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激光製導!
字數:6752 加入書籤
“林默,‘風暴’的測試數據非常完美,全麵達到甚至超過了預定設計指標。”
秦老走到林墨身邊,臉上帶著笑意的說道。
“你看,我們是不是盡快將測試報告整理出來,上報省工辦和部裏?申請正式驗收,準備列入裝備序列?南疆前線正等著呢,”
在秦老看來,如此成功的武器係統,理應盡快交付部隊,形成戰鬥力,這也是軍工研發的最終目的。
然而,林默望著遠處那被火箭彈徹底犁過一遍、滿目瘡痍的靶區,卻緩緩地搖了搖頭。
“秦老,上報和驗收的事情,暫時不著急,得緩一緩。”林默的聲音平靜。
“不著急?”秦老愣住了,臉上寫滿了不解,他不太明白:
“這……這是為什麽?剛剛測試的性能已經足夠優秀了!”
“是有什麽新的事情嗎?”
林默轉過身,看向秦老:“‘風暴’的性能是很好,但它還能變得更好。”
“而且我有一個新的想法,或許能借著‘風暴’這個平台,給上麵那些還在爭論‘大炮真理’的老同誌們……好好上一課。”
“上一課?”聽到這裏,秦懷民更加困惑了。
“準確的來說是讓他們開開眼界。”
林默說道:“王部電話裏的說的情況,您也知道了。很多人認為我們搞信息化,搞無人偵察是異想天開,認為發展更大、更猛的火力才是王道。”
“那麽,我們就用他們最能理解的方式——極致的火力打擊效率,來告訴他們,信息與火力的結合,究竟能爆發出怎樣的威力!”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地吐出了他的新目標:“我準備,為‘風暴’火箭炮,攻堅激光製導技術!”
“激光製導?!”秦懷民聞言,花白的眉毛緊緊擰在了一起。
他對這個詞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印象深刻,但這份印象並非美好。
“林默,你可知道,激光製導技術,在國內並不是空白。”秦懷民語氣沉重地說道:
“大概十年前,代號‘7712工程’的激光製導炸彈項目就啟動過,當時匯集了國內光學、電子領域的不少精英力量,試圖攻克難關。”
“但是……很遺憾,最終因為技術基礎太薄弱,尤其是激光指示器的穩定性,導引頭的抗幹擾和靈敏度、以及惡劣天氣下的作用距離等核心難題遲遲無法突破,項目最終……下馬了。”
他歎了口氣,眼神中帶著一絲對往昔艱難的感慨:“目前國內確實有幾家頂尖的光電研究所還在繼續這個方向的探索。”
“但無一例外進展緩慢,公認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我們紅星廠雖然近來發展不錯,可畢竟底子還是太薄了,直接衝擊這種高精尖領域,是不是步子會不會邁得太大了?”
秦老的擔憂合情合理。
激光製導,在這個時代,是妥妥的高科技壁壘,涉及精密光學、自動控製、半導體器件、大氣物理等多個尖端學科,其難度遠超改進一款現有槍械或者研發一款新的火箭炮。
比微光夜視儀還要高出一個等級。
然而,林默的臉上卻看不到絲毫的畏難情緒,他大手一揮,語氣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自信與魄力:
“秦老,十年前不行,不代表我們現在不行!”
“十年前的基礎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沒什麽技術難關是注定攻不破的,關鍵在於決心、方向和資源!”
他進一步分析道:“而且,您別忘了,我們在激光相關的光學係統上,並非什麽基礎都沒有。”
“‘啟明星’微光夜視儀項目,讓我們積累了高性能光學鏡片加工、鍍膜和像增強管的核心技術!”
“激光製導的核心之一,就是高精度、高透光率的光學鏡頭和穩定的激光發射接收係統,這與我們在微光夜視儀上攻克的技術,有相當程度的共通性!”
“這就是我們的突破口!”
林默的這番話,讓秦懷民怔住了。
他仔細一想,確實如此!
微光夜視儀的核心在於捕捉和增強極其微弱的光線,而激光製導則需要精確控製和接收特定波長的強激光。
兩者在光學設計、材料、精密加工上,確實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係!
“更重要的是,”林默壓低了聲音:“對於激光製導的整體技術路徑和關鍵難點,我腦子裏已經有了比較非常清晰的脈絡。”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從零開始的摸索,而是有目標的複刻和優化!”
他這話半真半假。
真的是,他確實掌握著超越時代的技術原理,假的是,他必須將其轉化為這個時代能夠理解和實現的技術語言。
“好!既然你如此有信心,那我按照你說的來。”秦老用力地點了點頭。
他知道一旦激光製導技術真的被紅星廠攻克並集成到“風暴”火箭炮上,那帶來的將不僅僅是武器性能的躍升,更是對整個軍隊作戰理念的一次強力衝擊!
這堂課,足以震撼所有人!
想到就做,回廠區之後,林默立刻召集了電子與信息工程研究室,光電技術研究室的核心骨幹,連同從輕武器研究室臨時抽調來的幾位精通機械結構和彈藥設計的工程師,組成了“激光製導火箭彈”緊急攻關項目組,代號“點睛”。
在項目組的第一次會議上,林默沒有過多鋪墊,直接站在黑板前,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向還有些茫然的團隊成員闡明了激光半主動製導的基本原理:
“同誌們,這一次我們的目標很簡單,但也很艱巨——讓‘風暴’火箭彈長出‘眼睛’,指哪打哪!”
他在黑板上畫出了示意圖。
“核心原理,可以概括分為兩部分:”
“第一是激光指示器。由前沿偵察員攜帶,發現目標後,向目標發射一束編碼的,人眼不可見的特定波長和頻率的激光,這束激光會在目標表麵形成漫反射。”
“第二彈載導引頭,安裝在火箭彈頭部。”
“它內部有光學係統和激光敏感元件,火箭彈發射後,在飛向目標區域的途中,導引頭會不斷搜索、捕捉從目標區域反射回來的那束特定的編碼激光信號。”
“一旦鎖定信號。”林默在導引頭後麵畫了一個控製回路,“導引頭內的控製電路會根據接收到激光信號的能量中心偏差。”
“實時解算出火箭彈與目標之間的方位誤差,然後生成控製指令,驅動彈體尾部的鴨式舵麵進行偏轉,不斷修正彈道,直至……精準命中!”
他將複雜的製導原理拆解成了清晰的邏輯鏈條。
錢學明、李衛國、孫偉良等技術骨幹聽得目瞪口呆,隨即眼中爆發出狂熱的研究興趣。
“原理就是這樣。”林默放下粉筆,目光掃過眾人:“接下來,就是開幹!我們的時間非常緊迫,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樣品!”
為了縮短研發周期,林默再次發揮了他在體製內調動資源的驚人能力。
他直接要通了趙建國辦公室的保密電話。
“趙主任,又要麻煩您了!”林默開門見山。
“你小子,又有什麽新花樣?‘風暴’不是剛測試完嗎?聽說完美超過原來的預期,可以直接準備報告部裏等待列裝了。”趙建國那邊似乎心情不錯,笑著問道。
“趙主任,‘風暴’是好了,但我還想給它加點‘料’,目前還遠遠不夠。”林默說道。
“還要加什麽東西?”趙建國疑惑的問道。
“我們需要研發一套配套的激光製導係統,需要您幫忙協調一些現成的技術和部件。”
“激光製導?”聽到這個詞,電話那頭的趙建國明顯吸了一口涼氣,聲音都提高了八度:
“林默!你小子是真敢想啊!那玩意兒……可是個無底洞!比你們搞彩電、搞火箭炮難多了!你要那東西幹嘛?難道……”
他腦子裏瞬間閃過一個驚人的念頭,聲音都帶著一絲顫抖:
“不對,你……你想搞激光製導火箭彈?!”
“沒錯!”林默肯定地回答,“所以需要您幫忙,協調一些基礎部件,比如特定波長的摻釹釔鋁石榴石晶體,高靈敏度矽光電探測器,小型化高精度陀螺儀,還有相關的一些半導體元器件和特殊光學玻璃材料。”
“我們主攻最核心的編碼激光器、抗幹擾導引頭和控製算法。”
趙建國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好幾秒,顯然被林默這個大膽到近乎瘋狂的想法震住了。
他雖然不是技術專家,但也知道激光製導的難度和意義。
這小子,剛搞出個大炮仗,轉頭就要給這炮仗裝上眼睛?
這思維跳躍得讓他這個老軍工都跟不上趟!
“你……你小子……”趙建國半天才憋出一句話,“真他娘的是個天才!老子算是服了你了!”
他雖然不明白林默具體要怎麽做,但基於對林默能力的盲目信任,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拍了板:
“行!我不管你要幹什麽,既然你開口了,我就去給你跑!”
“我這就聯係科學院光電所,還有幾個搞激光和半導體的重點單位!就算去求爺爺告奶奶,也給你把這些東西協調過來!”
這就是林默的策略:
利用現有的、相對成熟的技術和部件,集中全所力量,猛攻最核心、最關鍵的幾個技術堡壘,實現快速突破。
這遠比從零開始全鏈條研發要高效得多。
說完激光製導的事,趙建國語氣輕鬆了些,告訴林默另一個好消息:“對了,你上次要的那個小型活塞發動機的生產線,有著落了!”
“哦?這麽快?”林默心中一喜。
“嗯,省裏出麵協調,從贛北一家瀕臨關停的摩托車發動機廠調劑過來的。”
趙建國解釋道:“那家廠子以前生產過一批軍用挎鬥摩托的發動機,後來軍品訂單減少,效益不行了。這條生產線是七十年代末引進的,技術還算可以,能生產排量從50cc到150cc的小型活塞發動機。”
“雖然精度和材料可能比不上國外最先進的,但基礎是有的,正好符合你的要求。”
“設備正在拆卸打包,大概七天後就能運到你們廠,價錢也談好了,連同部分技術資料和庫存配件,一共二十八萬人民幣,省裏給你們出一半,算是支持研發。”
二十八萬人民幣,在這個年代不是小數目,但相對於一條完整的、能立刻投入使用的發動機生產線而言,無疑是極其劃算的。
林默表示感謝,這條生產線,將直接關係到“天眼”無人機項目的動力心髒!
掛斷電話,林默精神大振。
發動機和激光製導兩線並進,資源正在快速匯聚。
他回到“點睛”項目組的臨時實驗室,團隊成員已經按照他劃分的方向,熱火朝天地投入了工作。
錢學明帶著電子組的人開始研究編碼激光的驅動電路和抗幹擾算法,李衛國和光電組的人則開始設計激光發射器和導引頭的光路。
孫偉良則領著機械組的同事,開始根據林默提供的草圖,設計能夠承受火箭彈發射過載和高速旋轉的控製係統.......
實驗室裏,黑板上的公式和電路圖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不斷更新著,圖紙更是鋪滿了整個桌麵。
計算尺和手搖計算機的聲音此起彼伏,每個人都清楚任務的艱巨,不敢有絲毫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