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專家組的驚歎!

字數:3961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傍晚,夕陽的餘暉尚未完全褪去,兩輛掛著特殊通行證的軍用吉普車和一輛中巴車,風塵仆仆地駛入了紅星機械廠。
    總部派出的專家組,在接到命令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內,直接抵達了寧北!
    專家組陣容堪稱豪華:組長是國內含能材料泰鬥錢思明院士,年過六旬,副組長是兵器工業的火箭彈專家劉卓總工程師,成員包括機械與材料領域的秦懷民、以及另外幾位在化工、爆破、引信領域的頂尖專家。
    趙建國和林默早已在廠門口迎接。
    簡單的寒暄後,專家們甚至沒要求去招待所休息,直接要求:
    “去實驗室!去車間!看資料!”
    會議室內,林默站在黑板前,麵對著這群國內頂尖的學者和工程師,同樣沒有任何寒暄和廢話,直接開始介紹“紅箭1”項目的整體設計方案和HMX炸藥的初步成果。
    他從戰場需求分析入手,到武器定位、性能指標設定,再到HMX炸藥的選擇依據、合成路徑、測試數據,以及火箭發動機的設計思路、戰鬥部結構、引信保險機構、甚至包括低成本一次性發射筒的材料選型………
    侃侃而談,深入淺出。
    他提出的一些設計理念和技術路徑,讓剛剛抵達的專家們也感到有些些許驚訝。
    因為說到後麵,林默所提到的一些技術合成路線以及發展方向已經聽不懂了。
    “等等!林默同誌!”
    錢思明院士忍不住打斷了他,指著投影上關於HMX炸藥的一段分子結構式和合成路線:
    “你選擇的這個醋酸酐法,有一說一,確實是最優解,但其中這個‘低溫硝解控製’和‘閉環反應催化條件’,你是怎麽想到的?”
    “實不相瞞,這和我們實驗室目前正在秘密研究、尚未完全攻克的一個方向幾乎一致!”
    “但是我們課題組到現在都受困於這個方案,沒辦法簡化工藝流程,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而你的工藝看上去非常簡潔高效,成本在原來的基礎上甚至能砍掉一半。”
    林默笑了笑,從容回答:“錢老,我是基於分子反應動力學和能量最低原理進行的逆向推導,認為這條路徑的副反應最少,產率相對最高。”
    “低溫硝解是為了控製……”他流暢地說出了一係列極其專業、甚至有些超前的理論和計算依據。
    錢思明院士聽得眼中精光爆閃,時不時摸摸腦袋,不停地喃喃自語:
    “妙啊…原來可以這樣考慮………難怪我們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很天才的想法!”
    接著,火箭發動機專家劉卓針對林默提出的“高低壓燃燒室”和“微旋膛線”的設計,提問疑問:
    “林廠長,你這個發動機設計非常大膽!”
    “尤其是用這種簡易的‘膛線’來賦予火箭彈微旋穩定,替代複雜的尾翼機構,極大降低了成本和工藝難度!
    “這思路的確非常巧妙了!但是我想問一句,你是怎麽保證其穩定性的?”
    林默用手繪示意圖和公式講解:“劉總工,我是通過計算火箭彈飛出筒口時的初速和轉速匹配關係,確保其在一定距離內能保持穩定飛行。”
    “雖然精度不如尾翼穩定,但對於300米內的直射距離,完全足夠,且性價比極高。”
    “在這種工況使用下,就不用考慮太多了。”
    聞言,劉總工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秦懷民教授看著自己這個“學生”,更是感慨萬千。
    林默在紅箭項目中提出的關於玻璃鋼發射筒的纏繞工藝、閉鎖機構的簡易設計,讓他這個老機械專家感到眼前一亮,許多思路甚至顛覆了他固有的認知。
    就這樣,專家組的其他成員也紛紛在項目上就各自領域提出問題,林默均能對答如流。
    不僅解釋清楚了“是什麽”,更能透徹地說明“為什麽”,徹底折服了這群見多識廣的專家!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是來指導一個地方小廠的“意外發現”,卻沒想到,在這裏遇到了一位在武器設計理念上堪稱“大師”的年輕人!
    他的很多想法,不僅不落後,甚至遠遠走在了國內許多專業研究所的前麵!
    初步的交流結束後,錢思明院士激動地拉著林默的手,對趙建國和秦懷民說:
    “林默同誌提出的這些設計理念和技術方案,完全可行!而且非常先進!’
    “我看啊,‘紅箭’項目完全不需要我們來指導。”
    “有什麽需要的就招呼一聲。”
    錢老笑嗬嗬的說道:“我們這簡直就是來專門學習的!”
    ..............
    “看來人才培養也要提上日程了。”
    “不然技術研發的速度遠遠跟不上。”
    這天,剛從車間返回的林默,坐在辦公桌前,自顧自思考道。
    對於他而言,這些技術都是腦子裏現成的,無法就是重新實現而已,基本上沒有難度。
    要是擱在前世,會非常快,但是在70年代,工藝水平嚴重製約了技術落實,以至於林默還要花精力去改進工藝,甚至是產線。
    無形中耽誤大量時間。
    然而,在專家組加入後,這些工作就由專家接替,林默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來攻堅關鍵部分,於是,紅箭1項目速度大幅度加快,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不到一周時間, HEX炸藥部分完成理論量產,紅星二號車間產線正式宣布批量生產HEX高能炸藥。
    隨即,紅星1一次性火箭彈進行最後的組裝調試。
    三月一日,上午。
    一大早,何建設,馬為國兩人一臉興奮的推開辦公室,衝著剛坐下的林說道:
    “廠長,樣品製作完畢,第1批的三隻紅箭1一次性火箭筒已經下線了。”
    “很好。”
    “辛苦了。”
    看著兩人碩大的熊貓眼,林默知道肯定是昨晚又熬了個通宵。
    “前線急需的東西,我們辛苦點算不上什麽。”
    “是啊,大家夥都等著呢,上麵也高度重視。”
    何建設擺了擺手,馬為國也不以為意。
    熬了一個通宵的兩人,非但沒有疲憊,反而神采奕奕,眼神中充滿火熱。
    聞言,林默不再廢話,站起來招呼道:
    “快,馬上通知專家組,準備測試紅箭1一次性火箭筒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