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永遠是沒錯的,錯的永遠是其他人

字數:4860   加入書籤

A+A-


    紅燈高掛,長槊如林。
    入苑坊坊牆之上,不知道多少身穿甲胄的衛士,在除夕夜,依舊緊守著十六王宅。
    坊門下,韋諒有些不舍地將黑鞘橫刀遞了過去。
    守將接過橫刀,然後將銅質魚符還了回來,同時麵無表情的後退一步,一揮手,前麵的衛士立刻退開。
    動作之間,腳步整齊,甲胄的摩擦聲不由得讓人心驚。
    馬車緩慢前行,終於進入了十六王宅。
    韋家所有護衛被留在了坊外,隻有兩名家仆左右跟隨。
    韋諒平靜的目光輕輕掃過這些坊門守將,他們當中,有人是皇帝的眼線,也有人是李林甫的眼線。
    誰都在時刻盯著東宮。
    韋諒抬頭看向前方,好奇的看向整個十六王宅。
    高牆林立,府門高聳。
    燈光照耀下,景象頗有幾分壯觀。
    這裏來回雖然也有不少衣著華麗的人在各王宅進出,但相比於十六王宅外,這裏就要冷清許多了。
    十六王宅,李隆基。
    李隆基政變起家,對類似事情防範特別嚴格。
    所以在很早,他就建了十王宅,令諸王集中居住,嚴厲杜絕他們參與朝政,嚴格禁止諸王與群臣交結。
    甚至皇太子也不在東宮單獨居住,隻是在十王宅中辟出一處別院,由宮中宦官密切照料皇子起居,嚴密監視。
    任何外出都需要提前請示準許,異常防備。
    防兒子跟防賊似的。
    皇帝啊!
    思索之間,韋諒不經意的抬頭,一座無人出入,異常冷清的府邸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壽王府。
    韋諒牽馬而行,眼底不由得閃過一絲冷嘲。
    當年在武惠妃在時,為了自己的皇後之事和兒子李琩的太子之位不擇手段,甚至最後讓李隆基一日殺三子,可最後呢,武惠妃一死,李隆基立刻立李亨為皇太子。
    後來更是將李琩的壽王妃變相的掠奪進皇宮,成了一樁震驚長安,乃至於整個天下的醜事。
    是個人都能夠感受到李琩心中的痛苦,怨恨,還有無奈。
    但活該。
    韋諒不是什麽沒有人生閱曆的小白,他甚至能夠看出這裏麵隱藏最深刻的政治屠殺。
    是的,屠殺。
    楊玉環在宮中一天,李琩的地位就越尷尬,別說是朝中百官,就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皇帝對李琩的忌憚和厭惡。
    這種情況下,又有哪個官員,會在這個時候靠近李琩。
    甚至不客氣的人,就是原本李琩身邊的那些人怕是恨不得立刻從他身邊逃離,免得被皇帝記恨。
    李隆基不僅給李琩,戴上來一頂綠帽子,還將他的臉按在爛泥裏,狠狠的踩。
    一日殺三子。
    韋諒甚至懷疑,李隆基是將自己錯殺三子的怨恨,全部都報複在李琩的身上。
    皇帝永遠是沒錯的,錯的永遠是其他人。
    當然,還有李林甫,皇帝打壓李琩,未嚐就不是在警告他這個宰相。
    韋諒輕輕冷笑。
    最是無情帝王家!
    最是無情帝王!
    韋諒神色微微嚴肅起來,壽王李琩如此,東宮的太子李亨,又能好過多少呢!
    而他們一家早就徹底綁在李亨這輛戰車上,根本脫身不得。
    李亨在關鍵時刻,還能夠將他們一家人全部拋棄,以求自保,而他們一家人呢?
    不知不覺中,韋諒的手已經落在了腰間。
    腰間空蕩蕩的。
    原本應該在那裏的橫刀,已經被放在了坊門處。
    韋諒一瞬間緊緊握緊了拳頭。
    ……
    不知不覺中,馬車在十六王宅東南麵一座門樓宏偉,守衛森嚴的大宅前停了下來。
    太子府。
    華燈初上,鴻門紅。
    一片氣派景象。
    馬車停下,一身緋色魚紋圓領袍,頭戴黑色璞帽的中年人從馬車裏走了出來,身材魁梧,麵色肅正,赫然正是韋諒的父親。
    正議大夫,長安縣令韋堅。
    “阿耶!”韋諒對著韋堅微微點頭,然後快步來到另外一側,伸出手,身穿紅綠襦裙,頭戴金飾的薑氏,從馬車中走了出來,然後在韋諒的攙扶下,走下馬車。
    韋諒低頭:“阿娘!”
    “今夜小心些說話,太子府不比家裏。”薑氏神色間閃過一絲謹慎,每次來十六王宅,總讓她有些不安。
    “兒子省得。”韋諒點頭,道:“阿耶在家中都說過了。”
    “嗯!”薑氏的目光隨即跟著看向另外一側,兩名家仆從馬車上取下兩個禮匣,薑氏這才帶著韋諒,跟著韋堅一起上前。
    來到府門下,韋堅忽視四周的衛士,一邊讓人將賀禮遞過去,一邊溫和的對著著門口青衣無須,麵容普通的中年內侍點頭,同時好奇的道:“李監,新年安康,今日為何在門口?”
    “自然是為了殿下和韋郎君開心順意,新年安康。”李輔國的目光落在一側的韋諒身上,笑著點頭道:“這便是少郎君吧,果然英姿非凡,翩翩瀟灑。”
    “見過李監,新年安康!”韋諒有些羞澀的拱手行禮,隨即端正起身,舉止之間,一派溫潤如玉的世家公子模樣。
    “少郎難得,真的是長安少見的美少年啊!”李輔國讚歎一聲,然後讓開門口道:“郎君請進。”
    “好!”韋堅神色平靜下來,對著李輔國點點頭,然後帶著韋諒和薑氏進入了太子宅。
    韋諒路過門口的時候,再度對著李輔國微微拱手。
    李輔國點點頭,神色不由得笑了起來。
    少年人啊!
    看著遠去的人影,李輔國的神色逐漸的平靜下來,安排人帶著韋家的家仆將新年禮送進廂房,同時警惕的看著四周。
    韋諒平靜的跟著父母前行。
    他心中不由得一聲感慨,李輔國也沒有史書記載的那麽難看,不過是普通而已。
    當然,或許在皇家的眼裏已經足夠難看了。
    更可能的,是他在後麵做的那些事情,被人記恨,然後史筆一揮,就成了樣貌奇醜無比,囂張跋扈的李輔國。
    然而大唐的內侍,從來不能等同於宋明的太監。
    且不說人盡皆知的高力士,在大唐,就在前些人,還有一個內侍,牢牢的壓在了高力士的頭上。
    這個人就是楊思勖。
    內侍監,右監門衛將軍,驃騎大將軍兼左驍衛大將軍,上柱國、虢國公楊思勖。
    大唐有兩個挖心狂人。
    一個人是丘行恭,一個就是楊思勖。
    楊思勖一點不比丘行恭差,勇猛凶狠,膂力強韌,殘忍好殺,替玄宗專管征伐之事,在開元年間平定了大量的東南叛亂,戰功赫赫,地位和寵信超過了高力士。
    也就是去年的時候,楊思勖病亡,高力士才真正做了內侍省首領,以內侍監,領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渤海郡公。
    高力士是唐玄宗李隆基身邊的絕對親信,而李輔國,是高力士一手推薦到東宮來的,早年更是高力士的貼身仆役。
    這裏麵,就有餘地可以操作了。
    想到李輔國之前的模樣,韋諒有些醒悟。
    他們似乎很喜歡氣態俱佳的少年。
    行走之間,韋諒的神態逐漸調整,帶著成熟的眼神消失,一個有些稚嫩羞澀的少年君子,逐漸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