂泊多年” 的情感補償,是蘇家 “重視親情、不分遠近” 家風的延續。
蘇瑾瑜心裏清楚,有了老爺子這句話,這場家宴才算真正有了 “定海神針”,也讓他後續協調長輩行程時更有底氣。
得了準信,蘇瑾瑜立刻開始統籌籌備。他握著最新款的摩托羅拉手機站在四合院的露台,機身是 18K 玫瑰金材質,背麵刻著蘇家的族徽 ——
一朵融合了鬆枝與牡丹的圖案。
晚風裏飄著花圃中晚香玉的清甜香氣,這是秦淑慧去年特意讓人從雲南引種的,說 “家裏有孩子,得聞點幹淨的香味,比香水健康”。
此刻的蘇瑾瑜,沒了半分在商界談判時的冷靜銳利 —— 上周他還在上海陸家嘴與外資投行博弈,用三小時敲定數十億的合作項目 ——
如今倒像個急於分享寶貝的孩子,手指在通訊錄裏快速滑動,挨個給長輩們打電話。
第一個打給的是華北軍區副司令蘇瑾華。
電話接通時,背景裏隱約傳來 “各部隊注意,按預定方案推進” 的演習指令,蘇瑾華正在冀北草原組織 “利劍 2024” 跨區域聯合演習,這場演習涉及陸軍、空軍兩個軍種,
共 8000 餘名官兵、200 餘台裝備,光是協調參演部隊的調度、後勤保障,他就已經連軸轉了三天,平均每天隻睡四個小時。
蘇瑾瑜不等大哥開口,語氣裏滿是 “不容拒絕” 的熱情:
“大哥,你這次說什麽都得回!笑笑那小丫頭一笑倆酒窩,跟晚晴小時候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上次還拽著手問‘大舅什麽時候能陪我玩打仗遊戲’,還說要當你的‘小通訊員’。
演**結你讓李副司令先頂一下,他跟著你十五年了,從連長到副司令一路跟過來,上次你去北京開會,就是他把演習收尾工作做得妥妥當當;
家裏廚房還留了你愛吃的醬肘子,張師傅特意按你喜歡的鹹香口做的,用的是河北散養黑豬肉,燉了四個小時,涼了就沒那股子香勁了。”
電話那頭的蘇瑾華笑了笑,聽著小弟的 “軟磨硬泡”,原本緊繃的神經瞬間放鬆 ——
他向來疼孩子,當即應下:“行,我讓秘書訂下午兩點的軍用專機,保證趕得上晚上七點的開席。”
接著打給燕京市委書記蘇瑾國。彼時蘇瑾國正在市政府第一會議室主持 “2024 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規劃專題會”,桌上的議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從交通樞紐建設到產業園區招商,再到民生配套落地,每一項都關係著百萬市民的生活。
他麵前的保溫杯裏泡著的菊花茶已經涼了,卻連喝一口的時間都沒有。
蘇瑾瑜特意算著會議間隙 —— 他從蘇瑾國的秘書那裏得知,下午三點有十分鍾的茶歇 —— 才打過去,語氣裏帶著點 “小機靈”:
“二哥,晚宴就定在老爺子這兒,你跟二嫂可別遲到。笑笑前幾天還跟我說,‘二舅舅可以講大老虎故事嗎?’,就是我跟她講的‘小鬆鼠團結起來趕跑偷糧食的老虎’,她還等著聽新的呢
我跟她保證了,這次是‘小兔子保護森林’的故事,絕對不是你工作上的事,你放心。
會議要是調不開,就跟辦公室說把下午的‘產業招商對接會’提前到上午,反正那些企業家都是咱們北京的常客,提前半天大家都能理解。
家庭團圓才是大事,工作哪有忙完的時候,你總說‘家風是根’,可不能讓孩子等急了。”
蘇瑾國揉了揉眉心,想起上次視頻時笑笑奶聲奶氣喊 “二舅舅” 的模樣,心裏一軟 ——
他平時忙得連陪自己兒女的時間都少,更別說外孫女了。立刻讓秘書調整行程:“你跟辦公室說,把下午的會議壓縮到上午,四點前結束,我六點前肯定到老宅。”
第三個電話打給了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蘇振英。
她剛結束一場 “各****中央調研成果座談會”,送走了民革、民盟、民進等六個****的代表,正坐在辦公室裏整理會議紀要 ——
這些紀要將作為後續政策製定的參考,容不得半點馬虎。蘇瑾瑜知道統戰工作千頭萬緒:既要協調各黨派關係,推動參政議政;
又要關注民族、宗教事務,去年她還牽頭解決了新疆某地區的宗教場所修繕問題,獲得了當地群眾的好評。他特意放軟了語氣,帶著點撒嬌的意味:
“大姑,我知道您忙,昨天看新聞還說您去了內蒙古,調研草原生態保護與蒙古族特色產業融合的事,肯定累壞了。
但這事關晚晴的孩子,是咱們蘇家的大事,您抽空回來看看唄?笑笑還等著您給她講‘各民族小朋友一起做風箏’的故事呢,
家裏已經給您備好了武夷岩茶,是去年的正岩大紅袍,我托人從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那邊拿的,您喝了能解乏,回來歇兩天再忙也不遲,您總說‘家人是後盾’,可不能讓後盾涼了呀。”
蘇振英被外甥的話逗笑,她向來重視家族團聚,上次家族聚會因為出差錯過,還遺憾了好幾天。
當即答應:“我推掉明天去山西的非必須座談,訂最早的高鐵票 —— 早上七點那趟,十點就能到北京,正好也陪老爺子說說話,他上次還跟我念叨想喝我泡的茶。”
最後一個電話打給上海同濟醫院副院長、心髒外科主任醫師蘇靜婉。
她剛在手術室裏待了四個小時,完成一例 “主動脈弓置換 + 冠狀動脈搭橋” 的高難度手術 ——
這類手術的成功率在國內頂尖醫院也隻有 85% 左右,而蘇靜婉團隊的成功率高達 98%,去年還因此獲得了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表彰。
走出手術室時,她白大褂的後背都被汗水浸濕了,護士遞過來的溫水她隻喝了兩口,就開始查看下一台手術的病曆。
蘇瑾瑜知道小姑奶奶是出了名的 “工作狂”,去年因為連續做三台手術,直接累得在辦公室暈倒,所以這次生怕她因為手術耽誤行程,語氣裏多了幾分體貼:
“小姑,姐(蘇晚晴)那邊的情況我都問過主治醫生張教授了 —— 就是協和醫學院的博導張利民,你也認識的 ——
他說姐的各項指標都穩定,恢複速度比預期快 15%,再過半個月就能出院了,你不用總惦記著。
笑笑這幾天總念叨‘上海的小姑奶奶什麽時候來呀’,還畫了幅畫,上麵有個穿白大褂的阿姨,說要送給你。
你也別總繃著,手術再重要,也得勞逸結合 ——
我已經讓家裏的保健醫生李大夫準備了安神的百合蓮子湯,用的是蘭州的甜百合,你回來就能喝,溫溫的正好養胃。
醫院那邊我也跟你的代班醫生王主任打了招呼,他說你負責的幾個術後病人都很穩定,有急事他會先處理,你放心回來。”
蘇靜婉靠在走廊的牆上,聽著外甥的關心,心裏一暖 ——
她平時對自己要求嚴,卻最疼晚輩。當即點頭:“好,我安排好明天的一台常規手術,訂傍晚五點的高鐵票回北京,陪孩子待兩天,也跟家裏人聚聚。”
蘇家的凝聚力與執行力,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縱使各位長輩身居要職,日程以分鍾為單位排得滿滿當當,但 “家人” 二字始終是他們心底最軟的牽掛 ——
蘇瑾華推掉了關乎演習成果總結的重要會議,動用軍用專機資源趕回北京,隻為陪孩子玩一場 “打仗遊戲”;
蘇瑾國調整了涉及城市發展的核心規劃會議,壓縮行程提前半天結束工作,就為了給孩子講一個寓言故事;
蘇振英取消了既定的民族工作調研,推掉與****代表的座談,隻為兌現對孩子的 “講故事承諾”;
蘇靜婉在連台高難度手術後,仍擠出時間協調醫院工作,趕高鐵回家,就為了收下孩子的一幅畫。
從蘇瑾瑜上午十點開始打電話,到下午三點蘇靜婉確認行程,不到五個小時,所有核心長輩都協調好了時間,一口應下會準時到場。
這背後,不僅是家族成員間的情感向心力,更隱約折射出這個家族處理複雜事務的高效與能量 ——
他們能在 “公” 與 “私” 之間找到精準的平衡,既不耽誤本職工作,又能優先滿足親情需求;
也能在短時間內調動資源,從軍用專機到高鐵票務,從醫院工**調到會議調整,隻為一場關乎親情的家宴。
家宴最終定在周末晚上七點,地點選在蘇家老宅的東廂宴會廳。
這座宴會廳不像外界想象中那般鎏金錯彩、奢華逼人,反而更像一個被時光打磨得溫潤如玉的 “家族記憶館”,每一處細節都藏著蘇家的過往與溫度,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家族的故事。
廳中央擺著一張直徑 1.8 米的海南黃花梨木圓桌,桌麵泛著細膩的包漿 ——
這張桌子是蘇定方 1980 年搬入四合院時,從北京紫檀博物館的前身 “古典家具作坊” 購置的,陪伴蘇家走過了四十四年。
四十多年裏,它見證了蘇振邦的晉升宴、蘇晚晴的成人禮、蘇瑾華的婚禮,甚至在 2003 年非典時期,還成為家族視頻會議的 “臨時**台”。
如今,這張桌子的市場估價已超 1200 萬元,但蘇家從未想過出售,反而每年都會請專業的木藝師傅來保養,確保它能繼續陪伴家族走下去。
桌子周圍配著八把紫檀木椅,每一把椅背上都雕刻著不同的吉祥紋樣:牡丹象征 “富貴不驕”,蓮花代表 “清廉自守”,鬆鶴寓意 “長壽安康”,梅花彰顯 “堅韌不拔”。
這些椅子出自蘇派木雕大師徐秉言之手,每把都耗費了三個月的工時,堪稱木雕藝術品。
更特別的是,椅子的坐板弧度經過人體工學設計,坐上去能自然讓人挺直腰背,暗含著蘇家 “行得正、坐得端” 的家風 ——
蘇定方常說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做人才能有規矩”。
牆上掛著一幅吳冠中早年創作的水墨畫《家園》,是蘇定方在 1985 年蘇晚晴出生那年,特意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 80 萬元競得的。
這幅畫是吳冠中 “江南係列” 的代表作之一,畫中描繪的是江蘇宜興的一處庭院 —— 那是蘇定方的故鄉。
白牆黛瓦間圍著一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樹下有三個孩童在追逐嬉戲,手裏拿著紙鳶;屋內有兩位老人坐在藤椅上喝茶,眼神裏滿是安詳。
整幅畫筆意蒼勁中藏著 “闔家安康” 的祈願,吳冠中還在畫的右下角題了 “守家守心” 四個字。
如今,這幅畫的市場估價早已突破 1.5 億元,曾有海外收藏家開出 2 億元的高價,蘇家卻從未動搖 ——
蘇定方說 “這畫是給晚晴的,是給蘇家後代的,多少錢都不賣”,隻把它當作家族精神的象征,每年蘇晚晴生日,都會特意來這裏看一眼。
宴會廳的角落裏,放著一台某國際頂級品牌的空氣淨化器,顯示屏上的 PM2.5 指數穩定在 8,遠低於國家標準的 35。
這是秦淑慧半個月前特意囑咐管家購置的,她說 “孩子的呼吸道嫩,北京的秋天偶爾有霧霾,得讓她呼吸最幹淨的空氣”。
為了選這台淨化器,她還特意讓秘書查了第三方檢測報告,確認它的淨化效率能達到每小時換氣 6 次,適合宴會廳這樣的大空間。
桌上沒有擺放華麗的鮮花 —— 秦淑慧說 “鮮花容易過敏,孩子小別冒險”,隻在每個座位前放了一小束新鮮的晚香玉,是蘇瑾瑜當天下午從露台的花圃裏親手摘的。
他特意選了花苞剛綻放的,這樣香氣能持續到晚宴結束,清甜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不濃烈卻讓人安心。
笑笑的座位被安排在蘇定方和秦淑慧中間,這個位置是蘇定方親自指定的 ——
他說 “孩子得在長輩身邊,才踏實”。
座位旁邊還放著一個毛絨小熊玩偶,是蘇瑾瑜上個月去瑞士出差時特意買回來的,來自當地知名的手工品牌,填充物是可水洗的有機棉,怕孩子坐不住時能有個伴。
玩偶的旁邊,還放著一個定製的兒童餐具套裝,上麵印著笑笑的名字,是秦淑慧找北京的非遺傳承人手工燒製的。
整個空間沒有一絲刻意的奢華,卻處處透著低調而深厚的底蘊:
昂貴的海南黃花梨圓桌承載著四十多年的家族記憶,每一道包漿都是時光的痕跡;
價值億元的吳冠中畫作傳遞著 “守家守心” 的家風,每一筆都藏著對家族的期許;
細微的空氣淨化器、定製餐具、毛絨玩偶,滿含著對晚輩的疼愛,每一件都透著 “以孩子為中心” 的細心。
這場家宴,從籌備時長輩們推掉重要事務的響應,到場地布置中每一個細節的考量,都在訴說著一個道理:
蘇家的 “正式接納”,從來不是靠身份與地位的彰顯 —— 不是靠蘇定方的前常委身份,不是靠蘇瑾華的將軍軍銜,不是靠蘇瑾國的市委書記職位 ——
而是靠親情的溫度與家風的傳承:是秦淑慧為孩子選餐具時的細心,是蘇定方說 “妥當” 時的信任,是蘇瑾華推掉會議趕回來的堅持,是蘇靜婉連台手術後仍趕回家的牽掛。
這種以親情為核心、以家風為紐帶的凝聚力,才是一個大家族真正的核心力量 ——
它比財富更持久,比地位更珍貴,能讓分散在各個領域、忙碌於不同事務的家族成員,在需要時立刻凝聚在一起,隻為一場充滿溫情的家宴,隻為一次真誠的接納。
而林凡與笑笑,在這場家宴中感受到的,不僅是蘇家的認可,更是一個大家族對 “親情” 二字最深刻的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