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提升眼界

字數:4002   加入書籤

A+A-


    這天的培訓老師帶著我們參觀了總部大樓,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個龐大商業帝國的中樞如何運作。
    我們首先來到了數據監控中心。
    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跳動著全國各地的訂單數據,不同顏色的線條交織成密集的網絡。
    “這裏就是公司的心跳。”培訓老師指著屏幕。
    “每秒鍾處理成千上萬的訂單,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係統會立即預警。”
    我看著屏幕上流動的數字洪流,忽然想起自己當騎手時。
    每天在街頭巷尾奔波,從未想過背後的係統竟如此精密複雜。
    接著我們來到客服中心。整齊排列的工位上,客服人員戴著耳麥,處理著各種事情。
    我不禁想起自己當騎手時,被顧客投訴,就是經過這些客服處理吧?
    最讓我震撼的是戰略決策層,可以看到分析師們正在討論市場趨勢,牆上的地圖標注著新業務的拓展方向。
    “公司每年會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市場調研,這些分析結果將直接決定業務布局。”培訓老師解釋。
    作為一個從騎手一步步走上來的站長,這一幕讓我深深觸動。
    參觀結束時,培訓老師在電梯裏對我說:“陳豪,聽說你當過騎手?”
    “是的,三年。”
    “那你要好好看看這些。”他意味深長地說。
    “能從配送一線來到總部的人不多,你能站在這裏,說明公司看到了你的潛力。”
    難得有這次機會,我便問培訓老師,有些事情我一直沒想明白:“你對這次外賣大戰有什麽看法?”
    培訓老師沒有直接回答,反而饒有興致反問我:“先說說你的看法!”
    我從一線市場的角度分析道:“公司每年拿這麽多錢出來補貼,不會虧錢嗎?據我所知,每家外賣平台都拿出幾百億在拚。當然,有部分是商家買單。”
    培訓老師繼續追問:“那你覺得哪家公司會贏得這場外賣大戰?”
    我想起從王秋雅那裏了解到的信息,回答道:“淘閃購雖然虧錢補貼,但為電商平台引來了大量活躍用戶。”
    最先撐不住的可能是袋鼠外賣。東哥外賣雖然同樣有電商平台,但問題出在管理上,畢竟是新介入做外賣,不像淘閃購的底子是餓了麽。”
    培訓老師露出讚許的微笑:“分析得不錯。不過你隻看到了表麵。”
    他示意我走到窗邊,指著樓下川流不息的配送車輛,“你看,每一輛配送車都是一個移動的廣告牌,每一次配送都是一次品牌曝光。這場大戰,表麵是在爭奪市場份額,實際上是在搶占用戶心智。”
    他轉過身,語氣變得深沉:“你覺得我們在虧錢?但我們用外賣業務構築了一道護城河。”
    “數據顯示,使用我們外賣服務的用戶,在電商平台的複購率提升了30%。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價值。”
    我恍然大悟:“所以補貼不是目的,而是獲取用戶的手段?”
    “沒錯。”培訓老師拍拍我的肩膀。
    “你能想到這一層很難得。記住,站在總部看問題,不能隻盯著一個業務的盈虧,而要看清整個生態的布局。”
    “你在一線的經驗很寶貴,但還要學會用總部的視角思考問題。”
    這番話讓我陷入沉思。原來我以為的燒錢大戰,背後竟藏著如此深遠的戰略考量。
    作為一個從基層成長起來的管理者,這確實是我需要突破的思維局限。
    培訓老師臨走前又補充:“想走得更遠,就要學會把一線經驗和總部戰略結合起來思考。這才是這次培訓的真正意義。”
    回到酒店,我還在思考這些問題。
    在一線當外賣員時,關注的點都很實際:這單能賺多少錢,會不會超時,顧客給不給好評。
    可站在公司高層的角度往下看,全國幾十萬騎手就像一張巨大的神經網絡,每一次配送都是數據在流動。
    我打開筆記本電腦,調出今天參觀時記下的筆記:“這就是商戰嗎?”
    如果袋鼠外賣最後輸了,那上百萬騎手將麵臨失業。
    這個念頭讓我心頭一沉。但轉念一想,或許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國家已經出手了,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反壟斷調查,不會讓任何一家外賣平台獨大。
    然而明麵上雖然保持著平衡,三家外賣平台卻仍在暗暗較勁,互相搶占著市場份額。
    我想起王秋雅曾經透露,現在各家的策略已經從明麵的補貼戰,轉向了更隱蔽的運營效率競爭。
    誰能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誰才能在漫長的消耗戰中笑到最後。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白蟻群落的生存法則。
    看似混亂的表象下,實則遵循著精密的自然規律。
    每個騎手就像工蟻,按照信息素留下的軌跡有序工作。
    而平台則像蟻後,維係著整個係統的運轉。
    我合上電腦。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在繼續,但規則已經改變。
    不再是簡單粗暴的燒錢大戰,而是轉向了更考驗內功的精細化運營。
    兩周後,這一期的培訓迎來了尾聲。
    總部領導沒有提及任何關於晉升的安排。
    我隱約明白了這次培訓的真正意義,這更像是一次人才儲備,為持續擴張的外賣站點網絡培養潛在的管理者。
    離開前,李振又組織起聚餐:“晚上一起吃飯?算是給大家餞行。”
    我自然也同意去參加,這是難得能擴展的人脈關係好機會,哪天我當上了區域經理,免不了跟這些人打交道。
    包廂裏,幾杯酒下肚,話題自然轉到了這次培訓。
    李振轉動著酒杯:“折騰了大半個月,總部也沒個明確說法。你們說,這次培訓到底有什麽用?”
    坐在對麵的王琳接過話:“我聽說總部今年要新增五百個站點,估計是在提前儲備人才。”
    我放下筷子,想起培訓老師臨別時的話。總部看的不是一時得失。外賣業務每年都在擴張,需要更多既懂一線業務,又具備全局視野的管理者。
    李振若有所思點點頭:“所以這是在為開新站點做準備?”
    不止如此,總部需要的是能理解整個係統運作的人。
    王琳若有所悟:“這麽說來,晉升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事?”
    重要的是我這段時間學到的東西。這種視野的提升,比一紙任命更有價值。