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異想天開的想法!

字數:5788   加入書籤

A+A-


    辦公室裏,電風扇嘎機嘎吱嘎吱的旋轉著,攪動著悶熱的空氣。
    趙建國主任眉頭緊緊皺著。
    他剛剛聽完了林默那個關於生產電視機來解決資金困境的“異想天開”的計劃。
    他半晌沒說話,手指間夾著的煙都快燒到過濾嘴了也沒察覺到。
    他抬起眼,目光複雜地看著眼前這個年輕得過分卻又膽大包天的所長。
    說心裏話,這主意……
    乍一聽確實離譜,一個造槍造炮的軍工廠,轉頭去搞電視機?
    這簡直是驢唇不對馬嘴!
    但細細一品,有一說一趙建國心裏又不得不承認,在林默這個想法竟然透著一股子可行性。
    技術?
    林默打包票說簡單,甚至能搞出比市麵更好的。
    利潤?一台電視機幾百塊,真要是能批量生產,那錢還不是嘩嘩地來?這確實是解決眼下燃眉之急最快、最直接的法子。
    甚至比之前拿軍部訂單都要多得多。
    “林默啊。”趙建國終於開了口,聲音有些沙啞,他掐滅了煙頭,“你這個想法……膽子是真大!我老趙在軍工係統幹了這麽多年,頭一回聽說要這麽幹的。”
    “這話要不是你說的,我估計早就給轟走了,”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話鋒一轉,“不過,理兒是這麽個理兒,你說的不錯,廠子要活下去,工人們要吃飯,科研不能停,光靠等上麵撥款,確實不是個事兒。”
    他的眼神變得嚴肅起來:“但是,這事兒沒那麽簡單!”
    “最大的關卡,不在技術,不在市場,而在上頭!”
    他指了指天花板,“軍工廠生產民品,這叫‘軍轉民’,涉及到企業性質、生產計劃、物資調配、銷售渠道等一係列政策的調整!”
    “換句話說,軍改民後企業的性質就發生變化了。”
    “但是你剛剛說的兩步走,目前國內,還沒有哪個軍工廠這樣,一方麵要涉及民用市場,一方麵又涉及軍用領域,很容易被扣帽子………”
    “這需要向省工辦,甚至向部裏打報告申請特批!能不能批下來?什麽時候批下來?都是未知數!”
    趙建國站起身,在辦公室裏踱了兩步,拍了拍林默的肩膀,語氣帶著幾分安撫和告誡:
    “老弟,你的心思我明白,也是為了廠子好。這個報告,我可以陪你一起打,往上麵遞!”
    “但是,你要有心理準備,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上麵有上麵的考慮和規矩。別抱太大希望,免得最後失望。”
    林默平靜地點了點頭,他對可能遇到的阻力早有預料。
    改革之初,任何打破常規的舉動都必然伴隨著爭議和風險。
    不過這個他是有信心的。
    他剛接下來軍部的微光夜視儀的研發計劃,就沒了後續訂單貨款。
    哪有這樣的。
    就算現在不行,等後續微光夜視儀研發麵世。
    那麽也將暢通無阻。
    不過林默雖然這麽想,但嘴上還是謙虛的說道。
    “主任,我明白。但凡事總要試一試。不試,一點機會都沒有。”
    “試了,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我們去爭取。報告的事情,就麻煩您多費心了。”
    寒暄了一會兒後,林默返回辦公室,剛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坐下沒多久,門就被敲響了。秦懷民教授端著個搪瓷缸子走了進來,臉上帶著顯而易見的憂慮。
    “林默,我剛聽說貨款拖欠的事了?”秦老開門見山,眉頭緊鎖,“這可真是……事情。
    ‘啟明星’項目剛啟動,正是用錢的時候……”他歎了口氣,從口袋裏摸索出一個存折,放在林默的辦公桌上,語氣有些不好意思:
    “這是我這些年的一點積蓄,不多,大概有兩千塊錢。你先拿著應應急,給工人們發工資也好,買點急需的科研材料也行,算是我老頭子的一點心意。”
    看著桌上那本薄薄的、邊角都有些磨損的存折,林默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秦老這份情誼,沉甸甸的。
    但他怎麽可能動用一位老教授畢生的積蓄來填廠子的窟窿?
    林默將存折輕輕推回到秦老麵前,語氣誠懇而堅定:
    “秦老,您的心意我領了!但這錢,所裏絕對不能要。這是您的養老錢,您留著。資金的問題,我已經在想解決辦法了。”
    秦懷民還想堅持:“林默,這時候就別跟我客氣了!廠子倒了,項目黃了,我這錢留著又有什麽用?”
    林默笑了笑,示意秦老坐下,然後將自己的“軍轉民”生產電視機的計劃,以及向上麵申請的想法,詳細地告訴了秦懷民。
    秦懷民聽完,驚訝地張了張嘴,花白的胡子都翹了起來:
    “生產電視機?這……這能行嗎?”縱然秦老幹了一輩子軍工研究,這個老派學者,一時間也有些轉不過彎來。
    “技術層麵絕對可行,甚至我們有優勢。”林默自信地說,“關鍵是政策和市場,但這確實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快實現自我造血的途徑。”
    秦懷民沉思了片刻,他畢竟見多識廣,很快便意識到了這個計劃的內在邏輯。
    拋開最初的驚訝,他從技術發展和企業生存的角度思考,緩緩點頭:
    “嗯……如果技術上真有把握,這倒不失為一個打破僵局的好思路。利用我們的技術儲備,生產市場急需的產品,換取資金反哺科研,這符合‘以民養軍’的思路。”
    “我在國外考察時,也聽說過一些大型軍工企業涉足民用領域,效果不錯。”
    但隨即,他也和趙建國一樣,回到了那個核心問題:“可是,政策允許嗎?上麵能批準嗎?這可是個敏感話題。”
    “報告已經請趙主任幫忙往上遞了。”林默答道,“批不批準,需要時間,也需要運氣,但我們不能幹等。”
    他目光灼灼地看著秦老:“我的想法是,政策層麵我們去努力爭取,但技術儲備,必須立刻開始準備!不能等到批文下來再動手,那樣就太晚了。”
    “我們可以先把電視機相關的技術吃透,甚至做出樣品。一旦政策放開,我們就能第一時間搶占市場!”
    “未雨綢繆,技術先行!這個思路對頭!”秦懷民教授聞言,不禁撫掌表示讚同。
    搞科研的人,最欣賞的就是這種前瞻性和行動力。“那你打算怎麽開始技術儲備?”
    林默站起身,拿起桌上另一份他熬夜寫好的技術資料:“我這就去研究所,這批新來的大學生,是時候給他們加加擔子了。”
    來到研究所那間臨時充作實驗室和教室的平房,二十多名學子正在分組討論“啟明星”項目的基礎理論問題。
    你一句,我一句,氣氛熱烈。
    看到林默進來,大家瞬間安靜下來,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林默沒有廢話,直接將那份關於電視機技術的資料放在了桌上最顯眼的位置。
    那厚厚的稿紙上,畫滿了清晰的電路圖、結構爆炸圖、顯像管工作原理詳解,甚至還包括了一些這個時代尚未普及的優化設計。
    比如更穩定的電源電路、更清晰的信號接收方案等。
    其專業和詳盡程度,讓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價值連城。
    “同誌們,臨時加個任務。”林默的聲音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除了‘啟明星’項目,我們所即將啟動一項重要的技術預研任務,代號‘春風’。”
    他指了指那摞資料:“這是關於民用電視機技術的全套初步設計資料。”
    “你們的任務,就是在繼續‘啟明星’項目的同時,分組對這份資料進行深入學習和驗證。”
    台下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電視機?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個新鮮又時髦的東西!很多人家甚至都沒見過。
    林默繼續部署:“李衛國,趙誌剛,你們電子組的核心任務不變,仍是微光夜視的電子倍增部分。”
    “但孫偉良,你帶兩個人,成立一個‘信號處理與電路小組’,重點研究電視機的高頻頭、中放通道和視頻放大電路。”
    “周偉,你機械組的重點仍是夜視儀結構,陳雪你帶幾個人,成立‘顯像與掃描小組’,研究顯像管的驅動、偏轉線圈的設計。”
    “其他同學,根據興趣和專業背景,參與到這兩個小組的輔助研究中來,秦老會總體指導。”
    他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而充滿求知欲的臉龐:
    “這項預研任務,意義重大。它不僅是為了驗證一項民用技術,更是鍛煉你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產品能力的絕佳機會!”
    “我希望你們能像攻克科研難題一樣,認真對待它,吃透每一個細節,甚至能提出改進意見!”
    雖然不明白為什麽突然要研究電視機,但出於對林默的無條件信任和對新技術的好奇,學生們重重的點頭。
    尤其是被點名的孫偉良和陳雪,更是興奮異常。
    “保證完成任務,林所長!”孫偉良率先表態。
    “我們會盡快吃透技術要點!”陳雪也推了推眼鏡,認真地說。
    很快,研究所裏出現了有趣的一幕,一些人在昏暗的角落擺弄著光電倍增管和光學鏡頭,探討著微光夜視儀的技術難點。
    另一些人則圍在一起,對著電視機的電路圖爭論不休,計算著參數,空氣中彌漫著焊錫和鬆香的味道。
    林默看著這一幕,心中稍定。
    按照他的估計,等政策下來,電視機的技術就差不多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