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一堂門風與溫情的家族課
字數:7999 加入書籤
蘇家老宅夜宴
華燈初上時,北京東城區那座有著百年曆史的灰瓦青磚四合院裏,終於打破了往日的靜謐;
簷角的宮燈次第亮起,暖黃的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抄手遊廊的青石板上,廊下那株三人合抱的海棠樹,
還是蘇老太爺蘇定方年輕時親手栽種,如今枝繁葉茂,正靜靜見證著這場難得的家族團聚。
作為曾任職國家七大常委的退休老幹部,蘇宅向來低調肅穆,唯有逢年過節或晚輩歸家時,才會透出這般煙火氣。
大舅蘇瑾華
鐵血將軍的柔軟瞬間
最先踏入垂花門的是大舅蘇瑾華。
他剛結束華北軍區的季度戰備演習,身上那套 07 式陸軍中將禮服還帶著未散的利落勁;
筆挺的藏青色麵料上,金穗飾帶從肩章斜跨至口袋,肩章上兩顆金色鬆枝星徽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那是解放軍中將的標誌性標識。
作為華北軍區副司令,他常年駐守北疆,參與過三次邊境維穩任務和十餘次重大軍事演習,眉宇間自帶的淩厲,是硝煙與責任沉澱的底色。
可當姥姥秦淑慧抱著穿定製紅色蘇繡小旗袍的笑笑走過來時,那抹淩厲竟像被溫水化開般蕩然無存。
笑笑的旗袍是秦淑慧托蘇州非遺傳承人繡的,領口和袖口的纏枝蓮紋針腳細密,胸前的盤扣更是用直徑 8 毫米的天然淡水珍珠手工串製,襯得孩子像個粉雕玉琢的年娃娃。
蘇瑾華俯下身,聲音放得比平時下達作戰命令輕了十倍:
“這就是笑笑?”
見孩子怯生生地盯著他肩章上的星徽,他又忍不住伸出右手 ——
那隻握過 95 式自動步槍、操作過坦克操控杆的手,指節上還留著常年持槍磨出的厚繭,此刻卻極輕地碰了碰笑笑的小臉蛋。
粗糙的指尖與孩子柔嫩的皮膚形成鮮明對比,逗得笑笑 “咯咯” 笑出了聲。
這位曾統率過萬餘名官兵、在演訓場上說一不二的將軍,此刻眼神柔軟得如同曬過太陽的棉被,連呼吸都放輕了幾分。
大舅媽李芸:
文工團出身的細膩心意
大舅媽李芸跟在蘇瑾華身後,一身香奈兒經典粗花呢套裝襯得她氣質溫婉。
作為早年文工團的舞蹈演員,她即便退役多年,身姿依舊挺拔,舉手投足間帶著藝術從業者特有的細膩。
她手裏拎著一個巴掌大的紫檀木禮盒,盒蓋邊緣雕著纏枝蓮紋,打開時還能聞到淡淡的木質香氣。
“這是我托蘇州刺繡研究所的顧文霞大師定製的舞蹈服,” 李芸笑著把禮盒遞到秦淑慧手裏,語氣裏滿是對孩子的期待,
“用的是庫爾勒長絨棉和真絲混紡的麵料,透氣又親膚,小孩子跳起舞來不會悶汗。顧大師還特意在裙擺繡了小天鵝,等笑笑再長到 1 米 2,就能穿著跳《天鵝湖》的片段了。”
說著,她輕輕捏了捏笑笑的小手,指尖觸到孩子軟乎乎的掌心,忍不住笑道:
“瞧這小手,嫩得跟剛點的豆腐似的,以後肯定是個跳舞蹈的好料子。”
顧文霞大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她的作品曾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能請到她為孩子定製舞蹈服,既是李芸的心意,也藏著蘇家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政者沉穩與學者溫情
緊接著走進來的是二舅蘇瑾國與二舅媽周婉茹。
蘇瑾國剛結束燕京市的市委常委會,身上那套&nani 深灰色西裝還是去年赴意大利考察時定製的 ——
剪裁貼合卻不張揚,袖口的紐扣是低調的黑瑪瑙材質,完全符合他作為燕京市委書記的身份定位。
他鼻梁上戴著的溥儀眼鏡,是品牌為政務人士專屬設計的款式,鏡腿內側還刻著他的名字縮寫,既舒適又能避免鏡頭前的反光。
蘇瑾國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先仔細端詳著笑笑的麵容輪廓 ——
孩子眉眼間像極了妹妹晚晴(笑笑母親),帶著蘇家特有的沉靜。
他沉默片刻,緩緩朝林凡點了點頭。
在官場文化裏,這種不附帶言語的表態,往往比口頭認可更有分量 —— 意味著這位主政一方的 “封疆大吏”,已從心底接納了林凡這個妹夫,也認可了他對家庭的責任。
周婉茹則熟稔地從秦淑慧懷裏接過笑笑,左手拎著的愛馬仕 Birkin 包是低調的黑色皮質,與她北大中文係教授的身份相得益彰。
她從包裏掏出一塊包裝精美的巧克力,金色的糖紙上印著 “VALRHONA” 的字樣 ——
這是法國百年巧克力品牌,專供米其林三星餐廳,單塊售價就超過 50 元。
“笑笑還記得二舅媽嗎?” 周婉茹的聲音溫柔得像講睡前故事,“今天二舅媽給你帶了最好吃的糖,不過要等吃完飯才能吃,一次隻能吃半塊哦。”
作為研究兒童文學的學者,她既懂孩子的喜好,也不忘悄悄傳遞 “節製” 的教育理念。
統戰視野裏的成長期許
大姑奶奶蘇振英是獨自來的。
她剛從統戰部的海外聯誼會議上趕來,身上那套 Max Mara 深色套裝是典型的政務著裝,利落的短發用發膠輕輕固定,沒有一絲淩亂。
作為統戰部的中層幹部,她常年對接港澳台及海外僑胞事務,見過太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目光裏自帶一種審視細節的敏銳與審慎 ——
哪怕是走進自家老宅,也習慣性地先掃過客廳的陳設,確認一切妥帖。
蘇振英話不多,卻特意把一個厚厚的禮盒遞到笑笑手裏。
禮盒上印著大英博物館的標誌,打開後是一套限量版的《大英博物館兒童百科全書》——
全書共 12 冊,收錄了 300 多件文物的獨家高清圖片,還有考古學家撰寫的通俗解讀,全球僅發行 5000 套。“知識是翅膀。”
蘇振英蹲下身,聲音比工作時柔和了許多,
“這裏麵有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兵馬俑,還有美洲的瑪雅文明,讓爸爸每天給你講一個故事,慢慢認識世界的樣子。”
這份禮物藏著她的深意 ——
作為常年與 “多元文化” 打交道的人,她比誰都清楚 “視野” 對孩子的重要性,也希望蘇家的下一代能跳出 “高幹家庭” 的局限,用更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
醫者嚴謹裏的雙重牽掛
最後趕到的是小姑奶奶蘇靜婉。
她剛結束上海同濟醫院的一台心髒搭橋手術,從虹橋機場直奔老宅 ——
&nowa 行李箱,拉杆上還掛著醫院的工作牌,上麵寫著 “心血管內科副院長 蘇靜婉”。
她連行李箱都沒來得及放,就直奔客廳,看見笑笑的第一反應,是先從包裏掏出免洗消毒凝膠,雙手搓出泡沫後才輕輕抱了抱孩子。
“笑笑又長高了 2 公分。”
蘇靜婉的聲音裏既有醫生的嚴謹,也有姑奶奶的疼愛,
“我上周看你媽媽發的家庭群,家用身高尺記錄你是 98 公分,今天一看,至少有 100 公分了。”
她又摸了摸笑笑的額頭,“這幾天的睡眠監測數據我也看了,深睡眠比例達到 45%,比上個月提高了 10%,要繼續保持晚上 8 點半睡覺的習慣哦。
對了,食欲怎麽樣?每天的雞蛋和牛奶有沒有按時吃?蛋白質攝入夠不夠,可是影響長個子的關鍵。”
囑咐完笑笑,蘇靜婉又轉頭看向林凡,刻意壓低了聲音,用專業術語快速匯報:
“晚晴(笑笑母親)那邊的淋巴細胞亞群分析結果比上周好轉了 20%,CD4+T 細胞數量從 350 個 /μL 升到了 420 個 /μL,已經接近正常範圍。
昨天做的心髒彩超顯示,EF 值穩定在 65%(正常成年人 EF 值為 50%70%),心功能恢複得不錯。
再過兩周如果指標繼續穩定,可以嚐試短暫視頻通話,每次控製在 5 分鍾以內,避免情緒激動即可。”
作為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的專家,她即便在家庭聚會中,也沒忘用精準的數據傳遞家人的健康情況,嚴謹得讓人安心。
此刻的蘇家老宅,宮燈的光映著每個人的笑臉,笑笑手裏攥著大英博物館的書,懷裏抱著蘇瑾華送的小玩偶,客廳裏既有茶的清香,也有巧克力的甜膩。
往日裏因 “高幹身份” 自帶的距離感,在孩子的笑聲裏蕩然無存 —— 原來再顯赫的家族,最珍貴的也不過是這份 “有人疼、有人盼” 的溫情。
正當客廳裏滿是笑語時,廊下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伴隨著秦淑慧輕聲的提醒:
“老太爺來了。”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紛紛起身相迎 ——
蘇定方由蘇振邦攙扶著,緩緩走進客廳。
這位 86 歲的退休常委,雖已兩鬢染霜,卻依舊精神矍鑠,身上穿的深灰色中山裝是早年定製的款式,領口平整無褶皺,
左手握著一根紫檀木拐杖,杖身刻著 “守正” 二字,那是他當年從政時的座右銘。
他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落在秦淑慧懷裏的笑笑身上,原本略帶威嚴的眼神瞬間柔和下來。
蘇振邦連忙上前一步,輕聲道:
“爸,這是笑笑,林凡和晚晴的孩子。”
蘇定方點點頭,示意秦淑慧把孩子抱近些,他沒有立刻伸手,而是先輕輕拍了拍拐杖頭,像是在調整呼吸,隨後才用布滿皺紋卻依舊有力的手,輕輕摸了摸笑笑的頭頂 ——
那雙手,曾在無數重要文件上簽下名字,曾為國家發展藍圖出謀劃策,此刻卻溫柔得怕驚擾了懷中的小人兒。
“好孩子,長的真精神。”
蘇定方的聲音不高,卻帶著歲月沉澱的厚重感,他轉頭對身後的保姆說:
“把我準備的東西拿來。”
保姆遞來一個古樸的紅木盒子,打開後,裏麵是一把小巧的銀質長命鎖,鎖身上刻著 “忠、孝、廉、勤” 四個字,邊緣還鏨著纏枝蓮紋。
“這是我讓老銀匠打的,” 蘇定方看著笑笑,語氣裏滿是期許,“咱們蘇家,從你太爺爺那輩起,就守著這四個字。
‘忠’是對國家盡責,‘孝’是對長輩盡心,‘廉’是做人清白,‘勤’是做事踏實。等你長大了,要記得這四個字,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說完,他抬頭看向一眾晚輩,眼神重新變得嚴肅起來,卻又不失溫情。
先是看向大孫子蘇瑾華:“瑾華,軍區的事我知道你忙,但記住,手握兵權,要常想肩上的責任,不能辜負國家和士兵的信任。
練兵要嚴,待兵要親,別讓底下人覺得你是‘官’,要讓他們覺得你是‘領頭人’。” 蘇瑾華挺直身子,鄭重點頭:“爺爺,我記著您的話,絕不鬆懈。”
接著,他的目光落在二孫子蘇瑾國身上:“瑾國,你在燕京當書記,管著一方百姓的生計。記住,權力是人民給的,不能用來謀私。
遇到民生問題,多往基層跑,別坐在辦公室裏聽匯報。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蘇瑾國推了推眼鏡,語氣堅定:“老爺子,我明白,為民服務是本分,我不會忘。”
隨後,他看向還沒來得及開口的小孫子蘇瑾瑜:“瑾瑜,你年紀最輕,管著蘇家集團。商界複雜,但咱們蘇家做生意,得守規矩、講良心。
不能為了賺錢丟了底線,要多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比如幫扶貧困地區,支持實體經濟。記住,財富是責任,不是炫耀的資本。”
蘇瑾瑜放下手中的茶杯,認真回應:“爺爺,我記著您的叮囑,一定把蘇家集團管好,守住商德。”
最後,他看向大姑奶奶蘇振英和小姑奶奶蘇靜婉:“振英,統戰部的工作要講耐心,多聽不同的聲音,團結能團結的力量,為國家凝聚人心。
靜婉,你是醫生,救死扶傷是天職,對待病人要用心,不管是大人物還是普通人,都要一視同仁。” 蘇振英和蘇靜婉齊聲應道:“爸,我們知道了。”
蘇定方看著眼前的晚輩們,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舉起拐杖,輕輕敲了敲地麵:
“好了,一家人聚在一起不容易,別總站著。
都坐吧,吃飯的時候,再聽聽笑笑講講幼兒園的事。”
說完,他又看向笑笑,嘴角揚起一抹難得的笑容:“笑笑,以後常來老宅,太爺爺給你講過去的故事。”
笑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伸手抓住了蘇定方的拐杖頭,惹得眾人都笑了起來。
此刻,簷角的宮燈更亮了,海棠樹的影子落在地上,伴著客廳裏的歡聲笑語,構成了一幅滿是溫情與傳承的家族畫卷。
蘇老太爺的話語,像一顆種子,落在了每個晚輩的心裏,也落在了笑笑的童年裏,無聲地傳承著蘇家的門風與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