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給這個時代一點小小的震撼!
字數:5868 加入書籤
趙建國主任幾乎是踩著風火輪衝進紅星廠,臉上的笑容比七月的太陽還要燦爛,人還沒進林默辦公室的門,洪亮的嗓門就已經傳了進來:
“批了!批了!林默!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他一把推開辦公室的門,手裏揮舞著一份剛剛收到的文件,激動的額頭上都是汗珠:
“上麵批複了!同意咱們作為‘軍轉民’試點,可以生產電視機了!”
“我的老天爺,我真沒想到,這麽異想天開的事情,部裏竟然真的能點頭!”
林默正在修改“啟明星”項目下一步的實驗計劃,他雖然已經提前通過加密電話知道消息,但還是由衷的感謝道:
“還是趙主任幫的忙,辛苦您了。”林默起身接過文件,快速瀏覽了一遍,確認無誤。
“辛苦啥!是你會折騰!”
趙建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扇子猛扇了幾下,依舊難掩興奮,
“這下好了,路子算是蹚開了!說吧,林大所長,接下來咱們怎麽幹?是立刻改造車間,直接上生產線?”
林默給趙建國倒了杯涼茶,沉吟片刻,搖了搖頭:
“主任,我是這麽想的,自己從頭建設生產線,時間周期太長,至少需要大半年。”
“要是之前倒是無所謂,但是現在我們等不起,廠裏的資金鏈等不起,目前隻有三個月的時間,不對,目前隻有兩個半月了。”
他走到窗前,看著外麵忙碌的廠區,思路清晰地說道:
“最快的方法,是尋找現成的、有相關基礎的廠子,直接進行合作或者整合。”
“利用他們現有的廠房、部分設備和技術工人,我們注入技術、管理和訂單,進行適應性改造,這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形成產能。”
趙建國聞言,冷靜了一些,摸著下巴思考:
“現成的廠子……有電視機生產基礎的……咱們寧北,好像沒有像樣的電視機廠啊,倒是省城可能有……”
“不一定非要電視機廠。”林默提示道,“任何有電子裝配基礎、有相關機加工能力的廠子都可以考慮。比如……收音機廠、電子儀器廠之類的。”
“收音機廠?”趙建國眼睛猛地一亮,啪地一拍大腿:
“你這一說,我想起來了!咱們市裏還真有這麽一家!市無線電三廠!”
“以前就是生產‘東方’牌收音機的,前幾年效益就不行了,產品賣不出去,聽說最近已經徹底停產,工人放假,廠子都快黃攤子了!設備和廠房應該都還在!”
這簡直是瞌睡遇到了枕頭!
一個瀕臨倒閉的收音機廠,擁有現成的電子裝配車間、熟練的工人和基本的廠房設施,正是紅星廠最理想的合作對象!
“無線電三廠……位置、規模怎麽樣?”林默立刻來了興趣。
“位置就在城西,離咱們這不遠。規模嘛,比咱們紅星廠小點,但也有四五百號人。”
趙建國回憶著,“這事兒光咱們想不行,得和市裏溝通。無線電三廠歸市工業局直管,要動它,得先過市工業局那一關,恐怕還得市裏主要領導點頭。”
“事不宜遲,那就麻煩趙主任您盡快牽線,我們和市工業局接觸一下。”林默當機立斷。
趙建國也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沒問題!我這就回去打電話聯係!估計市裏聽說咱們紅星廠要接手這個爛攤子,還準備生產電視機創外匯,得樂瘋了!”
果然,當趙建國以市國防工辦的名義,將紅星機械廠希望整合市無線電三廠,利用其基礎轉產電視機的意向傳達給市工業局後,立刻在市工業局乃至市領導層麵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寧北市作為北方的一個工業城市,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同樣麵臨著巨大的經濟轉型壓力。
全市數百家國有企業,效益好的屈指可數,大多都和無線電三廠一樣,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步履維艱,產品滯銷,設備老化,負擔沉重。
如何盤活這些存量資產,解決工人就業,增加財政收入,是擺在市領導麵前最頭疼的難題。
紅星機械廠?
市裏大部分領導對這個名字並不算太熟悉。
隻知道是個軍工廠,似乎最近有點起色,但具體搞出什麽名堂,並不十分清楚。
畢竟軍工係統相對獨立,與地方經濟往來不算特別密切。
現在,這個軍工廠居然主動找上門,說要整合一個倒閉的廠子生產電視機,還提到了“出口創匯”的可能?
這消息如同在沉悶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
市工業局的王為民局長,在之前聯合生產的時候,和紅星廠接觸過,所以在聽到消息後,高度重視。他立刻向市主要領導做了匯報。
“我建議全麵推進和紅星廠的整合計劃。”
“之前工作上和紅星廠有過一部分接觸,紅星廠有一定的科研實力,如果能成功,可以為我們後續企業的改造作出示範。”
王局長這般說道。
很快,在趙建國的安排下,一次小範圍的非正式會談在市工業局的會議室裏進行。
一方是市工業局王局長和幾位相關科室負責人,另一方則是林默和趙建國。
寒暄過後,王局長直接開門見山:
“林默同誌,趙主任已經把你們的大致想法跟我們介紹了。說實話,我們很感興趣,也很支持!”
“無線電三廠的情況你們可能也了解一些,確實是市裏的一個包袱。如果紅星廠有能力把它盤活,還能生產出有市場競爭力的電視機,這對市裏是件大好事!我們工業局一定全力配合!”
“感謝王局長的支持。”林默不卑不亢地回應:
“我們研究所已經完成了電視機全套技術的研發,性能可靠。現在缺的是快速產業化的平台,無線電三廠的基礎設施和人員,正是我們需要的。”
“技術真的完全掌握了?”王局長還是忍不住確認了一下,這年頭,能獨立研發電視機的單位可不多。
更何況還是個小廠。
“這一點請王局長放心。”林默自信地回答,“我們可以隨時進行技術演示,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整合與轉產。”
“那我們進一步聊聊………”
會談的氣氛很融洽,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作意願,話題自然而然地延伸開去。
從無線電三廠的具體情況,聊到了電視機市場的前景,又逐漸擴展到如何利用這次合作,撬動寧北市更多的工業資源。
林默結合前世的知識和對未來經濟走勢的把握,在交談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一些遠超這個時代普遍認知的經濟觀點和思路。
當王局長談到市裏其他一些效益不好的機械廠、五金廠時,林默順勢說道:
“王局長,其實盤活這些企業,未必都需要像我們這樣直接注入全新產品,有時候,思路轉變一下,就能找到出路。”
“哦?林默同誌有什麽高見?”王局長頗感興趣地往前傾了傾身子。
“比如,一些有機加工能力但沒產品的廠子,可以轉向‘專業化協作’。”
林默生怕王局長聽不懂,舉例說明:
“就像我們未來生產電視機,除了核心的電路板和顯像管組裝,還需要大量的金屬衝壓件、塑料外殼、旋鈕、包裝箱等等。”
“這些都可以外包給市裏其他有相應能力的工廠生產,我們提供技術標準和訂單,他們負責加工。”
“這樣,我們減少了自身投資,專注於核心技術和總裝,而他們也獲得了穩定的生產任務,實現了‘雙贏’。”
“專業化協作,產業鏈配套……”
王局長喃喃重複著這兩個對他來說還有些陌生的詞匯,眼睛越來越亮。
漸漸的他發現,這完全不同於過去那種“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模式,是一種更高效、更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
林默繼續深入,一點一點的說著:“再比如,市裏可以考慮規劃建立‘工業園區’,將一些關聯企業相對集中,降低物流成本,促進信息交流和技術擴散。”
“對於有潛力的產品,比如我們的電視機,如果未來市場反應良好,市裏甚至可以牽頭,組建以拳頭產品為龍頭的‘企業集團’,整合研發、生產、銷售資源,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優勢,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甚至走出國門。”
同時林默還提到了“挖掘潛在消費需求”,“注重品牌建設和售後服務”,“利用政策吸引外來投資”等等觀點。
這些在四十年後看似平常的商業邏輯,在1979年的內地城市,無異於一顆顆投入平靜水麵的思想炸彈!
王為民聽著林默的侃侃而談,心中的驚訝簡直無以複加!
他原本以為林默隻是一個有點技術本事的軍工幹部。
沒想到對方對經濟運作、企業管理、甚至區域產業規劃都有如此深刻和超前的見解!
連他這個主管全市工業的局長都從未深入思考過,或者隻停留在模糊的感覺層麵,卻被林默清晰的邏輯闡述了出來!
“了不得!了不得啊!”王局長忍不住拍案叫好,看著林默的眼神充滿了驚歎和敬佩:
“林默同誌,你這番話,真是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想不到你在軍工領域是專家,對經濟工作也有這麽深的研究!你剛剛說的這些這些想法太有價值了!”
他激動地對趙建國說:“老趙,你們紅星廠可是藏龍臥虎啊!林默同誌不僅是技術專家,更是難得的經營管理人才!”
趙建國與有榮焉地笑著,雖然他有些名詞也沒完全聽懂,但不妨礙他覺得林默厲害。
這次會談,成果遠超預期。
不僅就整合無線電三廠的事宜達成了初步共識,林默更用他超前的視野,給市工業局的領導們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市場經濟啟蒙”。
王局長當場拍板決定,會立刻向市裏主要領導詳細匯報林默的這些思路,並全力推動無線電三廠的整合工作,將其作為市裏工業改革的一個試點和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