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征服全場

字數:5364   加入書籤

A+A-


    隨著話音落下,車間裏氣氛陡然緊張。
    學徒們負責照看爐火,添加燃料。王鐵柱像一尊鐵塔般守在鹽浴爐旁,眯著眼,透過觀察孔死死盯著熔鹽的顏色,不時低聲吼著:
    “加一點風!…停!…穩住了!”
    林默則站在高溫爐前,一手握著那個簡陋的測溫儀,另一手隨時準備調節風門。
    “時間到!出爐!”林默低喝一聲。
    王鐵柱用長鉗夾起那根燒得通紅的槍管,動作迅捷而穩定,迅速轉移至等溫硝鹽槽中。
    “嗤————”一聲長長的淬火聲響起,一股白煙彌漫開來,帶著特殊的硝石味道。
    5分鍾…10分鍾…時間仿佛被拉長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著那根浸泡在硝鹽中的槍管。
    最後,當槍管被取出,放入回火爐後,第一階段的戰鬥才算暫告段落。整個過程持續了近六個小時。當三根槍管全部處理完畢,已經入夜,來到晚上十點。
    冷卻後的槍管被固定在簡陋的布氏硬度計上。林默親自操作。壓頭在光滑的槍管外壁留下壓痕。
    “HB 468… HB 472… HB 470…”林默報出數據,快速換算,“相當於HRC 49左右。均勻性很好!在要求範圍內!”
    王鐵柱拿起一根處理好的槍管,用手指仔細撫摸,又用銼刀輕輕在不起眼處蹭了一下,感受那那種“硬而不脆”的獨特質感,眼中精光爆閃:“好家夥!這‘口勁’!老子打了半輩子鐵,沒摸過這麽勻稱又透著力道的鋼口!”
    僅僅是硬度檢驗,已經讓老師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林默不是瞎說,他有一套真本事!
    說不定這一次真的能拿下軍部訂單,挽救廠子。
    王鐵柱眼神突然火熱起來。
    “林廠子,這是不是就好了?”這時,一個學徒李清問道。
    “還早呢。”林默搖搖頭:“但也算是完成一半了。”
    “時候不早了,先去吃點東西,食堂的飯菜早就給咱們準備好了。”林默大手一揮,招呼著忙碌的眾人。
    然後看向王鐵柱以及其他幾位老師傅,問道:“王師傅,你們還能撐住嗎?”
    “不行就休息一會,明天早上再來。”
    “休息什麽,我身子骨好著呢,想當年為了趕產能,可是30多個小時沒睡過,這點都是小意思。”
    王鐵柱大手一揮,毫不在意的說道。
    這會他正在興奮頭,哪裏肯離開?他要親眼看著最後出結果!
    其他老師傅也是如此。
    十一點半,飯後,大家神采奕奕的在車間集合。
    “林廠長,接下來咱們怎麽做?”有學徒問道。
    林默沒有馬上回答,將目光投向了麵前剛剛從庫房舊槍上拆解下來的、布滿油汙和輕微鏽跡的63式導氣裝置——導氣箍、活塞、活塞筒。它們的設計幾乎完全照搬AK的長行程活塞,但在加工精度和細節調整上顯得粗糙。
    “王師傅,麻煩把這幾件東西,還有遊標卡尺、千分尺、一套什錦銼,還有那盒最細的金相砂紙都拿過來。”林默挽起袖子。
    王鐵柱立刻照辦,他現在對這位年輕廠長的指令幾乎不再懷疑,更多的是好奇與期待。一直在處理後勤的何建設副廠長也聞訊湊了過來,嘴上沒說什麽,但眼神裏透露著些許火熱代表此時他的內心並不平靜。
    林默用一根細針規小心地探入,測量了原版導氣孔的直徑。
    “導氣孔直徑3.2毫米。”他報出數據,並在草紙上記錄下來,“但孔邊緣有毛刺,內部有微小的加工螺紋痕跡,這會嚴重影響燃氣流場的穩定性。”
    接著,他測量活塞與活塞筒的配合間隙。
    “間隙0.15毫米,”
    “偏大了。”
    最後,林默仔細檢查了導氣箍內氣體流道的轉角和活塞頭部的形狀。
    “這裏的轉角太生硬,燃氣在這裏會產生渦流和能量損失。活塞頭部是簡單的平麵,燃氣衝擊效率不高,且容易積碳。”
    分析完畢,林默抬起頭,看向圍攏過來的工人們,開始像教授一樣講解,手中的粉筆在鐵板上畫著示意圖:
    一方麵是和大家說明白,讓他們知道在做什麽,另一方麵也是想著給廠子培養一些人才,後續他的計劃能用的到。
    “同誌們,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導氣係統就像是槍的‘肺’。它負責汲取火藥燃氣的能量,推動自動機完成抽殼、拋殼、上膛這一係列動作。原來的‘肺’,有哮喘,呼吸不均,還帶著雜音,這是導致63式成為爛槍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優化目標有三個:第一是獲取恰到好處的能量。能量太小,可靠性差;能量太大,後坐猛烈,零件壽命短。第二是讓能量傳遞更平穩,減少對自動機的衝擊。第三,提高效率,減少殘渣。”
    他拿起導氣箍,指著那個小小的導氣孔,一字一句道:
    “第一步,我們要給這個‘鼻孔’做個小手術。孔徑不能盲目擴大,我們要的是‘精調’。”
    “我計算過,基於我們的新槍管膛壓和彈丸初速,將孔徑精確擴大到3.5毫米,並拋光內壁至鏡麵,可以減少氣流擾動,確保燃氣以穩定、可控的流量和速度衝出來。”
    林默拿起最小的什錦銼和裹著細砂紙的鋼絲,親自上手,他的動作極其穩定,手腕勻速轉動。
    很快,導氣孔被擴大並拋光完畢,內壁光滑如鏡,在燈光下反射出微光。
    “第二步,解決活塞的‘搖晃’問題。間隙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給活塞‘穿上一條更合身的褲子’。”林默拿起活塞,將其夾在小型台鉗上。
    “王師傅,請您用最細的油石,手工精細研磨活塞的導向部位,目標是將其直徑微微增大0.030.05毫米,但要保證絕對的圓柱度!我們追求的是配合間隙控製在0.10毫米以內,既要減少晃動,又要保證運動順暢,不能卡死。”
    王鐵柱深吸一口氣,這活兒考驗的是頂尖鉗工的手上功夫和耐心。他凝神靜氣,接過活塞,像對待一件藝術品一樣,開始極其緩慢、輕柔地研磨,時不時用千分尺測量,確保不差分毫。周圍的工人都屏住了呼吸,車間裏隻剩下油石與金屬摩擦發出的極其細微的“沙沙”聲。
    足足一個小時後,王鐵柱長呼一口氣。額頭上布滿汗滴:“廠長,幸不侮命!”
    林默接過成品,仔細端詳片刻,點點頭,稱讚道:“果然不愧為是咱們廠的大師傅,這手藝沒得說!”
    “第三步,優化‘氣道’和‘撞錘’。”
    林默拿起導氣箍,用銼刀和砂紙,小心翼翼地將氣體流道入口的直角邊緣倒出一個小圓弧,
    “這樣燃氣過來時,轉彎更順暢,減少渦流,能量損失更小。”
    接著,他又將活塞的平麵頭部稍稍打磨出一個非常淺的、流線型的凸麵,“這樣燃氣衝過來時,作用麵積更大,受力更均勻,啟動效率更高,也能減少局部積碳。”
    每一個步驟,他都邊做邊講解原理,數據清晰,目標明確。
    “好了!”
    十幾分鍾後,林默完成工作。
    接著,王鐵柱將研磨好的活塞小心翼翼放入活塞筒,緩慢推拉,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順!真順!幾乎感覺不到晃動,但又一點不澀!這手感…絕了!”
    林默則將優化好的導氣箍等部件組裝起來,與那根嶄新的槍管結合。
    “沒問題。”
    幾乎是瞬間,把握著手上的槍管,林默就得出結論。
    “接下來就是彈夾的治具了。”
    “相對於前幾個而言,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問題。”
    “王師傅,按照圖紙參數做治具,要求彈夾不能有毛邊,倒刺,必須要光滑,樣品必須您親自動手。”
    “熱處理方式和剛剛一樣。”
    林默滿意的放下剛剛組裝好的零部件,向大家說道。
    截至目前為止,63改的進度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隻剩下最後的彈夾。
    “好嘞,林廠長就看好吧。”
    “不過這熱處理溫度上還得保持著點。”
    王鐵柱拍拍胸脯,一口答應下來,剛剛整個過程他雖然親眼看著,但是最核心的熱處理工藝的溫度把控,還是做不到林默那樣如臂揮使,需要林默在一邊把控。
    靠在角落的何建設和身邊的馬衛國,張援朝對視一眼,互相點了點頭,眼神透露出一道神采。
    “老張,有一說一,說不定這一次廠子真的有救。”
    “是啊,咱們都小看咱們這個大學生廠長了。”何建設吸著煙,感慨一句。
    “老何,話別說的那麽早。”
    “是騾子是馬,一會拉到靶場才知道,現在可什麽都還沒有結果。”張援朝依舊是悲觀心態。
    “嗬嗬。”馬衛國笑笑不說話,隻是一個勁的盯著林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