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征蓬出漢塞(五)

字數:2732   加入書籤

A+A-


    “金曦二十一仙俠”爭強好勝,沒等樂新羽哥哥帶領,就擅作主張疾奔考場,結果搭錯車,又淋成落湯雞,狼狽不堪地求助樂新羽,最終還是特許參加了文考。
    星星帝國文考的慣例,沒有那麽多花花腸子,隻考千字文。
    打開考卷,欣喜若狂,因為試卷上赫然在目,寫的是——
    又到一年科考時,願所有考生都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挑戰,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科考的緊張氛圍,古今皆有。這不僅讓當代考生倍感壓力,古代的科舉考生,同樣麵臨著嚴苛的考驗。
    請以“古今科考”為話題,寫一篇千字文,談談你的感悟。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昨晚,“金曦二十一仙俠”和樂新羽哥哥談的最多的就是這個話題,早上來的路上,他們還喋喋不休呢。為此迷了路,險些取消文考資格。
    寒冰玉女歐陽玉玟坐在自己的號舍裏,認真審題,飛速運轉腦細胞,一揮而就,不到一個小時,就洋洋灑灑完成任務,第一個走出考室。她的題目是《科考號舍之我見》:
    科考製度,在星星帝國曆史上,源遠流長,從大隋帝設立科舉到大清帝廢除八股文,曆經了1300多年的風風雨雨。
    期間,大約有十萬名進士和百萬名舉人,通過科舉走向仕途,成為了各朝各代的中流砥柱。
    盡管科舉之路充滿艱辛,但是,正是這樣的曆練,讓這些學子們,在未來的仕途中,能夠更好地承擔起“天降大任”!
    大宋中期,專門的貢院考場開始出現,號舍成為標配,每間號舍僅僅隻有3平方米。
    在科舉製度初現的大隋和大唐初期,考場並未專用,經常借用吏部辦公區進行考試。
    直至唐明皇執政時期,科舉考試才由吏部轉至禮部主持,並且設立了貢院。但是,此時貢院仍然是臨時搭建,考後立即恢複原狀。
    到了大宋中期以後,官府開始修建專門的貢院建築。這些貢院內,設有眾多相互隔開的小房間叫號舍,以供考生們在此獨自應試。
    號舍的空間雖小,僅有3平方米左右,但它們卻承載著無數考生的夢想與努力。
    然而,這3平方米的號舍,並非每位考生都能擁有。在貢院的建造過程中,偷工減料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號舍麵積嚴重不足,甚至無法容納一床草席。
    考生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應試,不僅身體難以承受,更影響了他們的發揮,尤其是出身高貴的名門望族子弟,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奢靡生活,哪裏吃得了這種苦。
    所以,榜上有名的,往往都是那些渴望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
    如今的文考,盡管保留了號舍隔音效果好的傳統,但設計標準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杜絕了一切舞弊的可能……
    雷霆劍皇獨孤善是緊隨其後、第二個交卷的家夥。他的思路清晰,別具一格,取題為《號舍與分數》:
    古代的科考規定,鄉試、會試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考試結束後,號舍便被封存起來,等待下一次考試再啟用,目的就是節約成本。
    在這期間,由於缺乏維護,號舍內往往塵土遍布,蜘蛛網密布。有的號舍,甚至破舊到無法遮擋風雨,給考生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盡管如此,考生們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寧可自己淋雨,也要保護好考卷。
    他們隻能自己動手清理號舍,盡可能地營造一個相對整潔的考試環境,避免因為意外影響了分數。
    這樣的經曆,無疑會對他們的考試心態和發揮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古代科考製度的背景下,考場環境顯得尤為特殊。每逢科考時,考生們需要進入一種被稱為“號舍”的獨立小房間,進行應試。
    這些號舍雖小,卻承載著無數考生的夢想與期望。它們通常僅僅有幾平方米大小,卻分隔成了考生們獨自思考、答題的空間。
    然而,這樣的考試環境,並非總是理想的。有時,由於貢院的建造質量不佳,或者維護不足,號舍的條件可能相當簡陋。甚至有的號舍,無法容納一床草席,讓考生們在應試時,備受身體上的折磨。
    此外,號舍內的塵土和蜘蛛網,也常常影響考生的發揮,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盡管如此,考生們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往往不顧號舍條件的艱苦,努力保持冷靜和專注。
    他們甚至不惜自己動手清理號舍,以盡可能地營造一個相對舒適的考試環境。
    這樣的經曆,無疑鍛煉了他們的意誌力,也成為了人生中難忘的一課。金榜題名後,許多踏進仕途的考生,成為了清真廉明的好官,給百姓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我以為與這樣的經曆,相得益彰!
    當代的某些地方,規避了傳統號舍文化,卻到處裝滿了攝像頭,準備了安檢役,甚至安排了竊聽車,為什麽舞弊現象越來越多,舞弊方式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呢……難道我們不應該好好反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